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67499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农村信贷市场普遍存在,使得农户贷款难、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难。农户贷款难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造成农户贷款需求呈现出季节性、突发性、频率高、额度低等特征,且农户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和担保物;正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正规金融机构不断减少农户的资金供给。面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金融冲突,无法提供有效信用证明的农户遭到金融排斥,大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仍然面临不平等的融资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配给。因此,搭建和疏通农户融资与金融部门放贷的桥梁成为本文提出解决农户信贷问题的有效途径。金融联结将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模式

2、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乡村中介+农户”,结合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乡村中介的信息优势,突破正规金融机构在面向广大分散农户传递信贷等金融服务时的制度障碍,解决商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贷款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贷款向穷人发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状况。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剖析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作用机理,分析农户信贷配给的改善效应,探讨金融联结的创新模式、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围绕这一目标,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效应的运行机理;识别和衡量农户信贷配给,并实际估计农户信贷配给的程度;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改善的效果评价;提升农户信贷配给改善效应的金融联结制度安排。

3、首先,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为逻辑核心,结合专业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相关内容为理论支撑,构建金融联结研究理论基础。从各参与主体职责、信用基础和理论功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金融联结是什么。通过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正规金融机构对乡村中介的显性激励和隐性声誉激励,正规金融机构、乡村中介、农户的成本收益分析,三个方面分析金融联结如何解决传统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问题、激励问题、交易成本问题。解释乡村中介如何通过与农户之间的信用基础进行信息传递,如何约束乡村中介按照正规金融机构要求履行“代理人”角色,如何通过金融联结提高参与主体收益,节约交易成本。其次,本文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

4、数据,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现状、问题、程度进行分析,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成因进行研究。从宏观层面看,正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总量增加但比例减少,农户信贷需求呈现多元化改变,资金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从微观层面看,利用在陕西省关中地区57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从资金供需结合的角度,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发现有37.63%的农户受到信贷配给,但其中遗漏了部分数量配给的农户,故通过DEMT法识别不同类型信贷配给农户,发现信贷配给程度为44.15%。然后,本文通过对比参与和未参与金融联结的农户,研究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实际改善效应。本文以“正规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模式

5、为样本,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和合作社访谈数据分析有221户农户参与金融联结。文章运用多项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金融联结对农户贷款入户率和贷款额度的改善,来评价金融联结对信贷配给的直接效应。结果可知,金融联结对受到数量配给和交易成本配给的农户数量有显著改善效果,分别为19.6%和25.9%,对农户贷款额度的提高比例为116.8%。通过研究金融联结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增加资金累积,从而间接影响农户信贷配给为思路,运用2SLS模型,以农户参与合作社年限和离开合作社损失程度为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问题,发现参与金融联结的农户家庭收入可以提高34.14%。金融联结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有效改善农户信贷配给,提高农户收入。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研究结果,提出基于农户信贷配给改善效应提升的“正规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制度优化,以及联结模式的创新,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研究结论,也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