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71894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1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区地质灾害及生产地质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地质环境条件1第一节 气象水文1第二节 地形地貌1第三节 地层岩性2一、地层岩性2二、煤层特征3第四节 构造与地震3第五节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4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4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述5第六节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5第七节 社会环境条件6小 结6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6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6一、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类型6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8第一节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8一、工业广场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8二、地下开采煤矿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12第二节 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

2、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评估14一、地下开采及居民设施14二、工业广场地14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16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16一、分区原则及依据16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17第二节 场地适宜性评估18一、工业场地18二、矿区18第三节 防治措施19第四节 今后采掘活动中的注意事项22一、矿区22二、工业场地221第一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水文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据贞丰县气象局19802006年的统计资料,矿区所在地年均气温17.2C,最热月均23.8C,最冷月均7.4C,最高日温34.5C,最低-4.7C。

3、年均降水量1411.7mm,降雨量多集中在510月。本区水系属北盘江水系大田河流域,次级河流为东西向坝木河,区内发育有二条季节性小支流,向北东流入坝木河。溪沟中常年有水,枯水期流量3m/S。该支流为山区雨源泉型河流,流量变化较大,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第二节 地形地貌本区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海拔最高1365m,最低1040m,最大相对高差325m。本区中部呈北东向展布的陡崖高50150m,本区大部地势陡峻,地形切割较大,沟谷形态呈“V”字型;本区地貌类型属中山构造侵蚀一剥蚀地貌。矿区内最高点标高1365m,最低点标高1100m,相对高差200m。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北东隅向东倾斜的坡地上,海拔标高

4、11001160m,平均纵坡在510%左右,工业广场内无溪流通过。第三节 地层岩性一、地层岩性本区出露地层以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及二桥组为主,次有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简述于后。1、火把冲组(T3h)主要为灰色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线)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岩层,是贵州晚三叠世的主要含煤层系。厚550720m。火把冲组是本区及邻区的主要产煤层位,含可采煤层34层,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含煤情况差异,本组分三段,矿区内只出露第三段中上部。各段特征如下。2、第三段(T3h3)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屑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夹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在中部及上部含二层可采煤层,自下而上编号为K

5、3、K4。K3煤层厚1.261.36m,含夹矸0.100.25m;K4煤层厚0.800.86m,展布稳定。本段厚340412m。3、二桥组(T3e)岩性为中厚一厚层状细至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细粒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劣煤层,厚100m,底部以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出现与火把冲组分界。4、第四系(Q)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分布于矿区南部。有冲积层及残坡积层两种沉积类型,沉积物有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岩块、碎石及砂砾层。厚025m。在第四系分布区内仍可零星见T3h3砂岩及粘土岩露头。二、煤层特征区内仅出露K3、K4煤层。K3煤:俗称“高煤”。产于火把冲组第三段中上部,上距二桥组底界

6、120130m。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白色粘土岩。煤层厚1.261.36m,平均厚1.34m,属中厚层煤,结构简单,变化不大,属稳定煤层,为中一富硫低灰低熔点烟煤。K4煤:俗称瓦啄煤,产于上煤组上部,下距K3煤4045m,煤层厚0.800.86m,平均厚0.84m,结构简单,为中高硫低灰低熔点烟煤,属稳定煤层。第四节 构造与地震矿区位处扬子陆块西南缘隶属东西向构造带的龙头山向斜东端北翼。岩层总体为单斜,岩层产状倾向250290,倾58平均6,本区区域地壳较稳定。本区岩石中的节理、裂隙较发育,计有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一般走向延伸数米至数十米。在矿区东部有一条北东向正断层通过,倾角

7、75,断距不大。据查访得知,区内没有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迹象的存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本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次之。特征如下。1、基本裂隙水:赋存于上三叠统火把冲组之砂岩及粘土岩中。在地表浅部强风化带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赋存其中,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1020m。在强风化带之下的基岩中含水岩组由含水层(砂岩)与隔水层(粘土岩)相间组成,含水性弱。2、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中,沉积物为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025m。目前尚无泉(井)点发现。本区地下水为潜水,埋藏深度随地势高低起伏而

8、变化。在地势低凹处,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14m;而在山脊上地下水埋深可大于30m。地下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据邻近矿区井下新获水文信息,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080m,排水量18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2型水。第五节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本区的岩石根据其物性差异可划分为三个岩组。(1)松散岩组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冲积层的含碎石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厚度薄,一般具有塑状,属细粘土,物理力学指标低,能满足矿山一般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2) 软质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属之。软质岩组结构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导致物理力学性能变低的特

