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757249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 、“解 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今年也 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一年 , “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 测”是决定赋予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 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这些均与农业地质

2、工作密切相关,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地质必将在改善农业土壤和水环境,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 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 之举,也是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 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一、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尤其是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 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工作更是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 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 发展,到 2005 年年底,

3、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 105 万平方公里。1、农业地质的概念及服务领域 “农业地质”一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 地质”的概念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现在的概念: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 农业土壤地质 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 但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 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概念又有所扩大, 它广泛地涉及到农村、 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4 个方面。目前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农林牧等广义农业地质环境为主

4、要目标的基础性地质 调查与评价工作。农业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测定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并查明其分布,研 究元素从岩石一土壤一水一农作物(养殖物)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提 出应对农业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建立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政府宏观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 据;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良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地质环境、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应该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 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工作, 还要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要服务

5、的农业也是广义的大农业, 包括农林牧副渔、 农业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农业地质学是地球化学、水文地质 学、土壤学、工程地质学、农学、环境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及与其相关学科的 一门综合学科。2、国际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国际农业地质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 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随着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际地科联( IUGS)全球地球化学工作组承 担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欧洲 26国正在执行这一计划。 2004年 4月国际水文学与 挪威地质调查局在

6、奥斯陆的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大流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这些大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局部地区的地质背景是受大构造单元或大流域所控制。3、国内农业地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年代,我国农业地质工作主要在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 质、化肥农药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以地域名优特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 产品的品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矿物元素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等,这些 工作为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2001 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覆盖中部农业主 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

7、部农牧区”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 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取得了显着的工作成绩。4、新时期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获得 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这套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 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二是发现一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 等,并引起国家重视,最近国务院决定投入 10 亿元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就是农业地质 调查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的结果。三是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8、从我国西部(成都盆 地)、中部(江汉平原)至东部(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污染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表现为分布面积增大,含量强度增高,元素种类增多。四是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浙江省依据调查成果,对萧山地 区农业因地施种,进行“北菜南移”。同时在浙北地区发现富硒土壤2200平方公里,发展富硒农产品。四川在成都地区依据地球化学图元素分布状况,趋利避害,实现无公 害早熟梨、优质杏和蘑菇等种植。山东省开展了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名优特农产品 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业生产五是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土 地存在地球化学质量问题,并波及

9、包括水体、大气及植被在内的整体生态环境。江苏省 南京地区依据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点,进行土地等级划分和质量分析,向省政府提出 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六是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第四系沉积分 层、分区及沉积环境演化、变迁等研究提供了新参数、新信息,使这方面研究形成更多 新的生长点。七是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一环境)。系列基准值数据代表未受工业化影响 的自然地质环境,将成为客观评价环境变化的尺度,具有永久性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基 础地质、土壤类型及资源分布的未受干扰的信息(见表1 )。表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第I、U环境元素背景、克拉克值、黄河下游潮土 比较项目元素克拉克

10、值(ppm)泰勒(1964)黄河下游潮土(ppm)本区土壤第I环境样品(ppm)本区土壤第U 环境样品(ppm)Fe4700029000 (河北)2493227237Mn800600Cu100Pb20Zn40Ca3390052501 (献县)3789138126Mg1940015210 (献县)1453117255B10SeHgAsxN300740 (河北)291401P1200644603619K24000157501689516892Na2640010036 (献县)1637816046Mox(河北)八是为能源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资料。如华北平原地热资源评价、油气异常等,随着工作的广泛进行,预

11、计这方面会取得更多的进展。九是初步形成一套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有力地支持了工作的发展(如图1)十是培养了一批农业地质的专家学者,锻炼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队伍,形成 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手段,在农业地质调查研究评价 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的成果,保证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更好发展。二、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1、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1)农业地质需要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农业要利用各种 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

12、产系统。农业地质要为其发展找寻良好的生长环境 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创造条件。二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自然式”向“设施式”转变的发展趋势。经过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一座农业公园 ,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 农业地质要摸清“设施式”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绿色、精细、旅游等特色农业。蓟科 N 枸?t农业生态地质坏境分区图口 S*I图1黄河三角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ft务曲出I /#*H 出鼻:TTMPFEt松朴三皓處片盘杭科Cin-霉-J*-亠:4.西域f ff- * T4 -JV巨|E啟*;11询11Fi,十# if11 一rfl! “)1Ei竄*农也心峠iiT -1旧9i

13、疋要 适应 国际 农业 从“化 学化” 向“生 物化” 转变 的发 展趋 势。现 代农 业已 普遍 使用 化肥、 农药、 除草 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未来农业 ,将进入一 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农业地质要掌握农业环境现状,为生物化发 展创造条件。四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地面”向“太空”扩展的发展趋势。农业地质工作要向太 空发展,发展月球农业地质、太空生态农业模拟等研究工作。(2)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

14、战略决策,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 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地学相关的诸多领域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方 位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 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涉及经 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基础地学信息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 据。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工程选址、海洋开发,以及农业、 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乃至医疗卫生、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 有效的地质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总之,“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农业地质就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新的领域, 新的方面,是一个创新之举。(3)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地质自身的发展趋势 农业地质工作越来越转向重视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 农业地质工作非传统农用矿物岩石的利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土壤改良和作为 肥料方面将进一步引起重视。更加注意总结和研究农业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土壤的研究工作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 土壤地质在国内外农学 界发展迅速。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 4)农业地质工作需要不断满足新的需求要为全面性的农业区划,提供基础性的综合地质科学依据。要为单项农作物、林木、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