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75568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 设,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高举人本服务旗帜,确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提高社区就业服 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海 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二、工作目标1、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以人为 本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建立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 改进服务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增加 城镇就业容量,通过开展有效的再就业援助,进一步把就业再就业政

2、策落实到基层。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降低城镇登记失业 率,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积极作用。3、继续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解决社区劳动保障人员工 资和工作经费,确保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稳定,提高工作人员的 业务素质。三、主要措施1、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一一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总结重点 和先进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创建充 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和评估标准、办法。第一季度,各地评出和推荐 20*年省级和设区市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分别由省级和市级 劳动保障部门予以表彰和公示。一一各地要根

3、据国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的需要,在县 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配备相应的劳 动保障工作人员,并逐步将其纳入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体系, 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层城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2、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一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劳动保障 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考评标准, 建立工作人员能进能出奖罚并举的用人机制。一一加大对城镇就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社区劳动保障机构 人员工资与工作经费。实行职业介绍与补贴与免费服务绩效挂钩制度, 对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开展免费就业服务的对象、项目、质

4、量和效果进 行定期考核,根据其开展免费服务和完成任务的绩效给予拨付就业服 务补贴经费,并对其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的要给予适当的倾斜。保障 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建设所需的经费。一一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结合国 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可自行组 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其中包括计算机操作技术培 训,并定期组织有关业务考核。各地还要根据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需 要,积极创造条件,招聘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劳动保障工 作队伍中来,逐步提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3、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制度。一一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服

5、务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 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要求。进一 步明确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 具体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一一健全就业服务台帐,加强就业服务基础管理。继续建立和完 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4*0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社区就业岗位开 发台帐和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台帐,做到辖区内的人员底数清、择业 意向清、个人技能状况清、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同时,要完善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个性化服 务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对社区内的4*0 大龄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 人员实行一人一卡或一户一档,以便开展有针对

6、性与就业服务, 进一步夯实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 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不 断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当前,在主动 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代办培训申请、 社会保险接续、小额贷款申请等就业服务的同时,各社区都要普遍为 高校毕业生、城镇残疾人、复员退役军人与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刑释 解教人员等城镇其他特殊就业群体开设专门的就业服务窗口,扩大社 区劳动保障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促进城镇就 业再就业的职能作用。4、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

7、援助。一一做好政策宣传。各社区都要设立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政策 宣传栏,并且利用其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政 策宣传和咨询工作,使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喻户晓。一一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社区劳动保 障工作平台,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档案及其促进 就业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随时把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有关部门 反映。同时,在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底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符合享受 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的发证率,扩大政策落实的覆盖面。一一开展再就业援助。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多渠道

8、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对象买行专人帮扶, 提供有针对性的再就业援助。凡是由政府投资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就业 岗位,要首先满足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对愿意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 性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对象,要优先得到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援助。鼓 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创 办的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提出具体服务和日常管理,协助下岗失业人 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 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社会帮扶、政府服务的 良好创业氛围,使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5、推进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前台服务计算机化, 各

9、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社区劳动保障机构配备计 算机及其联网所需的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安装必要的软件,实现社区 与市、县(区)联网,进一步完善覆盖设区市、县(市、区)、街道、社 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在社区开展网上政策宣传和信息查询 服务。同时,实现社区就业服务前台工作计算机化,努力完善服务手 段,提高服务效率。四、组织实施1、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20*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 知(劳社部函20*224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 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知(闽劳社文20*469号) 有关要求精神

10、,l2月份,各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合上级劳 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咨询活动, 同时,大力开发社区岗位,千方百计收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用 工信息,为就业困难对象送岗位上门,在新年初,进一步营造关心、 支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20*年全省创建 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2、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估,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劳动保 障工作。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 知(闽劳社文20*180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 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闽劳社办 20*22号)有关要求精

11、神,2月中旬到3月中旬,组织县级市以上城 市社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估。凡是已挂牌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可纳 入省、市级20*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范围,其中省级创 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可按上述机构数的10%比例推荐上报。 斗月份省厅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上报评估结果情况进行抽查。5月份 对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公示。6月底前召开全省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暨先进单位表彰会议。在做好考核评估基础上,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将创建充分就 业社区工作扩大到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同时,按照六个 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完善基层劳

12、动保障工 作服务网络。各级劳动保障机构要重视和加强对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 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管理,初 步形成基层城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3、建立培训和学习制度,开展工作人员业务考核。在年底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 员普遍进一次业务轮训。经考核合格领取国家规定的培训结业证书, 实行持证上岗。每月应组织工作人员不少于半天的业务学习。试行劳 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制度,对自愿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 书考试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给予安排相应的培训、复习时间。 培训和学习情况应列入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的内容。4、加强上下工作联系,建立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工作加强指 导,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县(市、区)负责指定专人,对社区就业服 务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统计(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就业服务情况 统计表)。每半年由设区市汇总后报送省劳动就业中心。报送统计 表时间为7月20日前和次年1月20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