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75418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以双向命题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双向细目表”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的尝试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学校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自主性,保持和发展自身的特色。同时,学校要给教师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自主权,引导教师自行去尝试、去探索、去研究,同时要保证培训、科研、教研活动最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我区正开展“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目的就是解决培训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校本“教研训一体化”是以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开发教师主体内在的能力与价值。我校曾经开展了一次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的校本教研专题活动,反思培训过程,观察培训效果,对于“教研训一体化”有了更多的认识。一、 活动背景 1、我校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本学年的校本教研主

2、题是“作业(命题)的有效性研究”。学年末教师需要进行命题能力考核,因为考试命题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有效的测试命题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悟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所以需要以“双向细目表”来规范命题。2、当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各类试卷资料唾手可得,网络搜寻随时可下载、粘贴,而综合性的测试又以联考、统测为主,教师自主命题的能力渐渐弱化,“拿来主义”盛行,学校及时发现这种苗头,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帮助教师克服依赖心理,用“双向细目表”来考量命题的有效性。3、我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建立了“八个一”工程,其中就有“出一份期中或期末试卷”、“写一份中考试卷分析、

3、出一份中考模拟试卷”的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青年教师都能完成这些任务,但是上交的试卷及试卷分析,有着比较多的“粘贴”痕迹,同时青年教师又迫切需要帮助以提高命题能力,所以“双向细目表”的使用需要再次学习。二、活动过程1、校本教研材料的准备。主要以学校教科室负责搜集“双向细目表”的相关教程,提供培训教材,印发学习材料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见附件1),由专人准备培训讲座,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校本教研领导小组预先审核相关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2、校本培训讲座 由学校教科室负责人主讲,培训领导小组负责人作补充。讲座分六个方面展开:(1)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2)双向细目表的作用、(3)双向

4、细目表的构成、(4)具体实施方法、(5)命题蓝图设计、(6)个案分析。讲座过程中,教师人手一份培训教材,相关个案由课件具体演示、分析。3、现场互动与答疑 针对教师相关问题,如文科、理科不同的双向细目表设置、一般性测试与综合性测试的命题蓝图、命题有效性的验证等,开展现场交流互动。4、校长点评、布置培训作业 由培训领导小组负责人作点评,并提出培训要求:(1) 此次校本教研活动,讲座只是一个开始,教研的过程将始终延续在教学实践中,各个校本研修小组对本次培训开展一次讨论、再学习,并把研讨体会记录于校本教研记载手册。(2) 在期末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命题中,各研修小组根据学习心得,在自主命题中通过集体研讨,

5、须首先建立“双向细目表”明确考试蓝图(见附件2),预设难度系数,阅卷结束后,以试卷分析统计验证命题的有效性。5、学习结果考核 由教务处负责试卷分析的汇总,对各种数据与教师预设“双向细目表”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出各备课组命题是否有效的结论,并于质量分析会上进行公布。6、考后反思、修改 由各个研修小组召集人负责,根据教务处的分析结论,结合教师自己的反思,讨论本次命题的得失,再次修改考试命题,并把修改后试卷上交教务处存档。三、活动意图 1、在新课程普遍实施的今天,教师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怎么考?”,通过本次校本教研,组织大家学习探索,尝试和研讨试卷的编制,教师不仅可以从中反思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

6、、对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的认识;更可以观照出自己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准确、对他们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的是否把握得当,广大一线教师可以从试卷中透露出来的大量信息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提高对教育本真意义的再认识和对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再把握。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素质教育是发展趋势,轻负高质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认识到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把握命题方向,才能摒弃盲目的操练,消灭“题海战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给自己“增负”来达到学生的“减负”,只有明确了“双向细目表”的作用,体验了“双向细目表”命题的好处,学会了用“双向细目表”破译中考命题,才能从根本上抛弃“全盘拿来”,真正从自己的学生实际出发

