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75031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版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绪论 1.加涅是在近三十年来的教育心理学或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及建树时,是一位需要充分肯定和全面认识的人物。 加涅在人类学习领域中所作出的杰出的和有影响的工作,他的独特才华在于能如鱼得水地活跃在研究和开发两个领域,并对这两个领域都作出了贡献。他对复杂技能训练所做的研究工作,使我们对训练迁移、问题解决、任务分析各种教学方式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他研究知识的获得并由此提出的学习层级理论,促使人们去研究学科内容和课程设计。他所著的学习条件一书,颇有见地地阐明了人类各种学习和教学方法的联系,从而激起了人们对心理学运用于教学的新的兴趣。加涅的学习观是源于辈但又高于前辈。2.加

2、涅在学习条件中的有关人类的8类学习形式。 信号学习(指个体学会对某一信号作出某种一般的、弥漫的反应。)刺激反应学习(个体学会对某一认出的刺激作出某种精确的反应)连锁(指个体学会由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的某种联结)言语连锁(指个体学会以言语作为单位的连锁,其学习条件与其他连锁相似)多重辨别(指个体学会对不同刺激互相在物理特征上或多或少的相似性作出若干不同的可以鉴别的反应。)原理学习(原理是由两个以上的概念所组成,它的作用是控制行为。)问题解决(指一种要求进行内部思维的学习,它需要对早先获得的两个以上的原理作出某种组合,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所谓的高级规则)3.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模式:九个连续阶段性任务,

3、以及这些阶段所起的作用。 阶段1: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对通过教学能够获得的理想状态的规定。阶段2:教学分析。三种分析手段:任务归类、信息加工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阶段3:起始行为及学生的特征。可以通过面谈或测验去了解。阶段4:制订作业目标。它便于向不同的人作不同的交流;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活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结果或获得的能力指标,将有助于教学人员为不同的行为能力设计有效的教学条件;能够对既定的目标是否已达到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测定。阶段5:开发标准参照测验题。标准参照测验的基本含义是指根据上一阶段提出的作业目标制订测量手段或工具,其目的在于对经过教学之后设计者预期的作业能力是否已在学生身上发生作出

4、评价。阶段6:开发教学策略。开发教学策略其含义是指教师或设计人员应在这一阶段着重规划,怎样为帮助学生达到各种预定的作业目标提供适当的外部条件,以支持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阶段7:教材。是指传递教学内容的书面文字材料。阶段8:形成性评定。阶段9:总结性评定。这些阶段所起的作用:确定教学目的开发教学评定教学的效果。第二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1.智慧技能:指使个体通过符号或观念的使用同自身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通常包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推论出的是下述四种不同的胜任能力: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和规则以及高级规则。2.辨别学习:对刺激物在某一物理维度或某些物理维度上的相互差别能够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能力。辨别

5、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其他一些更复杂的学习奠定的基础。在辨别学习过程中如何建立有区的反应连锁,通常采用“对比”的呈现方式和“分化强化”的措施。3.多重辨别与单一辨别的重要区别和解决办法。在多重辨别学习中存在着更多的潜在干扰,刺激物之间的相似往往会使混淆的错误更易发生,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加涅认为解决此类困难的一个可能有效的办法是,首先进行一对一的单一辨别,然后再另作打乱顺序的一对一的辨别。与此达到相似的有效方法是“部分累进式”的学习,即复习旧的辨别的同时引进新的辨别。另一种方法是,首先扩大刺激物之间的差异,而在随后的中,逐步将这些差异恢复到正常的差异状态。4.辨别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

6、件:在个体的内部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能够回忆和恢复为表现这种辨别而必须具有的不同的刺激-反应连锁,在学习对多重刺激作出辨别时,学生必须能够表现出与这些刺激差异同样多的不同的刺激-反应连锁。外部条件:辨别学习的一些外部条件表现为某些最基本的学习原理的应用。首先,接近原则必须具备,即在刺激呈现后必须紧接对它作出反应。第二,强化的原则。第三,重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5.个体获得了概念:即个体能够将某一刺激鉴定为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中的一个成员,尽管这类刺激在其他方面相互间有许多明显的不同。或更确切的说个体获得了具体概念,因为它们要求人的作业是对具体客体的辨认。6.辨别学习与具体概念学习的关系:从表

7、面上看,具体概念的学习似乎同辨别学习恰好相反,因为前者是对刺激作出归并,而后者是对刺激作出区分,不过加涅看来,在具体概念的学习中包含着辨别,并以辨别作为自己的前提。7.语言在学生学习概念时的作用。对已掌握了语言这一前提的学生来讲,语词的作用在于它给概念的学习提供了重要捷径。如果没有语词的参与,人可能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尝试,才能保证对某一概念的正例或反例的反应达到准确的程度。但是,在了解了某一初学概念的称谓后,可以用它来提示对刺激正确反应的回忆,从而使设计这种学习所需的情境变得相对容易。利用语言的教学可以促进具体概念的学习进程。8具体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概念学习的前提是先前已经

8、建立起来的辨别能力,学生若能从事概念学习,必须能回忆起这些能力。在使用语言指时,提及的言语称谓必须先前已经同代表概念的刺激特征建立了联系。外部条件:学习概念的情境条件主要包括一系列的语言提示。构成概念的刺激特征本身要不断变化,并与反例同时呈现。在概念学习的情境中应出现强化这一条件。连续性似乎也是概念学习中的重要一环。9.定义性概念或抽象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定义才能获得其含义。实际小是一条用于对客体、事件或关系作出分类的规则。对事物加以界定的定义中,常含有以种基本成分,这四个基本成分一些心理学家也称之为概念的有关特征。属于上位类概念的事物概念。上位概念的一系列特征或特性。告知这一客体可以派何用场或

