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75147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年级读写结合策略例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年段读写结合策略例谈【摘要】 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汉语教学的传统经验。读写结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变式练笔是中年段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与文本、与生活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词】 中年段 读写结合 策略 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汉语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指出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通的。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凸显语文课程的的基本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读写结合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当前,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语文

2、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切切实实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于是,读写结合也成了一种教学方法。读写结合于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也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模仿练笔、拓展练笔、变式练笔是中年段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与文本、与生活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一、仿写练笔。中年段学生写作属于刚起步阶段,从学生的写作水平出发,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是尤其重要的。朱熹曾经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学生要能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必

3、先有大量的积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这是小学生习作的一般规律。从仿写词句开始,仿片段,仿篇章,为以后自由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仿写不但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反而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互化。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选入课文中的教材,大都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切实把课文当做一个例子,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和习作范例。1、仿词句。词句的模仿是低年段的训练重点,到了中年级,虽然重点有所转移了,但是,并不代表词句的仿写就不重要。反而,在中年级的教材中常常会出现

4、:AABB式、ABAC式等词语、例如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以及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等句式,这些典型的词句的积累、运用、迁移,看似非常简单,但这样的练笔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不但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更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如猫一文中有个词语“生气勃勃”,可以让学生仿写几个ABCC式的词语。学生肯定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不少类似的词语,如:威风凛凛、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等。而在教学长城,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句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这些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

5、知的事物来比照。这样,读者就很容易想象出城墙顶上有多宽、俑坑有多大。在感受句子规律后,我出示仿写句子:他跑步的速度很快,就像 。学生写出“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就像一道闪电”等生动的句子,说明学生抓住了事物特征展开了联想,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仿写,这样的环节在结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效迁移,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又进行了句式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2、仿片段。中年段以段落为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描写精彩的瞬间或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训练。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发现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

6、幅千姿百态、风姿绰约的百荷图,可以训练学生对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所以,在该段落学习中,我先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花的美,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些方面?经过读文寻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颜色”和“姿态”“形状”、“多少”等方面,接着,我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学习到的描写荷花的方法,写写自己平时最熟悉、最喜欢的花。有了写作内容,掌握了写作方法,减缓了作文的坡度,那么,学生写起来自然兴趣盎然。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学习从几个方面描写动植物外形的写法。3、仿篇章。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通过借鉴、模仿范文的表达方式,写作顺序等,把别

7、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如火烧云一课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然后观察不同时间火烧云的变化情况。课后,我让学生按时间的顺序来描写一处景物,很多学生就用了“早晨、中午、傍晚”这样的顺序,使文章更加层次鲜明,结构完整。二、拓展练笔。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对文本的补充和再创造。中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积累,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因此,拓展练笔在中年级的训练当中也比较常见,而且形

8、式也是多样的。拓展练笔既充实了文本,又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拓展中充实了情感体验。1、于文本空白处拓展。有的文本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这些空白点进行拓展,既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充,又使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和延续。所以,语文课应重视为学生创设“想像”的平台,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教学圆圆的沙粒时,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到:圆圆的沙粒为了变成一颗珍珠付出了多大地努力呀。恰当填补了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第一部分的省略号,可让学生想一想:同伴们还议论些什么?第二部分的省略号即启发学生想像:在漫长的岁月里

9、,这颗圆圆的沙粒在做什么?想什么?2、于课文重点处拓展。要提高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能力,感悟到更深刻的东西,汲取文本的精华,一定要抓住文本重点的地方进充分的发掘和拓展。如和时间赛跑,外祖母的突然离世,和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对作者的触动很大。从此,他所看到的平平常常的事物,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我让学生深入感悟父亲话,明白身边的很多事物也永远不会回来了。请同然后学们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样的读写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3、于情感升华处拓展。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上了

10、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教学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被深深打动了,此时,他们的情感处于迸发阶段。我把握时机,深情地问:“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获得新生的小钱,你想说什么?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感受吧。”学生情动而词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感受了三位青年的幸福后,我让学生写写“幸福是 ”,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一番心灵的表白。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达到“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三、变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变式练笔内化文本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11、、续写练笔。这是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这种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培养写的兴趣十分有益。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最终拥有了所有的表情,那么,当小木偶被赋予了所有表情后,他又会碰到哪些人?发生哪些事?我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为小木偶拥有了所有表情后设计了许多结局:有反映他真正获得快乐的,有小木偶再次遇上曾经欺负过他的小红兔和不相信他的老奶奶这样的练笔趣味性很强,学生写作的兴趣非常浓厚。2、读后感练笔。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读后感一定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懂读透的基础上,实话实说,也可以联系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或一处细节

12、描写,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学习乌塔一文时,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然后,联系本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了评价。四、批注练笔。在阅读中作批注是课堂上常见的练笔形式,可长可短,旨在让学生能够及时写下所思所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情感的主持者、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课前预习:疏通文字,了解大意,提出问题。(2)课堂中:在默读中画出表示作者游览地点变化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颐和园的哪里,为什么。(3)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学生在阅读中作批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促进学生自读、自悟、自感。教学中关注读写结合,让读写结合不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成为一种教学思想。同时,读写结合要注意学段特点和要求,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体现科学、合理的梯度性,循序渐进,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参考文献1 留素华随文练笔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论坛 2009.32 “随文练笔”研究专辑 小学语文教师 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