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76272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1、以设计流程为主线,对每一个设计环节要掌握:(1) 、需搜集的基础资料及如何应用这些资料(2) 、需要掌握的主要设计规范条文以及相应的理论背景(3) 、需要掌握的设计计算手段及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同时要掌握其基本 的受力特点(4) 、与之相关的已有工程经验和工程实例(5) 、需要完成相关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2、主要依据的规范及技术标准(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8版(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

2、03)(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修订版(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0) 行业及地方的其他相关规程规范、法规标准。如国家或行业的地基处 理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冶金部的基坑规范;可靠度统一标准;工程建设 所在地的地铁规范、基坑规范、地基处理规范、勘察规范、地基基础规范 等;(11) 、针对所设计工程,由总体设计院制定的技术标准、文件编制规定、 设计文件深度

3、与内容规定。3、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 、基坑工程设计(2) 、主体结构设计(3) 、其他:结构防水设计、监测、施工场地布置、管线迁改、施工中的辅 助措施(如围堰、建构筑物的地基加固)等4、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一个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流程可描述如下:(1) 、基础资料分析:车站周边环境、建筑、地质、盾构施工筹划、总体设 计院制定的技术要求和原则、相关专业的提资资料(2) 、制定总体结构方案:施工方法及工况设定、墙体形式(3) 、基坑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级及安全性等级、基坑方案设计、基坑详 细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说明、图纸、计算书)(4) 、主体结构设计:拟定结构尺寸、重要性等级

4、、耐久性要求、缝的设置 确定分析模型及结构分析、结构配筋、编制设计文件(说明、图纸、计算书)(5)、防水设计:设计原则及防水等级、全包或半包、标准段、诱导缝处、 施工缝处 5、基础资料分析5.1、车站周边环境及交通组织要求(1)、建筑物(2)、管线(3)、既有轨道交通设施(4)、既有地面标高(5)、交通组织要求(6)、其他:如铁路、河道(不均匀受力)、架空线路(如高压线走廊 等)目的:确定基坑的环境保护等级、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基坑的施工筹划组织方 案、施工场地布置等。5.2、建筑设计(1)、车站平面尺寸及埋深;(2)、主要孔洞的分布;(3)、柱网布置(4)、主要形式:横断面跨度(单柱双跨、双柱三

5、跨、三柱四跨)、层数 (两层部分、局部三层部分、有开大中厅的等)(5)、限界要求相关:直线上的标准车站、带辅助线的车站、岔线、转辙机 等(6)、出入口、风道等附属结构或外挂结构的布置目的:(1)、协调建筑与结构有冲突不合理设计(2)、初步拟定主要结构构件尺寸:地墙、内衬墙、底板、站厅板、顶板、 纵梁、横梁、柱、护壁柱等;(3)、基坑深度:包括标准段、端头井段、换乘段等,按开挖深度进行分 类;(4)、支撑的平面及竖向布置:在考虑板的坡度、与结构板的距离、侧墙的 施工缝等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支撑的竖向布置方案;(5)、缝的布置:诱导缝、施工缝、收缩缝等(6)、纵梁的上下翻(7)、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的结

6、构连接方式(设缝、打桩)5.3、地质资料(1)、沿车站纵向地层的分布变化,若地层分布有差异,需对其进行分类。 主要考虑坑底土性质(影响坑底稳定,考虑是否地基加固)、砂粉性土分布 (基坑开挖范围内有砂、粉性土层,应特别考虑基坑的渗流稳定性)、液化土 层分布(影响土压力的计算与分布、抗拔计算中桩的抗拔承载力)等;(2)、地层特征表(描述土层的状态、厚度、埋深、压缩性等)(3) 、了解土的渗透性、基坑涌水量;(4) 、基坑设计参数(容重、c、m)(5) 、场地标高、钻孔孔口标高、结构物标高,计算中地层按标高确定其竖 向分布;(6) 、潜水水位、承压水埋深与高度;(7) 、岩土强度及可挖性分级(8)

7、、场地地震效应(9) 、不良地质(10) 、地下水侵蚀性目的:掌握车站所赋存环境的岩土体特征,为车站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根据 近几年的一些体会,下面几点应非常注意:(1) 、土的膨胀性(2) 、岩体的分布及其特征,如遇水软化、单轴抗压强度、完整性、波速等。 这直接影响围护及止水结构的选型。(3) 、软土的强度与分布5.4、盾构施工筹划(1) 、始发(2) 、到达(3) 、调头(4) 、过站目的:这直接影响车站的结构设计:始发:端头井中、顶板吊装孔;施工阶段的环框梁;与端头井相连接部分标 准段的局部外扩;标准段中、顶板出土孔到达:端头井中、顶板吊装孔;施工阶段的环框梁; 调头:端头井处梁下翻或后浇

8、、柱后浇,这在施工阶段是一个不利工况; 过站:整个车站整体落深,端头井与标准段的底板位于同一标高,增大了车 站规模;5.5、熟悉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1) 、熟悉总体设计院制定的与车站结构有关的内容,需充分掌握,直接指 导项目的设计。(2) 、熟悉线路、轨道、电力、给排水、限界等专业的相关提资。6、制定总体方案6.1、车站的施工方法根据交通组织、周围环境变形控制、经济性等要求等确定车站的施工方法, 目前常见的车站施工方法有:(1) 、明挖法(2) 、逆作法:全逆作法、半逆作法、框架逆作法(3) 、盖挖顺作法(4)、暗挖法(矿山法)对于选定的施工方法要确定详细的施工工况步骤,这是后续一切结构设计的