9、能做什么的关系概念。作为动词作用对旬的另一事物概念。10.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区别和关系。具体概念是定义性概念的前提。定义性概念本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这概念同学习具体将有所不同。学习这类概念,一般不像学习具体概念那样可通过呈现直接观察它们特征的正反例来获得。相反它们往往需要通过呈现这类概念的定义来学习。“代表定义性概念的言语陈述可以用语言向学生交代,这意味着提示学生回忆起构成新概念的那些事物概念和关系概念,使它们能及时把握新概念的含义。”11.关系概念一般含以下三种基本成分:为学生熟悉的一个关系概念,即一个相似的同义词。关系概念作用的对象这一事物概念。副词或介词短语这些修饰词,起到对关系的

10、特征作出某种描绘和刻画作用。12.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在所学概念的定义中出现的各子概念必须首先出现在学生的工作记忆中。这些子概念是基本的必备前提。影响这类学习的第二个内部因素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句法规则,以便能对这类定义的言语陈述作出反应。外部条件:影响学习这类概念的第一个外部条件通常是指给学生呈现的口头或书面定义。第二个外部条件是在呈现定义的同时,还须呈现这类概念的广泛的正反事例。13.规则有时又称办事的法则或原则:是支配人的行为并使人能够证明某种关系的内在状态。是使人能够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与一类操作相适的举动而推论出来的能力。14.为何一些规则不能直接告诉,要举

11、列地详细的分析。规则是由若干个概念组合起来的,若对这些部分概念的含义理解有局限,则不可能获得完整意义上的规则。在于为保证不让儿童将这条规则作为一种言语连锁来学习。加涅强调对组成的子概念的确切理解将影响到整体规则的掌握。15.规则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影响规则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对构成规则的这些子概念的理解。影响规则学习的一些主要的外部条件表现在教师的言语指导中。在规则的教学顺序中一般这下面这些条件:影响规则学习的言语指导,一开始往往应当陈述在学习完成之后教师期望在学生身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行为操作。言语指导继而应让学生回忆起在要学的规则中将会出现的那些子概念。随后呈现整个规则的语言提示。要求学生

12、证明规则中所含的那种关系的言语指导。注意在规则学习中使用强化的原理,当学生对规则作出充分的证明之后,教师应表扬、称赞。第三章 认知策略的学习1.认识策略:是对学习及思维活动中涉及的内部过程作出选择、予以指导的这样一种认识技能。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们的功能是调节和监控概念与规则的使用。认识策略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的研究中。2.罗斯科夫的“萌发学习”:意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采取积极的试背、超额学习,以及采用记忆术等手段来帮助学习的发生。3.元认识:意指人们对如何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策略,也存着一种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问题。元认识又曰反审认识或另称自我调节的机制。通常指富有经验的人对学习

13、任务的要求、学习材料的性质、自身的能力及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执行的行动能够表现出诸多的关注。4.元认识技能:富有经验的人能意识到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并能根据这种认识以灵活的、有目的的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加涅称它们为元认知技能。因为这种技能并不是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或执行某一特定的程序时所涉及的一些具体操作或策略,相反,它是指能够使个体对自身的操作作出有益的反省或考察的那一类认识。5.注意中的认识策略: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或先前已经习得的认识策略来控制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也就是说,学生正在使用某种执行控制过程来引导自己的注意,并选择地去察觉他们所读的内容。6.语义编码有时又称组织策略:语言编码涉及信息

14、从短时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先前已经获得的信息结构(或图式)建立联系,从而获得信息的意义。7.思维的认识策略:学生可能学会怎样去发现与问题有关的特征,怎样将先前尝试的行动保持在头脑里,怎样对自己假设的可行性作出权衡。加涅称这种自我调控的能力为思维的认识策略。8.研究人的解决问题之中的认识策略,则面对着两在主要困难:尽管我们对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内部思维过程实行某种控制这一点容易理解,但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究竟是有许多特定的认识策略参与,还是只有一些少量的一般认识策略参与还有争议。也就是说研究者们还不能做到对问题情境予以充分的控制,以了解学生会

15、使用哪些策略。证明学完这些策略之后是否具有可推广性或可迁移性。也就是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若学习了某种认识策略,我们总希望表现出能够向其他问题情境的迁移,但现在还不能充分证明这种学习能使后继的问题解决有所改进。9.威克尔格伦对成人解决文字陈述的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了以下一些一般的策略:从已知中能推论出其转换的观念。对行动的顺序能作出分门别类的安排而非随机选择。选择同问题的特定阶段相适宜的行动,以逐步逼近目标。能鉴别证明目标不能从已知条件来获得的种种矛盾。将问题分解为各个部分。从目标陈述向后逐步倒退。10.怀特和威特洛克发现的能适用许多问题类型的一般性略:是最为重要的策略是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即

16、在各种问题情境中,问题的表面意义常会对人起误导作用,或至少不能使人有效地得出成功的解答,而使用原理的学生比拘泥于事实的学生更能获得成功。一般的策略是兼容部分目标,即成功的问题解决者并不总是仅采用一个大的步骤,而是采取步步为营的“登山”方法。一般的策略是探索方法的灵活性,即成功的问题解决者总是力图避免陷于一种思维模式。业已鉴别昢的一般策略是综合部分的策略。即问题解决者能够对事物作出通盘的考虑。11.阐明在某一特定的知识和技能领域中表现出能力高与低的个体间的关系差别。即技能熟练的个体能够很快接近已经组织得很好的概念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体系,并能对之有效利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时,基本知识的结构与问题解决间联系是以对问题的表征性质为中介的,问题解决者依据相关领域里的知识及这种知识的组织来建立对问题的表征,这种知识的组织性质决定了这种对问题内部表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