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666216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课程标准,漫谈对话维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比较,一个显著差别是“对话过程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个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增加“教科书编者”这个维度十分必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些课文(文本),从总体上说,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但是,这些名篇佳构真正保持原汁原味的也只是绝少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经过教科书编者有目的的精心的修饰、改编而成的。这是从教科书编纂的目的、原则和策略上考虑的,教科书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儿童文学读本,

2、它承载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特殊使命,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消遣阅读,也有别于成人的研究性阅读、赏析性阅读,它着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现在常常能够听到一种声音,说什么“语文教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什么“救救孩子、救救语文”,言外之意在于指责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罪过。他们认为,篡改经典、虚情假意、缺少文学性等等,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十宗罪”。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

3、还是北师大版、西师大版,这样那样的缺点都是客观存在的,但瑕不掩瑜,还不至于危言耸听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地在“对话”的维度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视角,就是确立和凸显“编者”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我们提倡“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与凭借,而教材,真是教科书编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将大体合适的普通文本,精心加工成合适的课文。眼下,本文细读理论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重视。大家基本形成了一致

4、的意见,认为文本细读是教学的起点,教师的文本细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甚至是提倡的,但要求教师深刻不等于要求学生也深刻,阅读教学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教科书时,课文(文本)的第一任细读者就是他们。正是他们细读了,才有可能编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文本)。在钻研教材、备课时,教师是课文(文本)的第二任细读者。在阅读教学时,学生是课文(文本)的第三任细读者。我这样的解释,是基于静止的、互为独立的“阅读”这样一个前提出发的。而“阅读教学”不等同于“阅读”,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组织下的、有序的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立体的、交互式的学习、建构过程。总之,阅读教学的对话维度增加一个“教科书编者”视角,既肯定了教科书编者在语文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科书编者为什么呈现这样一篇课文(文本),而不是呈现另外的阅读材料?显然,这样的思考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逼近阅读教学的本真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