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8076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边疆农村春节民俗民风调查以XX省腾冲县清水乡驼峰村为例摘要: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大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思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场。就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日里,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深深的吸引着大家。我就此对XX边疆一个农村的民风民俗进展了调查分析。关键词:边疆农村过年民风民俗一、 引言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

2、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场,也叫“年。 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又叫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在XX省腾冲县清水乡驼峰村又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二、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三、 结果分析在此次春节期间,我就XX省腾冲县清水乡驼峰村进展了实地考察,该村至今仍然保存着自古以来的过年的传统习俗,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过年是

3、特别重视的。一般来说从进入腊月古历十二月,这里的人们就开场准备过年了,直到正月十六过后才算过完年。进入腊月以后这里的人们就开场准备年货,主要是一些腌制品,比方:腊腌菜、干腌菜、豆湿、豆腐、烤酒等等一系列的食物。这些食物每年做一次可以吃上一年或两年,有些甚至可以吃几年味道还是那么可口。这些食物必须在腊月腌制,因为腊月是一年中最冷最干的季节,这个时间腌制的东西味道鲜、颜色好、不易变质,同时也是因为腊月是农闲季节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这些事情。一般情况下,到了腊月二十以后,人们根本上不做其他事情了,精心做这些腊制品、舂粑粑和清扫家里、家外及道路的卫生,有的人家开场杀年猪。到腊月二十五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

4、烧香,在大门口燃上一对一米多高的大香,一般能从早上一直燃到晚上。这里的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场也就标志着开场过年了。之后的日子人们就根本上只是在家里做一些琐碎的事情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了,这几天外出打工、工作、念书的人们也回来了,老人们很讲究无论你在哪里,过年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回来之后就聚在大石头、汤坝头、小坡头、槽子口大石头、汤坝头、小坡头、槽子口是这里人们一有时间就到这里地名一起吹吹牛、叙叙旧。除夕是全国人民欢乐的日子,这里的风俗也XX小异,中午的年饭是一年中最为丰富的,再穷再吝啬的人家也要把这顿饭准备的非常丰富。这一天相传是有如来佛祖主宰天下,是天下子民大鱼大肉的吃

5、喝,开开心心的玩耍的时节。在吃年饭之前,必须进展一种传统的活动,叫“献饭。“献饭 是在院子里用“三生“圆蛋“圆饭来贡天,还要点上红色的蜡烛、燃香、烧纸火一般是黄钱、大课、磕头,表达人们对上天的敬意、感恩之心、并祈求保佑在来年有好的生活,同时还要燃放鞭炮。完了之后再移到堂屋里在用同样的方式贡天地,只是少了放鞭炮。这一切完了之后就开场准备丰富的年饭,年饭准备好了要先贡祖宗。贡祖宗就把所有的菜摆上来,这里烧的纸火那么是白钱、小纸课。贡祖宗完了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年饭。年饭过后,一般才可以到别人家里去,并且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闲起来聊聊天、玩玩麻将、打打牌,或者是聚集到大石头、汤坝头、小坡头、槽子口一起

6、吹吹牛、说说笑笑。而妇女们那么要用青蒿擦净碗筷,为大年初一吃素而准备。在除夕过后进入大年初一,人们一大早就起来开场贡斋,并且在传统的习俗中,贡斋只能是男的来做,妇女们那么只用准备好贡斋用的东西就行了。贡斋一般用的是糯米饭,先把饭焖熟,再合成圆饭加上红糖做斋心,其他步骤和除夕贡天的根本一样。大年初一的早上,起来不准扫地、不准梳头、洗脸的水不准直接倒到地上,必须用一个用青蒿擦过的盆子把它统一收集起来,过后才能倒掉。这天早上吃完饭后就开场到亲戚家拜年了,同时也在家里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戚。此图为烧秋杆 到大年初二的时候是全村人的大事立秋。立秋要先打秋杆,秋杆是用直径6到15厘米左右的长10米左右的栗树做

7、成的。一般情况下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初一这段时间,村里的男人们到山上砍了之后再扛来的。栗树被砍倒后用火烧去皮使其变得光滑并具有特有的香味。另外,每年有四家新婚的人家负责称为“承秋首。承秋首的人家必须清扫秋场的卫生和负责水井的清洁工作,同时要在秋场烧水、备烟来感谢帮助扛秋杆的人们。真正立秋右图为立好的秋是在大年初二,这一天承秋首的人家就请家族及邻居来帮助,请亲戚朋友来做客。初二吃过早饭后,四家承秋首的人家就请人们到秋场帮助立秋,每架秋是由主要的八棵秋杆立起再加上其他的秋杆支撑起来,在秋杆的前面有两棵比拟直粗细高度相当秋杆做标杆。当秋立起来以后就开场“献秋。“献秋是由四家承秋首的来做的摆上一些贡品、猪

8、头、三生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然后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给“秋神老爷荡秋,边送边念一些祝福的话语以祝福全村人民和承秋首的人家来年幸福XX,并燃放鞭炮。之后承秋首的人家就开场“挎红挎红是指把亲戚朋友送来的反面、被子、毛毯、衣服等等给主人挎在身上,并说“四句,即祝福的话,挎红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强大与否和面子问题。等这一切完毕了秋就可以给任何人使即荡秋千,所有的亲戚朋友还有扛秋杆的人就到承秋首的家里做客,扛秋杆的人将受到热情的款待。立好的秋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六才可以拆掉,在正月十六这晚上全村每家每户都要带上糍粑燃着的香、纸火等到秋场上去走一走,号称一走那么可消除百病。并且在这天晚上,每个人都要去使一个秋即荡一次秋千左图为小孩子在使秋。这一晚一直要闹到十二点左右才开场拆秋,秋杆就由各主带回家,并且拆秋的时候原来用作垫秋千的牛担稻草一根用棕包树做的类似横梁的东西最受妇女的欢送,她们形象地称之为“鸡窝草,据说把它垫在鸡窝里,母鸡就能下更多的蛋。当拆完秋以后也就意味着这一年已经过完了,人们又开场过上平凡的生活。四、 调查的缺乏和建议在本次调查中由于缺乏经历,一些信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完整性;由于写作水平的有限不能说明事情真正的一面。建议相关部门能给这一民风民俗加以保护。. v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