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74979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以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及其下面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点,在工程研究领域拥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教授26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5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44名,1100余名在校本科生和近400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学科),一个博士点(电气工程),五个硕士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两个工程硕士点(电气工程领域和项目管理)。主要的工程研

2、究范围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安全技术、电力市场经济运营、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风力发电及其软联网技术和电机节能控制技术、干线铁路电牵引和辅助电源技术、城轨交通交流传动与控制等。按照教育部职业学位教育的要求,本学科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合作对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电气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设置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学科领域工程硕士目前主要的专业方向如下:1、 测试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测量与误差、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的构成与分类、检测系统基本特征、各类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基础、检测信号的放大与滤波技术、信号传输与检测信号的数据采集、检测

3、仪器系统设计、现代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干扰及其抑制措施、计算机检测系统设计实例、检测技术中的前沿问题讨论。2、 电磁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了解电机电磁场分析计算的发展概况;了解用电磁场方法分析和计算电机性能与用传统的等效电路方法的区别以及电磁场方法的优势;恒定磁场的基本理论;时变电磁场的基本理论;二维电磁场数值分析;三维电磁场数值分析。3、 电力市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能交易、电力市场及其市场结构、电力市场体系及其宏观经济体系、 电力市场基本要素与均衡价格、电力市场机制、发电市场及其竞争报价、输电市场及其过网费、配电市场及其竞争格局、用电市场及其服务营销。 / 4、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主要

4、教学内容:电力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构成及其特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和内容;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概述;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电力系统电压与无功功率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动态问题、自动化的新发展、电力市场与供配电网自动化(DA)等。5、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导论、电力系统元件的机电特性和数学模型、电力系统静态(小干扰)稳定及控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及控制、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新技术及动态。6、 电气设备的干扰与抗干扰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概念、传导干扰、辐射干扰、接地与搭

5、接、屏蔽、无源及有源滤波电路、抗干扰电路及元件、电磁兼容的仿真及测量、实际大功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举例。7、 电器原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掌握电弧及灭弧原理;了解电接触原理及材料;掌握低压电器的种类、结构和灭弧原理;掌握高压电器的种类、结构和灭弧原理;了解电器中的绝缘及材料;掌握磁系统的设计和计算;了解电器试验方法及原理。8、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现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数字PID控制算法;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单片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的抗干扰措施与分析;重点要求掌握各种数字PID控制算法以及最小拍控制的设计方法。9、

6、 牵引供电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特点、问题及主要研究方向;用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作牵引供电计算;交流供电系统对通讯线的干扰的计算机算法,自耦变压器供电系统的部分感应电压系数;直流供电系统的迷流与防护;牵引供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谐波、无功、负序影响与计算。 10、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控制理论发展简况、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最优控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模糊信息分析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11、 特种电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永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计算基础,永磁电机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包括:永磁直流电机,永磁

7、同步电动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传动系统、基本电磁关系,、运行状态和控制方式、电磁设计与性能计算、传动系统的功率变换器;直线电动机的原理、分类和国内外发展概况,直线电动机的设计特点和应用。12、 变频调速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直线电动机的原理、分类和国内外发展概况,直线电动机的设计特点和应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交流电机调速方法、电压源逆变器、电流源逆变器、异步电机的模型与控制、同步电机的模型与控制。13、 电机与电网络的数值计算(仿真)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网络数值计算:电网络的稳态计算方法、电网络的电磁暂态计算方法、潮流计算与初值计算、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建立与编程方法;电机的数学模型与

8、机电暂态计算:同步发电机和负荷的数学模型、电磁场与电网络的混合求解、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编程技巧;异步电机仿真、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开关磁阻电机仿真、小型电力网暂态计算。14、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级集成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人工智能、模糊理论、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故障诊断方法。电容型设备的在线监测、避雷器的预防性试验与在线监测、绝缘子和套管的预防性试验与在线监测、电力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与在线监测、GIS的在线监测。15、 电磁兼容性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磁兼容的基本知

