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7582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有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或者复述课文。习作7是写日记。练习7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窃

2、窃私语”的意思,并能用“窃窃私语”造句。4、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5、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6、能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7、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8、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之情。9、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

3、教学提示(一)、恐龙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1、课前准备,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积累相关的知识,老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读书指导。

4、(1)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揭题后,可先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已了解的恐龙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充分可达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后,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在乐学的状态下开始自由读全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先读准生字再读顺、读通课文,或先读课文,遇到生字再读田字格或绿线中的注音,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检查学习效果时可先让学生自选自然段读课文,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帮助学生读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着重介绍了恐龙的什么,再试着用“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

5、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2)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恐龙远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围绕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课文的说明方法。课文是怎样形象地写出恐龙外形特点的?教学时,可选择其中一种描写恐龙的句子,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说、写的活动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复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的外形特点。然后根据资料

6、,学习作者的写法介绍其他恐龙的外形特点,再交流。(4)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二)、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升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

7、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所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1、图文结合绘意境教学时,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利用各种槐花的图片,以及槐花饭等图片,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2、引导品读促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读、看图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引领学生个性化地美读文中词句,

8、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让学生通过欣赏文中如诗般美妙的语言,去感受槐乡五月的花美人更美。从而使课文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以期实现对课文内容感悟后的再度创造。3、自读自悟促内化语文课就是扎扎实实的读书课,应当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三)、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1、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可以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2、“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