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80253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冲刺试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年人考研网 http:/ 1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2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4纸币流通规律是() A纸币发行量应

2、等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B纸币发行量应当小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C纸币发行量应当大于商品流通中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D纸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5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 6通货膨胀是由于()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 7通货紧缩的迹象是()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

3、,物价普遍下降 D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8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9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 10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D货币构成的11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商品交换的实现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1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

4、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3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 14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 15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应理解为()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17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

5、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 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 18价值的实体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 19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值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抽象劳动而增值D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2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

6、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23“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2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25体现在劳动中的二重性是()

7、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6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D剩余劳动 27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 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 C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自发地确定的 2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指()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

8、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30劳动生产率是指()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3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变 3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早先生

9、产的商品的()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33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的() A价值量越多B价值量越少C使用价值量越多D使用价值量越少 3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35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

10、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36实际交换价格是在多种竞争中实现的,其中主要是() A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部门内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B部门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买卖者之间的竞争 C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竞争和买者、卖者之间的竞争 D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买者、卖者之间的竞争 37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 A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B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 C抽象的劳动表现出来D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38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 A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货币D金属的自然形式即金属条块

11、 39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D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40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A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B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C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3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变 3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早先生产的商品的()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33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的() A价值量越多B价值量越少C使用价值量越多D使用价值量越少 3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35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