9、性,但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3) 坚硬岩组火把冲组、二桥组之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属之。本岩组之岩石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较强,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述区内除第四系为土体外,火把冲组为薄至厚层块状结构的岩体,且是原始沉积的结构面,岩体稳定。区内未见密集分布的节理构造结构面,而地表浅部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常见;风化夹层、次生夹泥层等次生结构面仅在局部地段见及。根据上述岩土的物质组成及岩体结构面特征分析,区内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第六节 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本区人类工程活动局限于农业耕作、修筑乡村便道及小煤窑采掘等。在山高坡地带,已开始退耕还林,植被面积逐渐扩大,

10、水土流失逐年减少。19962002年断续出现的民采小煤窑(老硐)已知有2个,位于矿区北东部边缘地带,采掘深度100250m。在拟征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小煤窑已关闭,且当初开采规模均较小,对地质环境影响不大。第七节 社会环境条件矿区、工业场地及其影响区范围内涉及一个即自然寨大石堡自然村寨,均位于可采K4及K3煤层之上。据统计材料,该村寨共有10户共60人,房屋面积1480m2。房屋结构有:木结构水泥瓦房10间,一楼砖混平房5间,木结构瓦房2间及木结构草房1间。小 结综上所述,本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均较简单,利于矿山建设及煤矿开发,唯火把冲组中的粉砂岩、粘土岩及炭质页岩结构

11、较疏松,抗风化能力较弱,有遇水易软化致物理力学性质变低的特性,工程性质较差。本区地貌类型属中山构造侵蚀一剥蚀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类型,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一、矿区地质灾害现状类型经现场调查和访问,矿区内除发现2个考察采空区外(见附图1),未发现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于矿区中部由二桥组(T3e)石英砂岩形成的陡崖附近见一处崩塌(BT1),陡崖高约3040m,崩塌堆积物约150200m3。矿区内的老硐的弃碴堆积物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上现状地质灾害未造成较大损失,仅对村民的耕地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的崩塌处

12、于不稳定状态,在大气降水作用下将加剧崩塌复活。现有地质灾害的复活、发展,将对耕地、村公路及个别住户构成威胁。本区内的2个浅部开采K3、K4煤层时遗留的废弃小窑,易产生积水。工业广场建设用地位于北东隅的坡地上,岩土体较稳定,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建设用地地势较平缓,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无高陡边坡,不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无不良地质现象。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本区除发现个别老窑外,未发现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建设用地其周边附近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因而矿区生产和工业广场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本区东部有2个开采K3、K4煤层时遗

13、留的废弃小窑,这些小煤窑主要开采浅部煤层,开采规模不大,一般多采至煤层露头线以下斜深100250m之内,没有出现因其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综上所述,本区在现状的地质环境条件下,除发现2个废弃小窑形成不良地质现象对采矿生产有一定影响外,现状地质环境条件总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现对矿区和工业广场建设构成危害的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本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工程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在煤矿的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地质环境条件产生影响,改变地质环境条件的现状。因此,对石堡煤矿采区将从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

14、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两个方面进行预测评估。 第一节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一、工业广场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根据矿区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特征及生产规模,挽澜乡大石堡煤矿业主将工业广场已征建设用地选在矿区北东隅的缓斜坡地上。划分为办公生活区及工业场区(附图3)。(一)办公生活区位于工业广场南部缓坡及平台上,长80m,宽6070m(附图3)。业主规划建设综合办公楼1栋(四层楼房)、职工宿舍2间、食堂及澡堂1间,均为一层平房。需挖填方进行平场(表1、附图3、4)。1、结合办公楼(4F):位于办公生活区东部,场地标高1116.71124

15、.5m,场坪标高1122m,需填方最大高度7.0m,切方最大高度2.8m,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附图4之3-3、4-4剖面)。2、宿舍(3F):位于办公生活区西部,场地标高1130.81134.2m,场坪标高1133m,需填方最大高度2.4m,切方最大高度1.5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4-4,剖面)。3、宿舍:位于办公生活区西部,场地标高1132.1-1135.7m,场地标高1134.5m,需填方最大高度2.7m,切方最大高度1.2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小(附图4之5-5剖面)。4、食堂及澡堂:位于办公生活区东部,场地标高1119.71127.5m,场坪标高1125m,需填方最大高度6.1m,切方最大高度2.7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附图4之5-5剖面)。5、仓库:位于办公生活区北部,场地标高1128.31130.2m,场坪标高1129m,需填方最大高度0.8m,切方最大高度1.3m,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