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学设计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66467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歌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组歌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组歌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组歌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歌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歌教学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10.组歌节选 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2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3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教学内容:1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2 .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3 .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

2、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 、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 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 。)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

3、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 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 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欢迎下载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雨的浪如:热情洋溢的浪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

4、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3 .“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 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 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4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通过

5、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 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 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 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先说浪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再说雨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2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第一,形象之美。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

6、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 物联结起来。第二,意蕴之美。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 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一一“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

7、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第三, 表达之美。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 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 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 美在丰富的 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

8、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媒体展示: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

9、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 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 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六、布置作业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点评:这是两首清丽流畅, 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 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一一品读欣赏一一美读体验一一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 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 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 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重庆市北暗区教师进修学校陈家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