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80603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全球化的利与弊全球化的利与弊李:刚刚陈双荣讲了经典全球化理论、帝国主义与全球化等。白晓兰补充了反全球化的原因、特点、表现和意义等等。接下来我们几个想对全球化的利与弊这个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对话。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新经济的催发, 全球化如同一股大潮, 汹涌奔腾, 势不可挡, 席卷了地球村里的每一个人。梁: 其实, 这并不是什么新经济。跨国经营, 是资本内在的扩张的本质所决定的。早在中世纪, 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贸易就已经进行了。在20世纪初, 商品、资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是很活泼的。英国在191 4年顶峰时代, 净资本的外流占GDP的9%, 比日本、德国80年代的资本

2、外流量还高。是30年代的大萧条, 使各国政府相继控制资本, 以免大量流出而产生金融危机。二战后, 在西方国家之间跨国经营又成为潮流, 只是由于冷战的对峙而受到局限。20世纪90年代, 冷战结束了, 世界进入了以和平与开展为主题的时代,而以信息产业为先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开展, 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全球化成为一股汹涌的大潮。可以这样说, 市场经济是全球化的本质动力,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急先锋, 高新技术是全球化的助推器。覃:是的。正因为如此, “全球化一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到1992年,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的致词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前任秘书长安南也认为:

3、全球化是一个事实。 20世纪末,资本、商品、人员、效劳甚至是知识, 都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据当时的英国?焦点?杂志统计, 世界上有7500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 美国境外至少有2 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所以,21世纪的人类社会, 就必然地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李: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把市场经济消极的东西也同时全球化了, 污染全球化, 移民全球化, 疾病传染全球化, 生态破坏全球化, 毒品泛滥也全球化。即使经济全球化, 也不是所有人的福音。全球化能带来许多好处和时机, 也必将造成许多混乱和不和谐。正如日本报刊所说, 这个全球化是美国的全球化, 充其量是兴旺国家的

4、全球化, 开展中国家是被动地被纳入其中的。全球化给这个世界造成了更大的不平等。对于全球化, 不是所有人都为之欢呼的。覃:我不赞同国泉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全球化是一股历史的大潮、时代的大潮, 就像所有人都必然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一样, 不是你加不参加的选择, 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被纳入其中, 是不可抗拒的。开展中国家决不能置身其外, 关键是如何兴利除弊、主动迎战。梁:是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国家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开展与腾飞。参与全球化, 是开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利用全球化的机遇, 发挥后发效应, 弥补资本形成的先天缺乏, 获得更多的技术选择和市场选择的时机, 借兴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之机, 加

5、速工业化, 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全球化, 并不意味着接受“西化走入“陷阱。那种认为必须摆脱全球化、走民族主义的道路的观点, 是行不通的。覃:封闭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证明的真理。中国之所以能在近三十多年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重要一条, 我认为就是坚持了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我们提出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 将大步走出国门,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李:你们两个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 这个全球化是西方主导的。其理论根底是政治上保守、经济上反对国家干预、追求所谓“竞争性秩序的新自由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 任何追求反

6、市场政策的政府都是反民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社会组织都由市场力量决定。这实际上是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规那么。安东尼吉登斯,也写了很多的全球化的著作。哈贝马斯甚至设计了“后民族国家格局。他们认为, 人们生存于一个全球的“竞争性秩序之中, 国家的力量挡不住全球化的力量; 市场不再是国家的了, 而是全球的;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 政治、文化、法律和价值观念等都应全球化。梁:正因为是这样, 在20世纪末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在西雅图召开世界贸易组织会议时, 来自全球各地的几万人把那个城市闹得翻天覆地。人们抗议的主题, 不外是全球化加剧了生态破坏, 加剧了贫富分化的不平等愈演愈烈, 抗议在全球化

7、中很少听到开展中国家的声音。覃:金风说得对。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开展中国家处于弱者的地位, 好似他们应该反对全球化似的。其实恰恰相反, 这些反全球化的人们, 主要来自兴旺国家。他们当中确实有担忧跨国公司追逐利润破坏生态环境、加剧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正义之士, 但也有不少人担忧开放国内市场,可能会使他们的工资降低、甚至会丢掉饭碗等。李:这种反全球化的浪潮恰恰说明了, 在强大的资本力量无孔不入而却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全球化导致了一股无政府主义倾向的泛滥。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同时这一进程也带来了基于教育和知识不平等根底之上的“种族歧视。但是,尽管如此, 正如我刚刚

8、所说的:开展中国家并不反对全球化。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中的不合理的规那么和秩序, 反对一些兴旺国家全面市场自由的虚伪。冷战结束后, 就连几个最封闭的国家都缓慢地对外开放。现在几乎所有开展中国家的政府, 都渴望平等地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李:是的。美国和西方兴旺国家是全球化的推动者。这就如一个竞技场, 他们是运发动, 同时他们也是规那么的制定者, 而且还是裁判, 这对于被动地参加其中的开展中国家来说,自然是不平等的。这就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 一些国家却越来越贫穷的原因, 也是不少人批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的原因。而且鼓吹全球化最起劲、总是攻击别人封锁市场的美国, 实行一种双重

9、标准, 国内市场并不全面开放。梁:说到全球化。我们还不得不提到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和主角。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不仅在经济上, 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通讯网络、市场关系和生活方式, 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李:全球化的一个代价是民族国家的功能被削弱。这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国际资本日益增强的流动性、市场全球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以及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这使得各国原有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覃:不能夸大跨国公司对民族国家的削弱程度, 也不能因此就把跨国公司说得一无是处。他们的投资尤其是生产性的长期投资, 为接受

10、地区创造了就业时机, 带去了先进技术, 增加了税收, 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跨国公司也在改变形象, 比方他们为社区建图书馆、学校, 赞助文化体育活动, 进行慈善事业等, 正试图与社区融合在一起。梁:全球化的进程, 使民族国家似乎在某种程度受到削弱, 但却仍是不可替代的。全球化应是政府主导的全球化。李:说到全球化,人们也经常联系到区域化。全球化的现实, 使人们在寻求更加多样化的方法来适应和解决世界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在全球化的同时,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也在加强。如欧盟、东盟。梁:不仅如此,对开展中国家来说, 区域化既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还可以作为进入全球化的一个阶梯。覃:区域化并不一定能成为通向全球化的可靠阶梯, 相反却可能成为国际冲突的新的根源。在西欧走向一体化的同时, 东欧等地却出现了破碎化的现象。这真是一种挖苦。梁:全球化的过程, 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与国际接轨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但各国都没有忘记其本国的传统和特征, 总是将国际惯例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国际惯例外乡化。覃:所以说,全球化不仅是相互交往, 而且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过程。人类需要“共赢的全球化, 需要平等的全球化, 需要共存的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