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80445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攻击性行为(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 为。攻击性行为最早出现于婴儿期,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 会的要求,幼儿逐步学会了控制攻击性行为。婴幼儿期的这种早期攻 击性行为,是日后侵犯、欺负,乃至伤害的最早雏形,这些行为不仅 会对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绪、学业等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而 且对于侵犯者而言,也可能会导致日后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应该引 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个体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影响其对问题的态度, 从而又进一步影响了个体将会采取的行为。幼儿期对攻击性行为的认 知,必然会对其青年期或成年期造成巨大影响,也与其日后的攻击性 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研究表明,中班

2、年龄阶段的幼儿,报复性攻击是稳定的。本次 观察特别关注的是在不同条件的侵犯下,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另有研 究表明,男孩的各种攻击性行为比女孩多,他们无论是在实际的攻击 行为还是在攻击行为倾向上,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且此差 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男孩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他 们对侵犯行为进行反击是女孩的两倍;而女孩在受到攻击时则有的哭 泣、退让,有的向老师报告而较少采取报复。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 伴采用攻击性行为,或者亲自加入同伴的争斗。男孩不仅比女孩有更 多的身体攻击,还有更多的言语攻击。因此,本研究同时也将探讨这 种性别之间的差异。是否在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上也存在。二、研究过程

3、1. 研究方法:观察法2. 观察对象:机关幼儿园中(七)班幼儿,男幼儿18名,女幼儿12 名,共计30名幼儿。3. 观察时间:每周二上午,连续4周。4. 观察维度:中班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条件、方式。三、研究结果表1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条件的统计表攻击条件未受侵犯(次)言语侵犯(次)身体侵犯(次)男91223女31516表2 中班幼儿不同攻击方式的统计表攻击方式言语攻击(次)身体攻击(次)男1034女1915由表1可知,幼儿在未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较少,在受到言语侵犯的情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其次,在受到身体侵犯的情 况下发生的攻击性行为最多。说明幼儿已经对攻击性行为,以及其背 后的动

4、机有了一定的认识。由表2可知,对别人身体上的攻击要比言语上的攻击更为严重;同样, 人们也总认为无端攻击别人是不合理的,而受到侵犯再向他人实施攻 击是比较台理的。这个时期,幼儿的道德认知判断仍处于他律阶段, 即以成人或权威的判断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在整个社会氛围和幼儿 自身认知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幼儿对不同条件和不同形式的攻击性行 为,有不同的表现。从这两个表中可以得出:无论男女,未受侵犯条件下可能都有攻击性 行为,但是在受言语侵犯的条件下,女孩对这种侵犯条件下攻击行为 更多。这可能与对幼儿的教育有关,通常认为女孩要温柔、友好、台 作、服从、谦和,要求其对外来的侵扰能合理、冷静地对待。由于幼 儿在

5、5岁时,性别认同已基本稳定,因此女孩对因受言语侵犯而实施 的攻击性行为较为多一些。而通常认为男孩应该果断、自信、具有支 配性和竞争性,因而男孩认为受了言语侵犯后的反击并没什么了不起 的,所以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较少。四、结论 从本研究的三个维度看来,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发生在室内教 学活动和规则游戏背景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识到,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男孩多于女孩,且 男孩的身体攻击行为较多,女孩的言语攻击性行为较多。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是一项对幼儿健康发展有巨大作用的研究 工作,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 义,所以本研究依旧有待继续发展!参考文献魏晓娟,岳慧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J.内蒙 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8)2陈昌凯 徐琴美.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分析J.心理 发展与教育.20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