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67066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解析思考十一五期间,是省加快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一系列部署,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县级市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发展和壮大县级市产业集群是发展县级市经济的最佳途径,也是县级市财源崛起和财政实力增强的现实选择。本文拟结合福鼎市实际情况,对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作出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县级市、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关系界定县级市是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县的市,它属于县一级,但县级市的设定标准及发展,又决定了它与县的严格区别,属中国城市的三类市,居于大城市之末,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之首。县的经济一般是指农村经济,而县级市的经

2、济成分包括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大部分县级市是由经济发达的县撤县设市而成,一些县级市经济已完全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县级市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繁荣的城镇富裕的农村是县级市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县级市经济是县级市财政的本源,县级市经济的增长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的能力。所谓“产业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不仅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制造商、也包括政府、

3、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是一个类似有机生物体的产业群落。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是县级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加的源泉,是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重要动力,是大规模就业的吸收器,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是一条和谐崛起的希望之路。纵观全国百强县中的县级市近年来迅猛的发展,皆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形成,县级市成了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支柱产业都实现了集群发展,并基本实现了一业甚至几业兴市。十五期间,我省县级市经济日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

4、提高,具有产业支撑、区位和特色经济优势,成为县级区域甚至周边县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起着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带动、引导、示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到2004年底,全国县级市有377个,其中有14个。全国百强县(市)有两个权威排行榜,在2005年发布中,市、福清市、南安市、石狮市、长乐市、龙海市入围经济日报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出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百强县,分居第5、17、32、48、61、68位;市、石狮市、福清市、长乐市入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评出的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分居第13、24、53、96位。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评价中,市

5、、福清市、南安市、石狮市、长乐市、龙海市、永安市连续11年入围“经济实力十强”,市连续12年居十强榜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省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不平衡问题还十分突出;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不够,小城镇建设步伐还需加快;财政增长缺少强势,部分县级市乏力。以福鼎市为例,2005年,该市实现国生产总值60.11亿元 ,占市的17.56,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占2.31亿元,占市的18.26,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4.7。在第一至五届(2000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先后居第35

6、3、359、389、384、457位,而福安市在第一至五届(20002005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先后居第277、264、300、289、349位;福鼎毗邻的瑞安市、乐清市则稳居第22、24、19、21、20位和第24、19、15、18、18位。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港澳台未计),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披露,全国县域经济(2005个县,不包括县级的市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7.71万亿元,平均38.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32亿元。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地区生产总值19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5.14倍、6.

7、25倍。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地区生产总值74.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9亿元。国家统计局2005公布的第八届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是从全国2063个县份(包括1643个县、377个县级市和43个县级区)中选出来的。百强县实现的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占24.1%,平均2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960亿元,占31.3%,平均19.6亿元。其中十强县(市)实现生产总值5000亿元、财政收入606亿元,上缴税收349亿元。十强县(市)平均GDP增速18,平均财政收入增速21。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发布的是20

8、04年数据)比,福鼎市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1.36倍、1.53倍,与全国百强县(市)比,福鼎市GDP、地方财政收入却仅是百强县(市)平均水平的1/4,只相当于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水平。2005年,与县级市经济发达区域比,福鼎的差距更加明显,闽东南福泉漳区(5个)、浙南区(3个)、长三角杭锡区(13个)、珠三角区(3个)县级市GDP平均水平分别是福鼎市的4.43、4.59、6.84、9.81倍,上述四区域24个县级市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水平分别是福鼎市的4.60、7.01、11.36、13.77倍。(见附表)二、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意义、总体思路、发展原则

9、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级市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形成68个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总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县级市产业集群是县级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财政增收点。它具有关联性,能够牵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延续性,着眼于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潜力和后劲;市场性,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或市场潜力;效益性,不仅带来产值的增长,更主要的是对财政具有高贡献率。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重要职能部门,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三财之道,生财为本。

10、财政支持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是:财政工作要始终紧紧抓住促进县级市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公共财政要求,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资金、管理和服务等手段,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区位、地理、资源、人文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以优势产品为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开发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建设全国性、区域性制造业加工中心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选准财源建设重点,推动我省县级市产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国产业分工协作,更紧密

11、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出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和社会服务网络,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努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壮大财政实力。在发展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一要坚持产业协调、效率优先原则,制定产业导向政策,着重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县级市政府要将促进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战略和政策的中心,制定完整的产业集群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系统的产业集群促进政策体系,增强县级市经济的发展动力。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

12、化升级。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能否取得突破。财政部门要从县级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突出产业集群政策体系,突出财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关联的重心地位,改变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从宏观上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在微观上主动适应产业互动关系,把强调低土地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的竞争手段,转向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学习、创新环境和关联上来,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和各产业部主要发展方向之间,连锁互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基础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先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引导相关产业,确保培育财源的重点是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和

13、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的政府支持体系,形成聚群效应,扩大县级市经济的总量规模,推动县级市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二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定位,把握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县级市经济具备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有相对的独立性,并有较强的能动性。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循序渐进”的方针培育特色经济。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经济是区域比较优势在产业上的体现。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就是财力。比较优势概括起来有三种,即自然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和综合优势。我省县级市都具有很多优势,各县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比较完善的交通、通

14、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有良好地缘条件和地缘位置;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有发达的农业经济,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有可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的农产品、工业品,以及人才、人力资源、信息以及与港澳台相邻经济资源等优势。由于各县级市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各县级市要根据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日益明显的趋势,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两个市场,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资源、信息、人才、科技、资金以及开放先行一步等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15、为的原则,找准区域定位和产业定位,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做好因势利导和着意培育工作,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发现优势,看准优势,抓住优势,创新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借力发展,互补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做大做强,使市场需求与优势有机结合,将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县级市产业和产品体系,走各具特色的县级市财源建设之路。三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原则,加快培育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有主导产业,才能有规模经济效益。主导产业的前后产业关联度大,在产业链的延伸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能发挥以一当

16、十的扩效应,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起着支柱性的决定作用。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优先发展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优先发展后向关联效应大的产业部门,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区域主导产业,以此为核心,协调主导产业与其他非主导产业的关系,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许多县级市的引进项目存在“四少一多”:即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少、资本技术型企业少、品牌企业少、创高税利企业少;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多,没有形成龙头企业或支柱产业群。通过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每个县级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寻找结合点和着力点,选择确立12个主导产业,集中生产要素,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拉长产业链条,推进深加工,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科技应用型以及大型企业相配套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快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加工度高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成长步伐。三、财政支持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加快县级市产业集群发展应着力于突出产业经济,主攻民营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