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艺术特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80394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话的艺术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神话的艺术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神话的艺术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神话的艺术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神话的艺术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话的艺术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话的艺术特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中心编号: 631 学习中心名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学 生 刘彩娥 学 号 0716310313003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政府邮政编码 727017 指导教师 曹 建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学生姓名刘彩娥学号0716310313003入学年级2007(春季)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学习中心名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市分校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指

2、导教师意见:评分: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评审意见:评审组长(签名)年 月 日备注- 1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内容提要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说法不一。笔者认为应将二者和谐地统一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笔者主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理论知识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从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探讨。文章主要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综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要把握好由语言表达到内容概括、分析再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真实的感受用最恰当的

3、语言表达出来,使感情与文辞相得益彰,让大家感受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和谐美;综合实践教学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社会与生活中获得人文知识,然后将自己的心得、感悟诉之于笔端与大家共享。当然,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统一仍需大家齐心协力的探索使其完善。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目 录 摘 要1.绪论1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12.1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12.1.1 语文是思维工具12.1.2 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1. 2.1.3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22.2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22.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2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33.1

4、阅读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构共生33.1.1 利用教材的范本阅读,进行人文教育43.1.2 从课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中感受人文熏陶53.1.3 在生活阅读中明辨是非,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拥有健康的心 理素质,达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理培养53.2 写作中感受语言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美53.3 综合实践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64.结论6参考文献7致谢8论神话的艺术特征摘要: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体裁,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

5、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关键词:神话 创作特征 意识观念 浪漫主义 思维特征 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是古代人们对于宇宙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幼稚的解释和理想的追求,富于积极的战斗的浪漫主义精神。它不强调人物的性格刻画和背景描绘,所注重的只是“神”的怪诞事件的述说。神话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奥夫相尼柯夫简明美学辞典中说:“神话:原始社会中产生的、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观念的神话故事之总和。神话故事含有道德、宗教和艺术成分。”“神话故事反映了对人与自然认识,是人对现象因果联系的认识的最初

6、表现(普列汉诺夫)。神话通常具有形象性(兽形神、人形神),因而与艺术思维形式相近。”马克思写道: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经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我国的山海经、淮南子等,保存着许多古代的神话。历代文学创作中,以神为题材反映现实、讽喻社会的作品,通常也称神话。研究神话的艺术特征,也是神话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论述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神话也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作品。它历经数百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不断地艺术加工,在以后的各种文学、历史、哲学著作中保存下来

7、。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自然崇拜,主要是指人类对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崇拜。他们将自然物和自然力看作有生命、有意志与伟大力量的对象而加以崇拜。中国神话的大部分作品属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内容大量涉及创世、造人、天庭、地府、日月、星辰、历法、江河、山岳、植物和动物的记载,体现了华夏古人对自然奥秘的猜测和求索。还有许多取火

8、、渔猎、农耕、采矿、冶金、经商、探宝、建屋、抗旱、治水、求医、出魔神话,反映出古人在征服外界的异己力量,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斗争中谋生图存的情景。 作为图腾崇拜之“鸟”,在上古神话中也不少,如古人认为少昊氏是东方鸟国之主。即所谓“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山海经大荒东经)古时“挚”、“鸷”通假。故史记货殖列传中,“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显然,“鸷鸟”既作为东方鸟国之主而受人崇拜,又是上古神话诞生的原始兴象。再如,古希腊敬重牛和猫。据传,猫死了,人们要为它吊孝,其尸体要做成木乃伊放进棺材里去安葬。而神牛死后的棺材有时比国王的灵柩还要美丽。它被“非常谨慎地用防腐方法保存在他们墓穴中的祭神牲蓄。”

9、这一记录真实地反映了古埃及人对动物鼎立崇拜的心理。祖先崇拜是基于早期人类灵魂不灭和图腾崇拜意识产生的一种形式。这种崇拜把人的心理寄托从对象世界转向人类自己。一方面,人类崇拜自己的先辈,另一方面,人类开始产生崇拜自己的心理。由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力极其低下,他们不仅无法与自然、动物加以区别,还常常以他们为寄托。更由于某些神秘的虚幻意识的支配,把一些动植物与自己的血统、宗族乃至于祖先联系起来,把他们作为自己族的图腾、宗教。神话的形象也开始由动物向半人半兽,进而向人类自身过渡。祖先的形象开始成为人们的图腾崇拜对象。 灵魂不灭是祖先崇拜心理的精神支柱。早期人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且在各种生命之中

10、都有其灵魂支配着,这种灵魂是不灭的,永恒的,尤其是在远古的时代,人们还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将梦中景象的影响视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人身体之中而在死亡时就离开人的身体的灵魂的活动。这种臆想,就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灵魂不灭的意识,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世界,使人们对本族的祖先产生敬仰和崇拜的心理。久之,祖先崇拜就逐步形成了。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神话体现了独特的积极的浪漫主义。原始人类让思维超越了自然的界限,自由驰骋。十个太阳竟然被射下九个,并坠落东海,化为滚烫的巨石,海水从此不断蒸腾。

11、天空会裂开,也可以补。场面的宏大,设想的奇妙简直是无与伦比。正如高尔基所说:“浪漫主义是神话的基础。”浪漫主义是神话最重要的艺术特征。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宏大主题和积极理想上。为了表现这些宏大的主题,神话中的人物是超自然的,他们是神或者半人半神,或者身体伟岸,或者神通广大,以整个世界甚至宇宙作为自己的舞台。如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盘古与天地齐高的巨大形象,是第一个化生的巨人,他死后又变为自

12、然界中的万物,创造了奇特而又极具气魄的开辟神话。鲧发明城郭又是治水英雄,他的超自然性体现在盗窃天帝的息壤,以及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被剖腹后竟生出大禹,自己也变成了黄龙。后羿以精湛的射艺和神奇的臂力一口气能射下九个太阳。夸父这位巨人能饮尽黄河与渭水之水,扔下的拐杖能化为桃林,奔跑的速度极其飞快这些宏伟气魄的情节和巨大无畏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神奇效果,在今人看来是奇丽荒诞而又奔放壮美的,达到了浪漫主义的极致。4、神话的思维特征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具体、形象的思维 隐喻和象征。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原始先民的心智发展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在

13、人和外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渗关系。在原始先民眼里,自然万物就和自己一样,拥有活泼的灵魂、意志和情感,能够和人进行神秘的交往。因此,原始先民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异色彩和生命活力的世界。首先,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这在解释自然现象时表现得更为特出。如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这则神话即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以及风的形成。以自我来观

14、照万物的思维特征几乎渗透在所有的神话中,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人们正是从自身的生命形态中,感受到精灵的存在,这才有了神话。可以说,这种思维方式是先民理解神秘世界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比如,原始先民为了把握一日之中时间的变化,就利用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变动来加以说明,并因此创造了种种关于太阳的神话。比如东方被表现为春神勾芒、春天、青色、木等,而北方则与冬神颛顼、冬天、黑夜、黑色、水等不能分开。一定的时间、空间往往和一定的神明相对应,时间、位置等观念是无法从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