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75962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一、 选择题1.距今约七千年,处于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黄帝部落2.观察下图,据此判断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3.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与半坡居民生活相关的历史信息。下列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主要种植粟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4.原始居民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右图中半坡原始居民遗址所在位置是 ( )A B. C. D.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地域代表,两者在生产、生活方面相同

2、之处有 ( ) 都使用磨制的工具 都种植了农作物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 都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A B C D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能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7.“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 农作物种植的出现 家畜饲养的出现 磨制工具的发展 聚落的发展 A. B. C. D.二、非选择题8.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1) 图一是,图二是。(2分)(2)这两处原始居民房屋结构的不同,影响上面两幅图中的房屋结构的地理环境因素是什么?(3分)9.阅

3、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1)结合材料一,“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3)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农业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B 2.D 3.A 4.B 5.A 6.A 7.A二、 非选择题8.(1)半地穴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2)因素: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温,坚固利于防风。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温和,多雨潮湿,河姆渡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9.(1)说明他能够顺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2)变化: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例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3) 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如磨制石器、耒耜的使用;农作物的培植;凿井技术、家畜的饲养;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