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掩耳盗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75348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阅读《掩耳盗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班阅读《掩耳盗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阅读《掩耳盗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阅读《掩耳盗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阅读:掩耳盗铃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

2、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

3、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4、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协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