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716151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 - 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 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 战略目标和战术模式, 避免因盲目地高估或低估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一词是区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在区域分析中, 通常将区域分为发达地区、 发展中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或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其依据就是对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最常用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 GNP )。但此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又设计了一些综合指标, 用一组或多组指标, 也有学者用一组或多组指标复合成的一个指数

2、,来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在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价值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从收入形态看, 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该区域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区域的常驻单位

3、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位, 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驻单位; 同时, 外区域的单位所创造的增加价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区域的常驻单位。 考虑到这种区际间收入的流动, 便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即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外区域的劳动者报酬和资产收入。 可见,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之处在于,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 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在区域分析中,这两个指标一般无较大差异,可视需要与可能任取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已被广泛

4、地应用于量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该指标被联合国采用, 成为考察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联合国划分会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类型,分配援助款项和贷款,都参照这个指标。 1981 年 5月,联合国规定不发达国家的三项标准是:每人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10% ;识字人数占全国人数的比重低于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统计和区域分析中,也越来越重视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 许多关于国家及区域发展的目标, 也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及增长速度作为指标提出。既要考虑总量指标, 也要考虑相对量(人均)指标。总量指标反映了一个区域的整体实力,而相对

5、量指标则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个体平均水平, 这两者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我国为 3148 亿美元,居世界第9 位,紧跟西方七国和前苏联;而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 我国仅 300 美元, 居世界第 100 位左右, 与肯尼亚和赞比亚同位,低于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国。再如, 1990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17177 亿元, 其中沿海占 53.78 , 内地占 46.22 , 沿海为内地的 116.4 ;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全国为 1502 元,沿海为 1959 元,内地为 1196 元,沿海为内地的 163.8 。 从具体地区来看, 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前四个省是

6、广东( 1472亿元)、山东( 1332 亿元)、江苏( 1314 亿元)和四川( 1147 亿元);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前四个省市则是上海( 5569 元)、北京( 4604 元)、天津( 3397 元)和辽宁( 2432 元)。可见,运用时必须注意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的结合。由于汇率的折算, 各国相对价格结构差异, 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的问题, 有可能使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失真, 亦即名义上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间存在差距。 在进行国际间经济比较时, 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如, 1986 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美国的 1/58 ,日本的 1/43 ,但实际上是

7、不是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比中国高这么多倍呢?显然不是。 汇率因素、 物价因素和统计核算体系的差别扩大了这种差距。 1970 年, 联合国组织很大力量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了调查, 结果说明: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经济愈发达, 物价愈高,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越低。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差价。 可以在国际上流通的贸易商品的国家间差价较小,美国和印度的平均差价是50 。不能在国际间流通的商品,差价较大,如房地产商品。美国和印度的差价是70 。服务业的差价最大,可达几倍甚至数十倍。 物价差距与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成反比。 对外开放程度越小, 与国外的经济联系越小,差价越

8、大。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差距逐步缩小。调查结果表明,印度的物价平均水平相当于美国 30 ,印度每人平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 1/50 ,而每人平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 1/15 。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 或地下经济活动, 故其统计数字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如一个区域的国防产品,家庭劳动,有些福利事业(如我国过去的公费医疗等)等,是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不会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掉的。这是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指标时所暴露的第二个缺陷。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作为区域经济福利或居民生活水平的量度,

9、 但也是不完全的。一般来说,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经济福利水平或居民生活水平呈正相关。然而, 区域经济福利水平或居民生活水平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 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国民生产总值只能反映物质方面的一部分 (如果能查清非市场性和非货币的地下经济活动的话, 也许能反应物质方面的全部,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制度、法律治安、分配制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闲暇时间、环境质量、 家务劳动等都有可能改变生活质量, 但国民生产总值却不能反映这些。 而且还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在一定生产水平下,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下降可能使人们工

10、作时间缩短,自由支配时间延长,从而使人们过上更惬意的生活。可见,如果要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福利或居民生活水平的量度, 必须进行一定的修正。(二)综合性指标体系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缺陷, 使得综合性指标体系得以采用。 在运用综合性指标对区域发展进行分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有以下几个:1.UNRISD 的指标体系。 UNRISD 是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英文缩写( United N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该机构在197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包括15 个指标在内的区域发展衡

11、量指标体系。其中包括9 项社会指标, 6 项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1)出生时的预期寿命;(2)人口中在2 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3)人均每天动物蛋白消费;(4)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5)职业教育入学人数;(6)每千人中报纸发行份数;(7)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8)职业人口中有电、水、煤气的人的比例;(9)工薪收入者在整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0)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11)人均电力消费;的农业产量;(12)人均钢材消费;的农业产量;(13)人均能源消费;的农业产量;(14)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中所占的比例;(15)人均外贸额。生产总值中的

12、比例; 中所占的比例; 在上述指标中, 有些指标反映的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 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不同程度, 如人均动物蛋白消费量、教育、住房、报纸发行量等;有些则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如从第10 项到第 15 项指标。 按这个指标体系计算的发展指数, 用来反映的社会发展水平, 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为确切。 在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用该指标体系计算的发展指数, 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反映相当接近。表 3-1 提供了 1988 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类社会发展指标状况。总的来看, 社会发展指标的好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基本一致。 但也有不符合趋势的个别情

13、况。表3- I 1988年瞭ft含BBS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邨)指标求 545 美 元中国印度5452200美元笙。口飞000美元 6000 美元出生时预期寿命54TO58656876(岁)成年文盲率男I5131572724女6245713231婴儿死亡率曲319T57429每位医生负担人口13B101D00252030301220470(1964 )人均每日焦耳(热量次应量(1986 )9318hoot936811440127361403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率255027566266指标小学净入学率 C 1M8T ) 545 美 元53(孟加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8) 60口0美元

14、9T(加拿大)中国96印度545 2200 美元 S4 C巴西)2200 6000美元 99 f部国)人均能源消费 千克油当量)122580211?9717S65098制造业在GDF 中的比率33192532(韩国)29C日本)化肥消费量 (可耕地植物 养分百克每公 顷)3182361517611T281172注:不包括中国和印度.资料来源:19前年世界发展报告WDL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然而,上述指标体系也受到一些指责。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标是按照发达国家 的模式设计的,总是强调对产出的衡量,并且是根据结构变化而不是人民福利去 衡量发展过程,在方法上包含着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的假定。此外,这些指标也很难集中起来,以得到关于一个国家物质福利水平的全面评价2 .PQLI 指标体系。 PQLI 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的英文缩写。 该指标体系由莫 里斯( M.D.Morris )于 1977 年提出。 PQLI 是由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较为简便的综合指数。 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每个指标都由1100之间的一个数字表示其好坏程度得分, 1 表示最坏, 100 表示最好。预期寿命的最高分100 对应的是77 岁(为瑞典1973 年的水平),最低分1 对应的是 28 岁(几内亚比绍 19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