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76223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二、设计思想1、设计理念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孔子游春一文,除了让学生理解及体会孔子关于“水”的见解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一起去经历孔子观水的过程,由孔子的“观水”和“悟水”,进而引发学生对孔子“如何学习”的感悟;由孔子与学生关于“水”的对话,引发学生对孔子“如何教学”的感悟,在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见识,历练学生的智慧。 2、

2、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善学善教、对弟子的关爱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读后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全文以水为话题,内涵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游记层次清楚,意境深远,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描述泗水春景;借水明理、循循善诱、情景交融、重点突出、内蕴丰厚,清新而华丽,笔酣而情浓。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情性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汇及语

3、段,反复品读,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一个语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8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孔子借水喻人的用意,引导学生体会要做水一样的人,并感受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四、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对泗水的论述中所蕴含的道理。五、 教学

4、难点 体会孔子论水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六、学法指导 激趣引导思考讨论感悟迁移七,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 感情朗读 情境感受八、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孔子的生平简介,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 (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的翅膀,感受泗水春景。1、画面重现。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跟随孔子的脚步,来到了泗水河畔。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清晰地印在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 2、学生说 3、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空间,来到两千年前的春天。朗读入情,配乐朗读课文第二 (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自学探究1、自由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想一想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5、板书)(1)、师:孔子认为,水有四种精神,都是什么?(生一边汇报,师一边板书: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同学们读完了孔子论水的这段话你会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水的哪一个品德给你的感受最深,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水的品德了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A:说水“有德行”。(读书中语段: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生体会:是说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谈体会)师述:是呀,水滋润万物,水是哺育一切生命的乳汁。文章有一个地方,把水的德行描绘出来。你发现了

6、没有?师:如果没有水的滋润,泗水河边的景色会有这么美吗?祖国的山河会有这么美吗?你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会有不一般的感受。谁再来读。个别学生读。请你感激地读! B:“有情义”。(指名读: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生谈体会)师述:水好像很通人情,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是呀,水流进方方的池塘里就是方的,流进长长的溪流里就是长的,它为人着想,真是宽厚待人,有情有义!谁能把这种情义读出来?C:谈水有志向。(指名读: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生谈体会)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滴水穿石)师:是

7、啊,有道是“人无志则不立”,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水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奔向大海!那卷起的千尺巨浪,就是它不息的生命在涌动。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就是流水的志向!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流水的志向吗?让我们读出水的刚强吧! 生:练读、齐读。 D:谈水善施教化。(指名读: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师:就这一点,你能具体地说说吗?师:万物入水,水都能帮其洗刷污垢,这一点又多么像孔子自己,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这一句话包含了孔子的育人观点、高尚情操,谁来读?师:由此看来,(指板

8、书:水是真君子啊!)(5)、同学们,请你们也来观水,你们的心中又会生出怎样的感慨!(播放视频)(点击现出该段文字)同学们,孔子由水作了许多生动的比喻,这一段的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你们知道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吗?那么你们能帮孔子再补充两句吗?自己先练一练。(6)、学生续句。(水能容纳无数溪流,它好象胸怀宽广;水总是滔滔不绝的向前奔流,它好象志在千里;水清澈透明,它好像纯洁无瑕。水滴石穿,它好像有恒心,有毅力)2、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生:不,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并要求他的弟子们也做像水一样的人。3、同学们,孔子这段话说得多好呀,这金玉良言我们应该把他记在心里。(练习背诵)(三)、感

9、受孔子的教育对弟子产生的影响1、过渡:同学们,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已经领悟到了孔子的目的是什么,孔子巧妙地用水打比方,来启发弟子做人,他期待着每一个弟子都能成为真君子。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和子路、颜回谈起了志向。那么孔子的学生们领悟到了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请从课文后面几节中找一找。)(出示子路和颜回论志的话)2、指名读子路和颜回的话。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说说从颜回和子路的志向中,你感悟到什么?(子路乐善好施,有如水的哺育众生,有情有义;颜回希望成为不好表功的人,他的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想知道吗?(出示内容,齐读并释义)记得子路也问过孔子的志向,孔子

10、当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同时出示这句话)我们课本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读课文中句子)这就是孔子的志向!孔子胸怀天下,他心中充满着大爱,这就是他那“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齐读。(四)、讨论解疑同学们,孔子善思,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深奥的道理;孔子善喻,水本无情,孔子却赋予了它人的品格;孔子善教,他巧妙地借水说理,由水育人。更妙的是孔子教育学生不在课堂,而在美丽的泗水河畔!我们也知道了他和弟子们的志向。那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师:听了大家的志向,老师发现了很多同学的志向都是关于职业的。这和颜回、子路的志向有什么区别呢?(再出示子路、颜回的话)我们发现,古

11、人的志向不是关于职业的,而是关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为什么不直接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而要他们修炼品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讨论:师总结:孔子之所以成为大教育家,与他一生在追求的君子之风密切相关。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当我们有了君子的美德,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取得成功,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先要有一个高尚的人格作基础保证,很多人没有成功,不是没有聪明的头脑,缺乏的可能是高尚的品行,所以,孔子注重培养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五)、总结反馈1、 大学里也有这么一段话证明古人是很看重自身的品行修养的:(课件出示)这些都足以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品行的修养。2、孔子的名言:孔子有很多言论,直

12、到今天还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孔子关于学习的几句名言:(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3)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师总结:孔子是个伟大的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一直被奉为最正统的思想,2000多年来,被后人顶礼膜拜,在世界上的他也是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齐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六)、作业课后阅读论语、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和于丹论语心得。十、板书设计 有德行 有情义孔子游春 有志向 水是真君子 善施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