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80526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方案工艺设计中心渔港建设项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和编制说明1.1xxxx中心渔港工程设计图纸;1.2 承包合同1.3 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规定和法规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交通部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269-96)交通部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港口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248-2001)1.4 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xxxx渔港建设项目包括透空护岸455.5

2、米、后方护岸540米以及3座码头,由于目前码头设计尚未出图,本施工组织设计不包括3座码头.二、工程概况2.1 本工程施工范围透空护岸455.5米、后方护岸540米。2.2 自然条件2.2.1 地理位置xxx渔港位于xxx南部,xxx省沿海中部,大目洋和猫头洋之间,其地理坐标为东以1214812157,北纬29082913,居舟山渔场、渔山渔场和温台渔场的中心,紧靠大陈渔场。距大目洋渔场20海里,距猫头洋渔场21海里,距渔山渔场25海里,是东海渔场著名渔港,素有“浙洋中路”之称。xxx中心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港池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27公里,水深4-33

3、米,xxx中心渔港西北以xxx镇作依托,东至东南有东门岛、对面山、南田岛、高塘岛作天然屏障,西至三门湾,港内风平浪静,港域宽、广、深,避风条件好,形成掩护条件优越的天然良港,因而有着其他港口无法比拟的优势。2.2.2 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潮湿,季风显著,根据东门气象站19561989年资料统计,气象特征值如下:2.2.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C最低月平均气温:5.4C最高朋平均气温:27.0C极端最低气温:-7.5C(1967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38.8C(1971年8月20日)2.2.2.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397.0mm年最大降水量:1917.0mm

4、年最小降水量:806.3mm年平均降水日数:162.7天,其中降水量大于10.0mm的日数为41天最大连续降雨日数为:22天月最大降水量平均为:202mm(6月)日最大降雨量:281.6mm自12月至翌年3月为降雪期,最大积雪厚度42cm2.2.2.3雾、能见度多年平均雾日55.7天,最多69天,最少39天,最长持续时间为50小时(1979年3月)最多连续雾日为10天(1988年6月)多年平均能见度7.4级,15月能见度较差,这段时间内小于4Km能见度的天数约占6672%,79月能见度最好。2.2.2.4 霜、冰冻多年平均无霜期292天,最长235天,最短223天多年平均无冰冻期300天,年均

5、冰冻日数16天,最少3天2.2.2.5 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温度80%,67月份温度最大,为8790%,10月至翌年1月温度最小,为7073%2.2.2.6 雷暴年均雷暴日数为33.3天,7月出现日数最多,月均6.1天,10月至翌年2月最少,月均0.4天。2.2.2.7 风况属季风气候,春季盛行西南风,夏末秋冬季盛行北风。根据xxx东门气象站19561980年共计25年实测风速资料统计,强风向为东北风,常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15%,其次是西南风,频率14%。2.2.3 水文2.2.3.1 潮汐、潮流、潮位 潮汐根据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调查队1995年7月28日到8月6日对xxx港航道口门附近水域进行

6、的连续27小时的全潮观察,xxx港属正现半日潮,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11分钟,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4分钟,涨、落潮历时大致相等,xxx港内潮波属驻波型。 潮流xxx港各口门处潮流基本上有二种类型,一是往复流,其主流向集中在涨、落潮主流向上,二是混合型,介于往复流与旋转流之间,其流向既不象往复流那样集中,又没有旋转流分散。涨、落潮流路线:涨潮时潮水由xxx港东面的三个口门处进入港内,汇全向西流去,xxx港南面中部口门涨潮流先向北流去,后汇主流向西去,出西口进入三门湾,落潮时由西口处向东口退出。涨潮时xxx港东门处潮水首先起涨,向西遍及港域其他各处,落潮时也是东口门处起落,再西遍及港域其他各处。 潮

7、位(以下均为黄海基准面)a、潮差根据xxx港东门验潮站1961年1月1日至1964年12月31日资料得出潮差如下:平均潮位:3.54m最大潮差:6.08m1995年7月份测得平均潮差:3.42m最大潮差:5.37m根据相关分析得:平均潮位:0.05m历史最高潮位:3.08m(1989年7月)历史最低潮位:-3.42m(1990年12月)b、设计潮位设计高、低潮位:按河海大学海工所利用大目涂水文站19891991年连续三年实测高、低潮位资料,并于1995年7月26日至8月25日为期一个月的xxx东门临时实测潮位资料与大目涂站的同步实测潮位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设计高、低潮位如下:设计高潮位:2.

8、58m(高潮累计频率10%)设计低潮位:-2.29m(低潮累计频率90%)校核高、低潮位:根据河海大学海工所利用xxx以北松兰山大目涂站19811991年共12年实测高、低潮位年极值资料作样本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出:五十年一遇校核高潮位:3.94m五十年一遇校核低潮位:-3.46m二十五年一遇校核高潮位:3.81m二十五年一遇校核低潮位:-3.37m2.2.3.2 波浪xxx港共有5个口门与外海相通,对工程而言,仅有铜瓦门口门处的波浪会对港内水域平稳产生影响,其他口门对本地区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经河海大学海工所计算,东北方向外海深处HS=5.746.06m的大浪,传到铜瓦门前只有HS=0.85