9、 基础。6.2、车站结构形式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防水要求等确定车站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结构形式有(1)、单一墙(2)、叠合墙(3)、复合墙(4)、分离墙不同的结构形式其分析方法有较大差异。7、基坑工程设计7.1、车站结构形式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的要求 车站围护结构墙体与主体结构内衬墙体不同的连接形式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有相应要求。(1)、单一墙:地下连续墙既是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又是使用阶段主体结构 的侧墙,应对开挖、回筑、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取其内力包络进行设 计。因此地下连续墙虽然是作为围护结构,但其内力应按开挖、回筑、最终使 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包络,其特点是地下连续墙与结构板连接处的外

10、侧会出现 较大的负弯矩。(2)、叠合墙:地下连续墙既是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又是使用阶段主体结构 侧墙的一部分,应对开挖、回筑、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取其内力包络 进行设计。与单一墙的区别为在开挖、回筑、最终使用的全过程中,墙体截面 发生发生变化。因此地下连续墙虽然是作为围护结构,但其内力应按开挖、回 筑、最终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包络,其特点是地下连续墙与结构板连接处的 外侧会出现较大的负弯矩。(3)、复合墙:主要有地下连续墙+防水层+内衬墙、钻孔灌注桩+防水层+内 衬墙、钻孔咬合桩+防水层+内衬墙、连体桩桩+防水层+内衬墙等形式,为安全 起见,基坑工程设计中按单一围护结构进行开挖、回筑全过程

11、的内力分析,只 是在回筑阶段围护结构与内部结构板按换撑铰接处理。(4)、分离墙:围护墙体与内部结构侧墙之间有一定距离以设置内部结构浇 注时的外模板,一般为600800mm,内部结构回筑阶段在内部结构板标高处设 置临时的传力带。基坑工程设计中按单一围护结构进行开挖、回筑全过程的内 力分析,回筑阶段围护结构与内部结构板按换撑铰接处理。7.2、方案设计(1)资料准备:建筑设计、地质资料、交通、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管线 等(2)确定基坑的侧壁安全等级和环境保护等级。(国标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P325-327)。全线的技术要求相关规范的要求(国标、浙江标准、上海标准)(3)荷载及计算

12、模型不同规范对荷载规定的区别:国标、上海规范(4)确定基坑的设计方案围护墙体方案工况设定支撑体系布置:平面、竖向地基处理降水设计 设计方案确定(安全性:满足基坑等级要求;经济性:造价低)可采用FRWS4.0进行分析7.3、详细设计可采用同济启明星FRWS2006、理正等软件进行分析(1)基坑稳定性 整体稳定、坑底抗隆起、墙底抗隆起、抗渗流稳定性、抗承压水稳定性、抗 倾覆稳定性等。(2)墙体及周围地表变形,墙体及支撑内力(3)车站抗浮计算(4)墙体内力及配筋(5)支撑平面框架稳定性(采用同济启明星BSC软件)(6)细部分析支撑稳定性计算顶圈梁及围檩强度验算立柱稳定性SMW工法桩的型钢强度及水泥土

13、局部抗剪验算(7)基坑安全评价分析:可采用 PLAXIS 进行7.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围护墙体、止水帷幕的选型须结合地层情况,要可行;(2)、对叠合墙结构,地下连续墙的分幅幅缝应与主体结构的变形缝(诱导 缝)对齐。(3)、支撑的平面与竖向布置要避开结构板柱,必要时考虑倒撑;(4)、地下连续墙每幅墙要设置两道支撑;(5)、端头井与标准段连接的转角(阳角)处须设置一道支撑;8、主体结构设计8.1、拟定主要尺寸 一般主要包括顶板、中板、底板、顶纵梁、中纵梁、底纵梁、柱、端头井 处横梁与护壁柱等,特殊情况下还应根据需要确定标准段所设横梁的截面尺 寸。8.2、重要性等级(地铁规范) 按一级考虑,

14、重要性系数1.1。8.3、车站所处环境及耐久性设计(1)、车站所处环境(耐久性规范) 地下水有无腐蚀性 是否出于地下水位变动区 其他(2)、耐久性设计(混凝土规范、耐久性规范、地铁规范) 混凝土强度等级 保护层厚度 裂缝宽度控制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 碱含量 氯离子含量等8.4、缝的设置(1)、诱导缝(2)、施工缝(3)、沉降缝8.5、抗浮设计(1)、安全系数:1.05、1.1 或 1.15(2)、措施:抗拔桩、压顶梁、反滤层等。(国标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P333-335)。8.6、结构分析8.6.1、荷载与传力体系(1)、荷载地铁车站主要承受水平向的水土侧压力与

15、竖向的覆土重量及水反力,荷载简静载:结构自重、侧向水土压力、设备重量等活载:人群、车辆、施工荷载等偶然荷载:地震、人防按照荷载规范、抗震规范、人防地下室规范考虑不同的荷载组合(2)、传力体系从传力体系看,地铁车站结构不具备明显的板一梁一柱传力特点,绝大部 分荷载主要由板承担,梁主要起加筋和增加局部刚度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板梁 的刚度的比值较小。862、常用分析方法(1) 、考虑施工过程的包络-叠加法(2) 、考虑施工过程的增量法(3) 、一次加载法:重力工况、水反力工况、柱轴力工况8.6.3、复合墙结构分析(1) 、分析模型对内部主体结构一般采用一次加载法进行设计,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两类: 、考虑围护结构与内部结构:围护墙与内部结构侧墙之间采用单压弹簧模 拟,在计算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围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刚度折减。此种模 型中,单压弹簧刚度的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有以下两种加载模式:围护墙承担所有侧向水土压力围护墙承担侧向土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