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757387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教材文章喜欢搬家的美国人。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 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 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请问: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 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 ( 1000字以内, 共50分) ( 1)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 有的为了改进居住条件, 有的想节省开支, 有的为了照顾亲人, 等等。( 2) 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 没有户口制度。( 3) 搬家之因此方便, 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

2、( 4) 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 她们喜欢买房子住。( 5) 启示: 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 能够看到: 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 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 如果没有住房市场, 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还能够看到: 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 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搬家?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 全美国每年有 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 60%是就地迁居, 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 70 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对比之下, 中国从 1982 年到 1987 年的 5 年之内只有 2.8 %的人迁往她乡, 平均每年

3、只有 0.58%的人跨市镇流动。中国人跨市镇流动比率远远低于美国人, 是有多种原因的。但有一点能够肯定, 相形之下, 美国人是一个喜欢搬家的民族。可能这与美国人的祖先就是从外国搬来的有关, 至少她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故上难离的恋乡感情。 她们为什么搬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因为工作变动, 有的为了改进居住条件, 有的想节省开支, 有的为了照顾亲人, 等等。但主要原因是工作变动。最初从欧洲来到美国的移民首先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立足, 以后随着人口增加, 对新资源的需要, 经济实力的增强, 人口和资金逐渐投向西部。结果是使约 200 年来美国的人口重心以每年 410 公里的速度

4、不断向西移动, 80 年代初这个西移速度再次达到高峰。这和中国人口、 资金、 技术力量不断朝东部沿海移动适成对照。除了就业的地理分布的改变外, 各行各业的盛衰也使人们改变她们的工作。服务性行业(包括运输、 公用事业、 商业、 政府部门、 金融和保险业)迅速膨胀, 制造业(轻重工业)则相对缩小。前者在近 20 年内增加了 3200 万人, 占 20 年前人数的 60%, 而后者只增加约 100 万人, 只占 5%。只有劳动就业发生了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才能实现。不论是由于新技术(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或是老资源(如美国的石油)的枯竭, 还是国际市场的竞争, 如美国的汽车从出口变为进口, 都意

5、味着人们就业的改变。选择职业的灵活性, 使美国的经济富于适应性, 而这一切往往伴随以居住地点的迁徙。美国有 1700 多种日报, 大部分是地方报纸, 这些报纸的广告主要内容之一是招聘和住房。而且这两种广告互相关联。 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 招聘的广告比较多, 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 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1986 年由于石油跌价, 南部几个产油州削减生产, 失业增加, 而东北部像马萨诸塞州等地由于发展了高技术行业, 需要补充劳动力。于是有不少人来此州寻求工作, 使该地房租和地产飞涨一时。近年来东北部经历了比全国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房地产价格大跌, 以前购进房地产的商人蒙受巨大损失。 在美国

6、搬家没有任何限制, 没有户口制度, 搬家不必经过任何人的批准, 甚至也不需要到警察局去报告一声。搬家也很方便, 有专门的搬家公司, 有的专管本市搬家, 有的则经营往外地的搬迁。搬家时, 人们几乎 100%地都用汽车作搬运工具, 人们能够利用专门的搬家汽车。但家具一般是不搬的, 多半就地卖掉。搬完之后, 再按房间的大小、 色调和风格重新购置。 搬家之因此方便, 主要因为有住房市场。对中国人来说, ”住房市场”这个名词已经变得陌生, 正仿佛美国人不理解我们的”换房大会”一样。1949年以后, 中国很快就限制甚至取消了私房出租业务, 要得到住房, 几乎只有单位分配这一条路子。换房大会和住房市场有两个

7、基本的不同点。首先, 换房必须找到换房对象, 有了”换房大会”已经比以前方便些了, 但仍是很困难的。靠着换房协调员甚至借助于电子计算机, 可能找到三角换房或多边换房的可能。但要使各方在住房的地点、 面积、 设备、 朝向、 楼层、 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条件恰好相等, 实在太难了。而住房市场则能够用租金的不同来补偿条件的差异, 因而各方能够有较广泛的选择机会。第二, 在住房市场条件下, 经过房租水平的升降, 供应和需求永远是平衡的。换句话说, 在美国, 你只可能感到房租贵。而不会租不到房子住, 因此即使你手头没有房子能够和别人换, 也一样能够租到房子住。中国从 1988 年开始住房改革, 引进市场机制

8、。但开始大成纹。房改的主要方法是提高房租, 然而房租在城镇居民总支出中占的比重从 1.O%反而降到了 0.7%。当然, 是不是要像美国那样完全经过市场来分配住房是有争论的。理论和经验都证明市场分配能够避免浪费, 但穷人的住房间题比较难解决。 由于修新房(包括配套设施)总要花一年以上时间, 赶不上人口流动变化, 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 因而房租的升降幅度很大, 房地产事业成为一项能够投机赚钱的大买卖。可是不要以为这种投机对社会不利, 也不要以为房地产商赚钱容易。它对社会的贡献是调剂了对房地产的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余缺;而且地产商会投资于绿化、 道路和环境, 改进土地的利用。如果赚钱容易,