9、识;国内外对EMC的最新研究成果,电力电子装置(系统)、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包括电磁干扰和谐波的抑制、电磁兼容标准和测量问题;城市电磁环境监测方法、电磁兼容预测原理及常用软件,电磁兼容实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电磁兼容实验室。16、电力电子电路及系统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力电子电路分析、系统研究与装置研制能力,掌握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在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之间或与上层控制之间的控制网络、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17、电能质量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能质量的概念及评价指标;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下降的影响;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及发展;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主

10、要电能质量问题的监测方法;各种改善和提高电能质量的主要装置(SVC, STATCOM,DVR,UPQC);谐波的产生、监测及抑制,有源滤波器;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用户电力技术等概念和组成。通过让学生查阅近三年的IEEE(IEE)及一类刊物论文掌握电能质量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18、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管理学导论、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决策技术与方法、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目标管理的过程与特点、组织的部门划分与结构、领导激励理论与沟通渠道、管理控制技术与方法、创新与未来管理发展趋势。19、电气安全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气危害种类与防护等级、电气装置的电击防护、供配电系统的电击、不同接

11、地系统的电击防护、剩余电流防护与电气隔离、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气环境安全、电气火灾的预防与静电防护。20、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作用。能够掌握网络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模式结构,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及方法等。21、微机继电保护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组成及其发展;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及应用于微机保护的实现方法;数字滤波器的概念及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微机系统中算法的实现方法;干扰的途径及微机保护抗干扰的措施;实现微机保护功能的程序结构和流程(实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

12、统的组成和发展(实例);新一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等。2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单片机的基本特征、单片机的发展状况、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单片机结构与系统扩展、指令系统、中断系统、定时器的应用、A/D的应用。23、现代电子测量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发展趋势、红外测量的物理基础与HW-4红外测温仪器;超声波的测量原理与超声波流量计;智能仪器的硬件构成、管理软件流程与数字存储示波器;个人仪器,PC总线介绍及BIOS系统的工作过程;测控系统的通讯接口,包括GP-IB、串行通讯接口、现场总线接口。数据域测试与逻辑分析仪。24、电气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项目管

13、理的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领域,包括: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的管理,项目实施中的启动、计划、执行、结尾、控制。25、现代传感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经典理论内容:引论、现代传感器的物理现象与材料、现代温度传感器、现代光学传感器、现代物位传感器;最新前沿理论内容: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与传感器虚拟;传感器与虚拟仪器工程实际,包括:现代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系统,电机运行状态检测系统。26、轨道交通现代电气工程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现代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的构成与特点、移动设备的现代技术要点、新型机车车辆、移动设备与现代运输指挥系统的关系、信号及列车指挥、不

14、同线路等级的闭塞模式、车站联锁、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集中调度、运输计划与运输指挥、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与列车控制。27、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网络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多CPU的片间通信,STD、Multi、VME等标准总线控制机的板间通信,分散的多微机间的串行通信,局域网络、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嵌入式系统与Internet。28、 开关电源技术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开关稳压电源概述、开关电源基本拓扑结构、开关电源的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控制模式、磁性材料和磁路基本定律、变压器电感设计的共性问题、高频变压器设计开关损耗和吸收回路、开关电源的热设计。29、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原理

15、,PLC的硬件结构及地址,PLC的电源系统设计,PLC的扫描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的计算,PLC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法。由继电器控制系统转变成PLC控制系统,掌握数字逻辑指令;数字传送指令;数字运算指令;定时器和计数器控制指令;数字比较指令;判断和跳转等等指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物流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机车车辆控制系统等)。用PLC作为控制节点,实现现场总线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的方法。30、硬件描述语言及仿真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VHDL语言为主,讲授VHDL语言的语法和结构;计算机仿真业界的现状及发展、VHDL的基本模型、VHDL的数据类型、VHDL的描述方式、VHDL的基本语

16、句、用VHDL设计逻辑电路。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及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内容,学习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企业或住址的运行、管理和决策,掌握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和原理。32、电力电子器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力电子器件与电力电子电路的关系,半导体理论基础及PN结原理,半导体二极管与晶体管的基本概念,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应用,自关断双极器件,功率场控器件。3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调节方法;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二、培养目标1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