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75219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5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18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响泉叮咚,那

2、是浩荡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新生活的起点。哦,起点!你是刚刚绽放的花朵,芬芳馥郁的百花不嫉妒你的娇艳妖娆;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尽管生成茵茵小草,还是长成参天大树,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探索大地的奥妙。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个人找准了目标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起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远有近。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站在较低的起点上。我们不能改变起点的高度,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我们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但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精卫填海,起点只有嘴里的一口泥土;愚公移山,起点只有一

3、副担子;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起点只有一尾藏书的鱼; , 。让我们以毅力作桨,信念为风,理想为船,以小河流为起点,长风破浪,风雨无阻,抵达理想的彼岸!1请用正楷将语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1)喷薄 (2)悠扬 (3)嫉妒 (4)奥妙 3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大致相同。(2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1)浮躁 浏览 远眺 拈轻怕重 中西合壁(2)鉴赏 感概 阔绰 礼贤

4、下士 惟妙惟肖(1) 改为 (2) 改为 6按要求默写。(第(6)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8分)(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2)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3)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4)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人生追求。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的诗句来表达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杀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中用“ , ”的诗句来生动地再现激

5、烈战斗的场面。 (7)雁过留声,常引发诗人的情思。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雁”的连续两句: , 。二、阅读理解。(含 721 题,共36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品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两句诗。(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甲】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他日,驴

6、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当止不止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樵:打柴。 故:通“固”,本来。 嵌空:深陷的样子。 缭曲:曲折缭绕。窦:孔穴

7、。 不意:没想到。 窒:堵住。 并:一起。 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1)稍出近之( ) (2)益习其声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1

8、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题。(10分)来,让我们“读懂”稀土今年3月,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针对中国决定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稀土,一时在国际上成为热门的话题,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稀土其实不是土,为什么叫稀土呢?1787年第一次发现稀土的时候,它是从冶金工业的炉渣里分离出的一些固体氧化物,很稀少,看着像土,因而得名。稀土是元素周期表57-71号的15种镧(ln)系元素,加上与它们性质相近的21号和39号元素的总称。稀土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的特性,不仅在绿色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9、甚至央视春晚舞台上的LED显示效果,都跟稀土有关。稀土最主要的应用是制作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电机体积小,效率高。汽车上的转向器、电车的驱动电机,都需要永磁材料。在飞机和轮船上,各种传感器、导航仪,也需要用到稀土永磁材料。发光照明也是稀土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用稀土元素制造的荧光材料,主要用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机的制造上。3D显示技术的兴起,稀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生活中的节能光源也都含有稀土,比如LED灯,看起来形状像白炽灯,实际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出几十倍。LED的光源,还可以根据心情调节亮度和色彩。稀土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制成稀土贮氢材料。现在的五号、七号电池和充电电池,大部分是加入了

10、稀土的镍(ni)氢电池,这种材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飞利浦公司发现的,具有优异的贮氢性能。除照明外,稀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广泛的运用。人们用加了稀土镧的玻璃制造的相机镜头,折光率非常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图像。用加入稀土的颜料给纺织品染色,染色后的纺织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在阳光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色彩。添加了稀土的防晒霜,可以把紫外线转化为红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还有增白的效果。音响系统中应用稀土材料,音响的还原效果好,分离度高。加了稀土元素的陶瓷刀具非常锋利,且不易滋生细菌。稀土其实并不少,但分布不均匀。经统计,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金的三万倍,比常见的铜、镍、钴()都多。五大洲和四大

11、洋的海底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包头和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据美国2011年公布的数据,全球稀土相对储量中,中国占到48.3%,美国占了11.4%,印度、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占了22.1%。从产量上看,中国满足了世界97%的需求,印度提供了2.2%,巴西提供了0.5%,马来西亚提供了0.3%。一些欧美国家把我国的稀土当成战略资源、战略元素来对待。我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我国在选矿、采矿和材料研究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还相对薄弱。稀土中镝(d)和铽(t)元素的储量较少,据说只在中国发现,且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稀

12、土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应用开发,还要强调平衡利用,在环境治理方面更要做深入的研究。 (选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3阅读选文,完成填空。(3分)选文依次介绍了稀土的得名、 A 、应用、 B 和发展前景等知识,由此可见,选文按 C 顺序进行说明。14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稀土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的特性,因被发现时数量稀少且看着像土而得名。B稀土广泛地应用于照明、摄影、染色、护肤、音响及刀具制作等日常生活中。C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包头及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D稀土中镝和铽元素的储量较少,只在中国发现,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16结合选文内容或现实生活,请你就稀土的开发利用问题,给有关部门提两条保护性的建议。(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1题。(12分)让花儿悄悄绽放程 刚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