9、 大家都去经营房地产了, 而事实并非如此。房地产商估计当地经济要走向繁荣时, 纷纷事先购进, 使得价格上升, 刺激新住房的建造。但如果估计错误, 就会赔本。 住房开支在美国人的总开支中大约要占 1/4, 这虽然只是一个平均数。在纽约市中心租一个带厨房和厕所的单间, 月租在 1000 美元左右, 但在小城市里有两间卧室外加客厅的一套中档住宅, 月租仅 300 美元。房租由祖户和房东协商确定, 万一协商不成, 双方都可另觅高就, 直到满意为止。作者在美时曾和房东(一家房地产公司)就房租剧烈地讨价还价。公司的理由是当地房租普遍上涨, 并出示了她们所作的市场调查, 某某地点的住房, 条件如何, 月租若

10、干。我提出的理由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没有那么高, 我们的收入没有增加, 并历数她们服务质量中的问题, 如没有按时来灭蟑螂, 门锁坏了没有及时来修等。最后双方都作了让步。公司把每月祖金增加 150 元减到只增 100 元。于是我代表全体租户在为期一年的租房协议上签了字。附带提一句, 那次门锁坏了, 我们打电话催促公司派人来修, 可是她们拖延不来, 最后同意我们自己修理, 将新购锁的钱外加劳务费从房租中扣除, 扣了她们 25美元。 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祖房子, 她们喜欢买房子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鼓励”居者有其屋”, 因此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买房子的常见办法是分期付款, 标准年限是 30 年, 每月付

11、的贷款和租房子的租金相差不多, 因此多数人宁可买房, 过了 30 年, 房子就归本人所有。盂子说, 民有恒产, 始有恒心。这句话在美国也不例外, 自己拥有住宅的人家算是”殷实人家”, 这种地位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信誉为联系纽带的商业社会中十分重要。向银行贷款做生意、 求职、 赊购汽车等等, 有房产的家庭往往得到优先考虑。 买了住房, 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不会。当她想搬家时, 能够把房子卖掉。如果这是分期付款, 而账还没有偿清, 她能够把房子和债务关系一起出售。但出售的价格和原订的房屋价格会有些出入。如果当地房产价格上升, 她还能够从中获利, 否则就会亏蚀。这里我们能够看到, 在商业发达的社

12、会里, 不但商品能够买卖, 债务关系也能够买卖。其实这就是资金市场的一个方面。灵活的市场安排, 提供给个人广泛的选择机会, 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经济要得到发展, 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 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 都必须经过个人在各种选择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 能够看到: 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小结: 就业的灵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 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 如果没有住房市场, 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 强调了市场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 ( 作者: 茅于轼) 2协和医院是北京, 也是全国有名的医院之一。大家知道, 在这类名牌

13、医院看专家门诊有多难。据说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 是为了保证低收入者也能够看得上专家门诊。但照样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请问:( 1) 这是为什么呢? ( 2) 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怎样? ( 3) 你认为如何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呢? 提示: ( 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 ( 1000字以内, 共50分) ( 1) 这是因为政府把专家门诊挂号费定在14元, 即政府规定了价格上限。这种价格远远低于均衡价格。在这种情况下, 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供给不足) , 使得有许多人想看专家门诊而挂不上号。( 2) 政府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使得不得不采取一些办法解决供给不足。如实行配给制、 采

14、用排队制、 实行实名制、 预约挂号、 网上挂号等。但不可避免的引起资源浪费、 腐败受贿、 权钱交易、 黑市交易等后果。( 3) 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还是应该逐步放开价格, 由供求决定。当然, 在病人多而专家有限的情况下, 放开价格会使挂号费大幅度上升。而这从短期来看, 主要会抑制需求, 但同时专家的收入增加, 供给也会逐渐增加。从长期来看, 供求是会平衡的, 在这种均衡价格时, 有购买力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医生也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4) 还要探讨医疗体制的改革, 发展社区医院等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卫生医疗体制的制度框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

15、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在新时期对卫生医疗体系构成的全面概括。报告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未来工作的几个重中之重: 在公共卫生领域, 完善疾病防控体系,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在医疗服务领域,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实行政事分开、 管办分开、 医药分开、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医疗保障领域, 建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 实现全民的病有所医; 在药品供应领域,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加大对卫生医疗领域的投入, 强化政府责任, 同时鼓

16、励社会参与;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经过分析对比1998年以来国家提出的”三改并举”( 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以及 初卫生部提出的建立”四项基本制度”( 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 十七大报告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和突破。一是将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分开, 明确两者的并列关系, 这样在理论上和政策上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的不同, 有利于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有利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弥补”三改并举”提法中的缺陷。二是提出建立”医疗服务体系”, 较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提法, 内涵和外延都有扩展, 对非国有医疗机构给予了应有的地位和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提出”管办分开、 政事分开、 医药分开、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简称四分开) , 将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上升到了行政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高度, 揭示出了医改的深层次问题。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