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76227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区域活动区案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一、 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图书角刚开始一个人都没有,我又观察了一下,最后就只有蒋雨彤一个小朋友选择了图书角。我走到蒋雨彤的身边,问她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区,她说:“因为其他的区人已经满了,只有这个区还可以进入。”我发现唯一一个选择图书角的蒋雨彤本身也不想选择这个区。这是我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谁愿意来图书角看书呢?”没有一个小朋友回应我。这时我就说,“今天有新的图书哦?”这时才陆续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在书架上取了自己想看的图书,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在看书了,而上在那里开始讨论着和活动区无关的东西,

2、见此情景便走过去询问他们为什么没有看了,有的说看不懂,有的说不喜欢。见此我就说,“那我给你们讲一本图书,好吗?”小朋友们都很开心的回答说:“好啊。”我取了一本画面内容丰富的故事书给小朋友们讲了起来,我观察到每一个听故事的小朋友都听得分认真,最后图书角在我的指导下才顺利的结束了。二、 分析 区域活动图书具有自由、自选、独立的优势,可是今天图书角在没人的情况下是在老师的多次指导下才进行完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一下的原因分析:(一)、投放材料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图书所讲内容偏难,并且文字偏多。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

3、状态,兴趣是一个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次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让幼儿对材料失去了兴趣,因此孩子就不愿继续选择图书区了。当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解故事时,图书区的每一个幼儿都听得很认真,说明她们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但是图书的画面太少,文字太多,小朋友们不认识,所以才失去了兴趣。 (二)、相邻区域的安排问题 图书区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区域,但是在安排相邻区域时忽略了这个问题,图书区的旁边是表演区,表演区是一个比较的动态的区域,当幼儿受到外界的影响时,很容易被带入相对动态的环境中去,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是相对比较弱的,所以在安排相邻区域时应该安排一

4、个比较安静的区域在旁边。(三)、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阅读,根据幼儿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要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三、 对策与思考(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提供给幼儿看的图书要适宜儿童的年龄特征,将不适宜的图书从书架中撤走,并提供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图书。根据幼儿的发展要偶尔投入新的图书,新投放的图书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的难度,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二)、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在区域阅读活动中,有很大的自由选择,老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自己可以选择出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看的图书,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幼儿充分地感到自我肯定,勇于思考问题。(三)、相邻区域的调整阅读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它的旁边也应该安排一个安静的区域,例如:科学区,自然角.这些相对安静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