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7501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志在高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_3选用原文同语填空。A伯牙鼓琴选自_B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和_C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4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让人羡慕,根据你的积累请你写出有关“友情”的古诗句:_,_。5用自己的话说

2、说这本文给你的启示或者道理是什么?_2. 文言文阅读。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选自山海经(注释)鯀(gn)禹(y):人名。传说鲧是禹的父亲,禹是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们都治理过洪水。帝:指天帝。息壤:传说是一种能够生长不息的神土,所以能堵塞洪水。息,生长。堙(yn):堵塞。祝融:火神的名字。羽郊:羽山的近郊。鲧复生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有人刀剖其腹,禹乃降生。卒:最后,终于。布:铺填。传说禹吸取鲧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服了洪水。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或中国。1下列加点字

3、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鲧窃帝之息壤(人名)B.以堙洪水(堵塞,填塞)C.鯀复生禹(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_(2)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_3鯀治理洪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儿子禹靠什么方法降服了洪水?鯀(_)(_)禹(_)(_)4简述大禹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感人故事。_3. 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下面各题。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谓其人曰:“!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句子:_。意思:_。句子:_。意思:_。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

4、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揠苗助长B.苗揠助长 C.苗揠长助D.揠苗长助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请你用上“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_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

5、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共禁。(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5. 课外阅读。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

6、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自若:神情不紧张。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被:施加,给加上。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虎熟视久之。(_)(2)虎亦寻卒去。(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_(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_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4从文中找出一

7、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_)。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初生之犊不怕虎6.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

8、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7.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注释愈:通“逾”,超过,胜过。骥:好马。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何故策骥(_)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9、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_的态度。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8. 文言文阅读。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xio):猫头鹰。鸠(ji):斑鸠、雉鸠的统称,形似鸽子。子将安之:你打算到哪

10、里(安家)?徙(x):迁徙。恶:厌恶,讨厌。以:所以。更:改变。犹:还是。1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_2“枭将东徙”的原因是“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觉得斑鸠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4下列对寓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都应从根本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B.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只有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听。C.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俱乘船避难_幸尚宽_纳其自托_ 遂携拯如初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_本所以疑,正为此耳。_4用原文回答问题。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_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