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71731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学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市梅岭中学九年级化学二(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016.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e: 56 Mg: 24Ca: 40 Cl: 35.5 N: 14Cu: 64第I卷(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糯米酿米酒D.水果榨果汁A .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打开浓盐酸瓶塞会看到白烟B.羊毛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米饭遇到大量加碘食盐会逐渐出现蓝色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3 .下列物品

2、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有机玻璃B.钢化玻璃C.合成橡胶D.聚氯乙烯4 .下列物质与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A . Na2CO3: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人工降雨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5 .下列各图中,0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28。co o co8之96.除去下冽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齐1J操作方法AN2O2铜网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灼热铜网BKClK2CO3盐酸加入过量盐酸、蒸发CKNO3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DMnO2K2MnO4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7 .下列物质中所

3、含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 . NO2B. N2C. NH4C18 .为保证安全,面粉加工厂内应该张贴下列哪种标志D. HNO3D.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B.为了个人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C.将活性炭投入水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俊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A. X 。2, Y-CO, Z-CO21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P点表示ti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12c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 cC.将c的饱和溶

4、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12c时,60g a物质溶解于10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160g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A. 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各组物质中,难以满足左图所示物质间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B. X-Cu, Y-CuO, Z-CuSO4C. X CaO, Y Ca(OH)2, Z CaCO3D. X O2, Y

5、H2O, Z H2O2 1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 HNO3NaCl Na2CO3 CaCl2B. HCl NaOH H2SO4 MgSO4C. Na2CO3 K2SO4 BaCl2 HClD. KNO3 HClZnCl 2 KOH15.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 系的是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稀疏插的质演7A料氽固体妩后产生氯气质量0 稀硫酸的质吊5卜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为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

6、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6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氧化钙、消石灰、 CaOB.乙醇、酒精、C6H12O6C.氢氧化钠、烧碱、 NaOHD.碳酸氢钠、纯碱、 Na2CO317 .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 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是I A.滤出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B.滤出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18. Na2CO3溶液能使无色酚配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

7、CO32-的作用使酚配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 Na+作用使酚酗:变红色的是A.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儆,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B.向K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配,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C,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酗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D ,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酗,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19. “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由C2H4 (乙烯)合成C4H8O2 (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使原子利用率 达到100%,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加入的物质是A.CH3COOHB.

8、H2O和CO2C,。2 和H2OD.0220. 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 CaO和CaC03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 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 应。一定温度下,得到 228g不饱和溶液。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 . 14.6%B. 7.3%C. 18.25%D. 10.0%第II卷(共60分)三、(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7分)21. (6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水银:(2)最简单的有机物;(3)两个硝酸根离子:(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6)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22. (6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回答有关问题:(1)用镁粉做焰火:。(2

9、) “正常雨水”(不是酸雨)的 pH 7,根据有关知识,解释原因:(3)用稀盐酸来除铁锈:,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色。(4)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基本反应类型是。23. (5分)图、是钙元素、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53 I 碘126.920 Ca钙40.08(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碘元素为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图 B 中 x= ,(3) A、B、C、D中属于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4)钙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A、B、C、D粒子中 (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四、(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9分)24. (12分)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都与气压变化有关,请

10、回答下列问题:(1)用如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A-TEI三三三一inn充分反应后,待钟罩内液面不再变化,应先,再读数,否则测得结果将 1/5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实验室可用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处,检查装置 B的气密性。实验步骤:向锥形瓶中加水至,向后拉动注射活塞,若观察到 时,则说明装置 B气密性良好。(3)实验室利用装置 C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相比较装置B,它的优点是,若选用装置 D、E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 a- - ,d。(4)装置F和G可用于验证NH3极易溶于水,F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G装置的实验现象是。(5)在

11、装置H中,某样品投入到水中,右侧 U型管出现液面左低右高现象,则该样品不 可能是 。CaO NaOH固体 浓硫酸NH4NO3固体25. (7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 亮蓝色溶液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 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I .氢氧化铜在温度 70 C 8

12、0 C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II .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 理由是。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少许Cu(OH) 2粉末加到5mL蒸储水中,充分振荡猜想一错误猜想二正确【结论与反思】(1)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

13、成 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 实验现象是。五、(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26. (8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 MgCO3,含少量FeCO3,其他杂质不溶,也不参加反应)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滤港I滤渣2气体资料:不同氢氧化物沉淀的 pH范围:氢氧化物Fe(OH)3Mg(OH) 2开始沉淀的pH1.58.6完全沉淀的pH3.211.1 硫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硫的熔点约为115.2C,沸点约为444.7C; 高镒酸钾溶液只吸收 SO2,不吸

14、收CO2; 碱溶液既吸收SO2,又吸收CO2。试回答下列问题:(1) MgCO 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H2O2目的是在酸性条件下将 FeSO4氧化成Fe2(SO4)3,同时生成水,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3)加氨水调节溶液的 pH约为4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煨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800人人2MgSO4+C= =2MgO+2SO 2 T +W800MgSO4+C= =MgO+SO2 T +COT 800 cMgSO4+3C= =MgO+S? +3COT利用下图装置对煨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进行) AB CDA中现象是:玻璃管壁出现 色固体;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实验现象为a. Ca(OH)2溶液 b. Na2CO3溶液 c.稀硝酸 d. KMnO4溶液D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27. (16分)天然气的主要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