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757364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期末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传统,主要包括 (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贵贱有序 “仁”A B C D2 右图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不包括 ( ) A设立“学校”监督官员 B经世致用 C振兴工商业D以“众治”取代“独治” ( 黄宗羲)3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们 ( )A崇尚人文主义精神 B人定胜天的精神 C享乐主义精神 D利己主义思想4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2、 ( )A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孟浩然5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6下图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影响汉字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印刷技术的进步书写工具的改进文化传播的需要外国文化的影响ABCD7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相同的会条件是 (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C人民生活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8“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到强制去遵守公众意志。”

3、此主张出自( )A孟德斯鸠 B卢梭C伏尔泰 D狄德罗9.“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哪一思想内涵相一致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10下列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楚辞 赋 词 散曲A B C D1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 )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A B C D12我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4、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 ( )A是在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的情况下召开的B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D决定在国有企业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4右图为1988年长江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方面内容 ( )A中国先

5、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5美国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此说法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他指的是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D他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16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17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B适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要求C表达了资产阶级

6、基本的政治经济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思想w W w .x K b 1.c o M18.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俄国革命的经验 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D中国特殊的国情 1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7、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x k b 1 . c o m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1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A民主革命 B 五四运动 C 社会主义运动 D 辛亥革命22启蒙运动时期,不属于法国涌现的思想家的是 ( )A孟德斯鸠 B康德 C卢梭 D伏尔泰23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X k B 1 . c o m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C商品经济得到

8、迅速发展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24“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实业救国D辛亥革命25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是A社会背景 B根本目的 C途径手段 D阶级属性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9、”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

10、迅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6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6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

11、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材料三:从1640年到1840年, 在200年中, 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 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与 此相比, 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 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 (8 分) (2)据材料二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 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 ? 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 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