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课例研究体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71483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柳青:课例研究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柳青:课例研究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柳青:课例研究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柳青:课例研究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课例研究体会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杨柳青提到课例研究,我很遗憾,也很庆幸。我遗憾的是我上班这六七年的时间里,竟然从未进行过课例研究。我将自己的教学工作简单化:写教案,上课,改作业。有时我也会对我上课的内容或课堂的情况有所感触,却懒于动笔。现在想想,这么多好的资源却被我白白浪费,后悔莫及。我庆幸的是我加入了名师工作室,我承认,一开始,我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进行课例研究的。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将我学到的和正在学习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一、 学习研究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我常常不会去想它在我们整个的高中课本中居于怎样的位置,也通常不会考虑它与高考的联系在哪里,本单

2、元的目标是什么。觉得文章写得好,有意思,便多上节课;若枯燥乏味,讲讲重难点,分析分析情感主旨便结束。当我开始对课例进行分析以后我才知道:一篇课文,处于必修还是选修,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也不相同。所以教师要搞好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要问题是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认识不明确,教学方向就把握不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落实。只能是盲目的干,被动的教。只有认识上去了,整体把握住了,才能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明确方向,做到纲举目张。 所以在备课前,我们必须得先分析教材,抓住考点,有的放矢,才能完成教学要求。二、 对学生学情的关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

3、服务的对象。若不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什么,教学就将是一团糟。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教学,不是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而是满足了多少学生的需求。就拿我上的两个班来说,从整体上,成绩不分上下,可是一个班气氛很活跃,学生特别喜欢回答问题,即便是错的,他们也会大声的答出来。这种班级,上课时往往让人感觉很热闹,心情很好,一堂课结束后,可能会让你生出成就感。可是到检测的时候,你才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只是在随大流,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反,气氛较沉闷的那班,上课时很少人回答问题,却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理解。除此之外,关注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基础,才能知道哪些该深讲,哪些可以略提。而这些,在对课例进行研究以前

4、,我似乎很少关注。三、 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 以前,教学目标对我来说,只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地说就是一种摆设。是从网站或是教案参考书中拷贝下来的,或自己随意的填补上去的。没有去想它是否合理,能否达到。第一次的学员研修会,听了彭莹老师高效课堂的实践,我感触很深,我反思了以往教学当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在那以后的听课与写教案的过程中,我开始留意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与可实践性。拿我研究的个人课例虞美人来说,它是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里的自主赏析的一篇课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生在必修课本学习的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注解弄清诗歌内容。但部分同

5、学的基础并不扎实,我考虑到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所以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设定上,我从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上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体会诗歌情感。本单元诗歌鉴赏的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便将把握诗歌节奏,反复吟诵作为赏析本词,体会情感的另一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解析关键词句,反复吟咏这样的目标便容易达到,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在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这一问题上,我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比如,我有时会将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方法混淆。所以,我以后还需多向各位老师取经。四、 如何设置语文课堂的法制渗透“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

6、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是胡锦涛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省提出要将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渗透法制才能既不破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又能将其服务社会的工具性体现出来,通过对他人课例和自己的课例的研究,我发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若过多过突出地强调法律法规,语文课便成为了法律课,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同样以我对虞美人这堂课的研究为例,这首词我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各上了一次,第一次我将法制渗透点放在介绍作者李煜的身世中,介绍到他因此曲触怒了宋太宗,被太宗赐以名为“牵机”的药酒而毒害身亡时加入了刑法中故意杀人处死刑的这一点。通过课

7、后的反思,我发现它在本堂课中显得有些突兀,破坏了知其人、论其事、颂其诗的完整性。经过反复思虑,我将这一法制点放在文章学习的最后,在了解了作者身世,情感及其作品在词坛的地位后再来论述他因此曲而丧生的悲惨命运,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同情和对太宗草芥人命愤恨,由此引出刑法法规,便水到渠成。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若没有进行课例研究,我是很难明白的。同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一点:作为老师,要想得到较快的成长,离不开对他人课例的研究与自己教学的研究,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地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当然,我开始学习研究课例的时间还很短,得到的也只是些浅陋的见解,若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