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79399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课外知识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班级:_ 姓名:_一、 温情的处罚完成下列各小题。温情的处罚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晨,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使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他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骑自行车的人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在测他的速度,他像一匹野马一样,向前冲来。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规定的速度,他违规了! 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刚才那个骑手的速度,超过了汽车。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他把这个骑车人拦住,车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警察把测速仪显示的速度

2、告诉他,并指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对他进行罚款。警察让他把学校或者家庭的住址告诉他,否则将要重罚。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当地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他赶着上学,不然就要迟到了。 警察笑着对孩子说:“原来你还是个学生,那么你先上学,以后我会与你联系。”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信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选手。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来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学校有些惊讶,但他们还是鼓励孩子去参加自行车俱乐部。四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了丹麦的自行车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冠军,也是丹麦在自行

3、车运动会上的第一块金牌。1文中表现斯卡斯代尔骑车的速度之快的自然段是()A第一、二自然段B第二至四自然段C第五自然段D第八、九自然段2文中第7自然段说“学校有些惊讶”,原因是()A斯卡斯代尔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竟然会得到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的邀请。B信中竟然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C俱乐部将为斯卡斯代尔提供一切训练条件。D斯卡斯代尔骑自行车的速度竟然超过了汽车的速度。3惩罚给人的感觉是严厉的,而文本却用“温情”一词来形容,这之间矛盾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矛盾,因为警察既处罚了那个孩子,又帮助了那个孩子。B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包庇。C不矛盾,温情是来形容警察的内

4、心,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但更欣赏那个有潜能的孩子,他用温情的“惩罚”帮助了那个孩子,成就那个孩子。D不矛盾,警察没有按条例处罚那个孩子,是对孩子的宽容。4本文开头交代“有一位警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作用是()A为下文警察向自行车俱乐部推荐孩子作辅垫。B交代警察的身份。C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开门见山,点名主题。5斯卡斯代尔成为奥运冠军后,面对那张警察测定的车速单子,他会想些什么呢?_6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那位警察简单地遵守“规矩”,结果会怎样呢?_二、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布鞋历彦林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5、。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就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

6、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那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的梦乡。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

7、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1娘有一手好针线活儿,她做的鞋不但_;而且_。2短文以_为线索,通过对_的往事的深情回忆,表现了母亲_,表达了“我”_。3“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母亲的“期待”指的是_,“贴”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_。4短文第1自然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布鞋留给“我”的美好记忆。A比喻B拟人C夸

8、张D对比5“我”为什么对母亲做的布鞋难以忘怀?_6“我”的母亲于夜深人静时在灯下缝补的情景,让你产生了哪些诗情画意的联想?写一写你想到的某首诗或是某幅画。_三、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故乡红叶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 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

9、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 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 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

10、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

11、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惆怅:伤感,失意。踅(xu):中途折回。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_2故乡的人们不赏红叶是因为_。3第二年作者内心惆怅迟疑,可为什么还是回去了?

12、_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_(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_四、 连续性文本阅读。迎着风走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的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惊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灭了,周围一片黑暗

13、。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相互牵着的手上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6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淮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的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的感觉那极微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時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1结合短文内容填空。(1)探险者遇到的困难是_。(2)文中探险者的情绪随着事情的发展也在变化:_ 惊慌绝望_ 再度沉下去_ 。(3)第自然段写到领队“沉默”了一会儿,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也许在想:_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