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80673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考点2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1文综T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X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精讲精析】选A。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

2、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学习资本主义的方案。变法通议作者为梁启超,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他们主X维新变法。2.(2011*单科T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海国图志成书的大

3、体时间入手,结合备选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精讲精析】选A。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成书的,BCD三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走上资本主义到了都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这三项。结合题干中“合议”“公举”等信息,结合美国*制的特点,可以确定A为正确选项。3(2011*文综T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4、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X,特别是对学习西方的态度、内容及对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态度。【精讲精析】选C。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项是顽固派的观点抵制西方文明,自高自大;C项是维新派严复的观点,主X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障碍,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强调西方*政治和科学的重要性。所以判断C项准确。4.(2011*单科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

5、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思路点拨】本题从对康有为评价入手,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最大提取和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属于难度较大。【精讲精析】选B。从关键句“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说明作者认为谨慎是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是导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时机的关键,否则“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所以作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总之,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最佳时机应

6、该在1985年中法战争胜利后就进行,而不应该放到1898年中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时再改革,这时候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时期,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A、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排除;D项理解错误,作者批判康有为谨慎的性格,排除。5.(2011*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思路点拨】本题以天演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7、分析能力。【精讲精析】选A。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看竞争来实现的,但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仍可挽救,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故选A。该书未能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排除。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排除。该书出于1897年,比林则X、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要迟很多,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排除。6.(2011*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X(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C*革命

8、D*科学【思路点拨】本题以学者的呼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精讲精析】选D。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与科学,故选D项。A项求强求富、B项变法维新、C项*革命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X,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2011*文综T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的愿望D基本上

9、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一方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精讲精析】选A。A项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观点,一方面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予以肯定,但另一方面彻底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这为他们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提供理由;B项材料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不足;C项不全面,材料一方面肯定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完全否定其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太绝对,对辛亥革命的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是肯定的,这符合史实的。所以判断A项准确。8.(2011*文综T4)右图为1878年*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

10、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倡新学思想【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精讲精析】选D。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9.(2011*文综T16)诗人X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

11、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精讲精析】选B。X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X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12、D项可排除。10.(2011*文综T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精讲精析】选A。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与材料不符合,C西方兴起是伴随着殖民扩展和掠夺,D文学革命是反对文言文,

13、提倡白话文。11.(2011*单科T5)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X(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并抓住“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分析备选项。【精讲精析】选A。19世纪末康梁变法就已失败,故C明显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重建儒家信仰和任凭自然选择不符合作者的思想主旨,故B、

14、D不符合题意。而材料反映了作者主X中国要主动变革思想以防被世界所淘汰。故答案为A。12.(2011*单科T18)*X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X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D严复【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判断“某一历史事件”所指,题目就会迎刃而解。【精讲精析】选A。抓住题干中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和“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所学判断,这里应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家。of accountability, redress of orders and prohib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of leading cadres honesty in politics and education work, enhance leaders ability to resist-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