9、1.12m,五十年一遇最大有效波高HS=1.12m,绕射进大、小铜钱山处HS0.5m,H1沧1.0m。2.2.4 地貌、泥沙2.2.4.1 地貌xxx中心渔港的临海陆域以滨海冲积阶地和海积平原为主,港域海岸基本上为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海塘。xxx港域和五条航道口门均属潮流槽型地貌,下湾门等诸航门,水道深水区底质以砂质粉砂或一一粉砂一一粘土为主,含有贝壳、砾石,口门窄口处,水流湍急海区冲刷,形成冲刷深槽,基岩出露,以下湾门深槽最大,水深达56m整个下湾门航道形成三个深槽,深槽水深至少40m以下(指平均潮位时)。场区在山坡面流坡洪积、河流冲洪积和海洋堆积等多种地质作用下,形成了山麓残坡积、坡洪积与河流

10、冲洪积、滨海堆积多种成因的复杂地貌单元。2.2.4.2 泥砂xxx中心渔港大部分为泥质海底,通过底泥与悬沙粒径分析,两者中粒径大小很接近,故xxx港主要为悬沙落淤,根据观测结果,整个水域的平均含泥量为0.171kg/m3。根据河海大学海工所对xxx中心渔港港区的数模淤积分析,一期工程所在岸线段的泥砂运动基本不受东门岛南岸、西岸以及xxx镇西侧雷公山至海军船坞岸线段工程的影响,东段岸线外移200米后,岸线前沿水域的流速将无明显变化,年淤积强度小于3cm。2.2.5 地质资料根据yyy县xxx中心渔港透空护岸及码头工程勘察报告(浙江省工程勘察院,2003年),将勘察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

11、,15个工程地质亚层: 1层:杂填土。杂色,以碎石块石,建筑垃圾为主,混杂少许生活垃圾,底部为黑色,含淤泥,为近期护岸塌落和人工堆填而成,土质不均,厚度为02.8米。2层:淤泥(mQ34。黄灰色黑色,流塑,厚层状,下部含腐木屑,局部夾少许卵砾石,高压缩性。该层场地内部分分布,厚度为01.0米,物理力学性质差。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浅灰色黄灰色,流塑,层厚状,局部含有贝壳碎屑和薄层粉土。该层场地內均有分部,顶板标高为0-2.90m,厚度为0.507.50m,物理力学性质差,为场地内主要压缩层。 2层:淤泥混卵石(almQ42浅灰色,松散,饱和,卵石含量3040%,径25cm,大者8cm

12、以上,亚圆形,强中风化,圆砾,砂砾1020%,径以38mn为主,余为淤泥,含少许贝壳碎屑,土质不均,局部淤泥含量较高。该层场地内主要分部于渔港东路一带,顶板标高为-1.90-3.90m,厚度为05.90m,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1含粘性土卵石(alplQ23)。浅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卵石含量5060%,径36cm,大者11cm以上,亚圆形,强中风化,圆砾,砂砾1020%,径以58mm为主,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该层场地内局部分部,顶板标高-5.40-7.60m,厚度为04.50m,物理力学性质稍好。 2含粘性土卵石(圆砾)(alplQ23)。灰黄色,松散稍密,饱和,卵石含量5060%,径24c

13、m,大者8cm以上,亚圆形,强中风化,成分为凝灰岩,圆砾,砂砾2030%,径以58mn为主,余为少许粘性土,土质不均,局部圆砾含量高达70%以上。该层场地内局部分部,顶板标高-6.80-11.20m,厚度为03.20m,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1层:粉质粘土(allQ23)。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氧化斑点。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9.30-13.20m,厚度为01.60m,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2层:粉质粘土(mQ23。浅灰色兰灰色,软塑可塑,局部为流塑,厚层状,下部渐含铁锰质氧化斑点。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11.35-13.20m,厚度为04.05m,物理力学性质差。 1层:

14、粉质粘土(dlplQ23)。褐黄色,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局部含砾砂。该层场地内仅SK37孔揭露,厚度仅为0.80m,物理力学性质稍好。 2层:含碎石粉质粘土(dlplQ23)。褐黄色浅灰色,松散稍密,饱和,碎石含量2030%,部分为卵石,径35cm为主,大者可达11cm以上,强中风化,亚棱角形亚圆形,成分为凝灰岩,砂砾含量2030%,径以510mm为主,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局部碎石含量较高。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6.50-13.00m,厚度为06.05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3层:含粘性土碎石(dlplQ23)。褐黄色浅灰色,稍密中密,碎石含量5060%,部分为卵石,径24

15、cm为主,大者可达8cm以上,强风化状,以次棱角形为主,部分为亚圆形,成分为凝灰岩,砾砂含量2030%,径以510mm为主,余为少许粘性土,土质不均,局部以角砾、圆砾为主。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9.75-15.80m,场地揭露最大厚度为13.60m,物理力学性质良好。1层:含碎石粘性土、含角砾粘性土(eldIQ)。褐黄色,松散,碎石含量2030%,径以36cm为主,大者可达11cm以上,强全风化状,亚棱角形,砾砂含量1020%,径以510mm为主,余为粘性土,土质不均,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顶板标高-7.80-21.50m,厚度04.40m,物理力学性质较好。2层:粉质粘土(eldIQ)。灰紫色褐黄色,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土质不均,偶见碎块石。该层场地内仅在SK42SK43处分布,顶板标高-10.80-10.90m,厚度2.303.10m,物理力学性质较好。3层:含砾粉质粘土(eld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