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71861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 沟 通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名 称: 学前教育 : 538114400024 指 导 老 师: 周煦 : 黄冬玲 论 文 题 目: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评 语: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论文答辩评价:答辩组评定成绩及答辩委员签名:学生联系电话: 1831 6821 639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有很多好处,比如我在文中所提的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关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困惑,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等对为什么要在

2、课堂中实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从而给作为当代教育者的我们划了指向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文中,我所概况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选择自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为辅等方法对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都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在将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应该坚持在课堂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断的从中摸索方法。关键词:课堂教学 尊重 学生主体目录一、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基础和现状 4(二)理解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优点 4(一)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 5

3、(二)了解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关系 5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正确做法 5(一)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5(二) 选择适合的自主学习方法 6(三) 教师引导学生为辅 7四、总结 7五、参考文献 7六、 致谢 8一、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基础和现状近年来,我国对“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一方面原因是从理论上探讨主体性教育的必要性,阐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出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是进行主体性教育实验,如中央教科所史东根等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北京师大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 、华中师大教育系与

4、湖北荆门象山小学的“学生主体性素质的构建实验”等1。他们都大体上都是着力于尊重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研究,通过对主体性教育课题的研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勇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不依赖他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让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二)理解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教与学二者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即是我们常言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一贯就有的说法,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

5、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受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受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教师主导的结果是让学生从依赖向独立发展,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2.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3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个性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3. 建立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的过程。教师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引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

6、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等,合作、民主、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是一种完全的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方式。4. 教和学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主导有二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优点(一)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

7、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一)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2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2.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不成熟的主体。3.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住的主体。4.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二)理清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关系1.关于“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困惑近年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概念及其关系在教学讨论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在教改实践中也一直缺乏正确的指导。2.为什么说“教师是主导”和“学生是主

8、体”教师的主导性应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式和强度,学生的主体性应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关系学习过程。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主动地学,因此两者应说是统一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正确的导”和“主动的学”通常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教师正确的指导与学生主动的学习相结合,才能是一堂有效而充满乐趣的课。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3.通过“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由于存在把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的认识,决不能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分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不太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研究学生心理特点不够,因而使教学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决不是教师的指导性太强了,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并不是教师的主导性。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要深入研究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相系。从中找到教师应做的工作,并不断地去探讨教学中的“学理”。在教

10、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正确做法(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校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上世纪,开展学生自学活动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潮流。本世纪,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自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主体教育理论十分强调学生参与,而学生的自学是学生参与的第一步。要把自学放在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位置,把自学作为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学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引起教与学双方的足够重视,只是简单地成为了课堂知识讲解的附庸,更多地停

11、留在表面。确立自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出规范完整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自学时间安排,针对某一阶段具体的知识学习范围。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短期目标。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能否制订出适合的具体的短期目标至关重要。(二)选择自主学习的方法高质量的自主学习5,即学生基于教师所布置的集体自学目标和提供的基本自学方法上,进行自我选择地学习,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学。“条条大路通罗马” ,自主学习的方法应该也必和形式上,未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尝试以下策略:1.确立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出规范完整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针对某一阶段具

12、体的知识学习范围。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短期目标。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能否制订出适合的具体的短期目标至关重要。2.选择适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高质量的自学,即学生基于教师所布置的集体自学目标和提供的基本自主学习方法上,进行自我选择地学习,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学。“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学方法应该也必须因人而异。由于学生方方面面的个人差异,自主学习的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或是不适合的区别。 3. 给自主学习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课外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自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自学,课堂教学也要努力为自学过

13、程营造氛围和拓展空间。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尽可能地“留有余地”,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自学过程中能有发挥的空间,继续保持积极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压缩课堂讲解的时间,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让学生有充分地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只有这样,学生自学才会有生命力。 4.对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调控学生在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信息反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信息反馈是多渠道的,从平时作业,集体和个别的检查、抽查、课外的谈心交流等,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注意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尽可能使学生保持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

14、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不会自学,那么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从根本上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谈不到课堂上会有什么高效益的教学。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学,才能让学生明确地指导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缺陷,在课堂上也就能更挥洒自如地表现自己,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益。(三)教师引导学生为辅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应该围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1. 给学生以主体的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主体地位。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以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情感交融的氛围,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其次,把学习的主体权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更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部感官的参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