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永远不会太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77078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美永远不会太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赞美永远不会太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赞美永远不会太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永远不会太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赞美,永远不会太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一、渴望得到赞美的“灰色儿童”。每一位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不勤奋刻苦、积极上进,也不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对班级活动既

2、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习成绩平平,却也不名落孙山。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极其一般,没有一方面能够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安分守己,似乎没有过需要,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总之他们是一些既不特别好,又不特别坏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被称为“灰色儿童”的中等生。这一类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引不起老师们重视,一些名教师在介绍经验是大多数涉及的是优秀生的培养,或后进生的转化,很少涉及中等生的教育问题。缝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打仗要“审时度势”,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有优秀品质,关键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要

3、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优等生和差生身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对那些表现有太多欠缺的学生的欣赏,很多老师有时候也会去刻意的去创造,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灰色儿童”群体却常常是忽视的。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老师应善于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努力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温暖,并给他们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二、懂得赞美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赞美。陶行知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里有爱迪生。”所以,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赞美,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自信

4、心,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多数老师坚信“严师出高徒”,并且认为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自己付出努力之后的必然结果,无需多加评价,很少给学生以应有的赞美。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把这件事得意洋洋地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的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务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

5、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也许正要告诉人们: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亦是如此。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时,学生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学生时,学生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当你赞美学生的时候,也会得到学生的赞美。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名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是不断成长着的个体,赞美,永远不会太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