7、,开展素质教育。3、本次校本教研是一个连贯的、系列的活动,自始至终体现在教学工作中,不是一次简单的讲座,不是“专家”讲课,真正来自本校,体现校本,不是听了就算,过后就忘,要使之真正服务于教学工作,并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和深化,要有反馈,要确实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业务,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四、几点收获、启示(一)从教师层面来看1、发现有很大部分的教师不了解“双向细目表”,高等师范院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内容,所以青年教师中绝大部分不知道“双向细目表”,更提不上应用其来指导命题,校本教研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小的环节抓起,从教学应用实践抓起,从提高教学质量抓起。校本教研的内容应该来自平时的

8、教学工作,又高于日常的事物性工作,并最后回归到教学实践中。2、校本教研不应该仅仅是听课、听讲座,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研活动更需要落实在工作过程中,重过程,看结果,有任务,有考核,有“出口”管理。本次活动的任务明确,考核量化,行之有效。2、广大教师希望学习的是真正对教学有用的知识,希望校本教研真正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所以本次活动内容调动了教师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考后反思、修改”这个步骤中,许多研修小组成员为了命题的难度系数、选题方向、考核重点争的“面红耳赤”,意见不一,出现了激烈的观点碰撞,从而又翻出课程标准,中考考试纲要仔细研究,说服对方。4、广大教师有着良好的业务发展能力,只要有合

9、适的手段就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在自己准备“双向细目表”的同时,几乎每个研修小组都想到了“解读中考”,纷纷找来近几年的杭州市中考试卷,分解、再现为一张张的“双向细目表”,寻找命题重点,领悟“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含义;发现命题规律、各知识点的难度系数,学校中掀起了“解读中考”的教研高潮。(二)从学校活动的组织来看1、在培训、教研活动中必须关注“科研-实际”之间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实践中,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教研活动必须以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科研课题(或在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着眼于“问题解决”,采用多种途径、

10、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我校的“作业布置与评析的有效性研究”、“集体备课、有效教研”,都是一线老师提出来的,经过教研组讨论学校开题论证后再上报区、市科研单位争取立项。因为问题来源于基层,是老师们需要的,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所以广大教师有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加培训、参加教研。 学校并没有专门为老师们参加“教研训”活动进行什么物质奖励,但老师们积极性仍然很高。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种心理归属感在起作用。因为他在活动感到:经过学习争论,自己的疑惑解开了。自己为别人的问题贡献了见解,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同事们欣赏的。2、在培训活动中必须关注“培训-需要”之

11、间的关系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一般把新课程的理论、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教材分析等方面培训一起搞,虽然场面上轰轰烈烈,但是这些培训到底是否是教师需要的还要打个问号。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即: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就应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就应通过“示范模仿”研究案例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实施新课程,教师对新教材比较陌生,就要加强对新教材培训,让教师能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并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等。校本教研中应充分尊重教师,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12、这样的活动教师才能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3、在教研活动中要关注“教研-反思”之间的关系教师校本培训应把重点放在运用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上,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本次研究活动就为广大教师创设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要完成教研活动的作业,教师就要联系自己任教的学科,联系已有的经验,联系自身的教学,联系所在学校的学生实际,反复推敲自己的命题蓝图,并通过测试结果的统计来反思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此,校本教研要促进教师自培、自练能力的提高,增加活动的针对性、自主性、

13、实效性。附件1教师校本教研学习材料: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一 双向细目表的作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是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

14、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15、四、具体实施方法1 确定检测内容。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2 填写“双向细目表”。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3 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命题人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里所列的检测内容及其所处的题型和所占的分值进行命题。由于“双向细目表”明确了各检测内容的载体、分值和所处的题型,因而命题过程极为简便,就象药剂师按医生处方拣药一样,快捷准确。即使是新教师也可据此拟定出一份合符要求的检测题。五命题蓝图设计 命题蓝图是课程考试大纲和命题大纲的概括。是保证命题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一环。命题蓝图由两种细目表来实现的,即教育目标双向细目表(简称双向细目表)和编制试题三向细目表(简称三向细目表)。1教育目标双向细目表描述了课程各部分内容在测量的认知能力上的分布,是通过考试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其设计步骤是:(1) 确定认知能力层次及各层次的比重。(例如常见考试命题的要求7:2:1)(2) 确定考查内容及各部分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