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第196 条 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74836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 第196 条 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伤寒论 第196 条 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伤寒论 第196 条 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寒论 第196 条 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 第196 条 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 第 196 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提要久虚人患阳明病的外证。分析(1)病因病机 此以久虚故也。即素体津气两虚病人患阳明病。(2)证候 阳明病,法多汗:法,象也。这是阳明病的一般规律,是阳明病的特征之一。因为 里热熏蒸,津液被逼,所以多汗。反无汗:阳明病的反常现象,故曰“反”。由于病人元气津液都不足,不能酿汗达于 肌表。身痒(自觉症状):肌表欲汗不汗,感觉身上如虫在爬一样。阳明病是应当多汗的,那么阳明无汗见于什么证候呢?1 )阳明无汗,见于寒邪闭于阳明经表“葛根浮长主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 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对于阳明病来说,阳明经表被

2、寒邪所伤,阳明经的阳气 被郁,可以是无汗的。2)阳明无汗,可以见于阳明的湿热发黄证,湿热互结,热不得外越,是阳明病,但 是湿热互结,热不得外越,可以无汗,有的可以见到但头汗出,有的呢,连头上也没 有汗。3 )阳明无汗的第三个症状就是热盛伤津,汗出无源,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196条, 热盛伤津,汗出无源,所以热郁于肌肤见到身上痒,或者说身如虫行皮中状。阳明病,理应当多出汗,因为阳明病主要是里热里实的证候,阳明里热里实逼迫津液 外越,当然就是多汗的了,所以阳明里热里实证,以多汗为主要特征,“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为什么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反而没 有汗呢?这是因为津液已伤,化源不足

3、,汗出无源,所以才导致没有汗。出汗本身是为了散热,现在没有汗,热就散不出去,热郁在肌肤,就出现了“如虫行皮 中状”,实际上就是皮下有蚁走感,蚂蚁的蚁,这是由于热郁肌肤所造成的一种异常感 觉,遇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没有汗,你千万不要再发汗应治疗“当取益气生津,以充汗源,宣透郁热,以清阳明之法。”方取白虎加人参汤、栀子豉汤化裁,也有选用竹叶石膏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的, 思路大致相同。而另外一些学者将“久虚”理解为阳气虚,作汗无力。如上文引过的古今图书集成医 部全录之淋浊遗精血汗门无汗篇认为:“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之状 阳虚而无汗者也。”选方亦截然不同,太平圣惠方此条后出方,“宜术附汤”。

4、组成 为:甘草(炒)二两,白术四两,附子(炮)一两半,方后明言“此药暖肌补中,助阳 气。”对于伤寒论第196条“久虚”的认识不同,选方不同,为我们临证选方拓宽了思路,而对于本条痒的核心机理的认识却没有分歧,即“无汗久虚故。”素问阴阳 别论中将汗的机理归为“阳加于阴谓之汗”,无阴、无阳均不能作汗。广而言之,“久 虚”可能是阴虚或阳虚,也可能是阴阳两虚,也可能是气虚、津亏,或气阴两亏。无论 是什么不足,都可以导致“无汗病案-胃虚津缺无开身痒验案王某,女,72岁。2010年10月8日初诊。全身起风团样皮疹,无汗身痒,甚则皮 肤焮热,如蚁咬状感觉,痛苦难忍,经中西医治疗两月余,症状未减。刻诊:皮肤干

5、燥无汗,皮屑颇多,可见散在风团样皮疹。口干欲饮,纳食不佳,大便干结,舌红中 心光剥,少苔,六脉细数。辨证为津液亏损,肌失濡润。治当益胃生津,兼以祛风凉 血。处方: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竹叶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9克,甘草5克,玄参15克,生地18克,土茯苓15克,忍冬藤12克,白蒺藜10克。(竹叶石膏汤合增液汤加减)4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药后,舌心光剥明显缩小,大便正常,身热刺痛消失。唯风团疹未尽 除。前方加白鲜皮10克,紫荆皮6克,丹皮10克,续服5剂而愈。后随访,至今未 复发。按:年老之人,津液已亏,无以润泽肌肤,忽受外邪,突起风团、风疹,津亏则 无汗,无汗则阳气悱郁,郁而成水湿。故方以土茯苓、忍冬藤、白蒺藜,祛风除湿; 太子参则意在益气生津;玄参、生地、麦冬、沙参,共起养阴生津凉血之效。伤寒 论196条云:“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即说明此证乃胃气久虚,津液亏乏,不能蒸汗外出,肌肤失养,以致无汗身痒。故养 阴增液,实乃治之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