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66424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8课晏子治东阿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18课晏子治东阿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的字注音(1)东阿()(2)召而数之() (3)曾赋敛()(4)仓库少内() (5)陂池() (6)便事()(7)参与() (8)乞骸骨()2辨形组词(1)(2)(3)(4)3词语释义(1)大诛于子_(2)属托不行_(3)货赂不至_(4)陂池之鱼_(5)入于权家_(6)愿乞骸骨_一、初步感知1实词(1)通假字并曾赋敛(“_”通“_”,_)仓库少内 (“_”通“_”,_)再拜便辟 (“_”通“_”,_)(2)古今异义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古义:_今义:_于是明年上计古义:_今义:_属托不行古义:_今义:_便事左右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

2、治数谢便(4)词类活用而君反以罪臣_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_臣请死之_仓库少内_以利贫民_2虚词(1)与(2)乃3翻译下列句子(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译文:_(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译文:_(3)而君反以罪臣。()译文:_二、深层探究4晏子“贤能”时没有“政绩”,有“政绩”时却是不“贤能”时。景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给你什么启示?5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古代官僚体系的黑暗。分析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哪三个要点?_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三、技法迁移语言描写形象鲜明文本回顾文中景公的语言虽只有三处,却准确地描写了景公的喜恶变化,生动刻画了一位心直口快、胸无城府,但能虚心纳

3、谏、知错就改的国君形象。晏子的两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不露声色、机智善变、忠君爱民的诤臣形象。技法点拨俗话说:“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说话时还要看听话人的身份

4、。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这个意思。迁移运用体育课上,你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手臂骨折了。班主任听说后,立即通知了家长,并迅速地赶到你的身边,把你送到医院。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你该怎么说?(1)(在操场上)看到班主任,你说:_(2)(在医院里)看到家长,你说:_【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2)sh(3)zn(4)n(5)bi(6)pin (7)y(8)hi2(1)贿赂/络绎/炮烙(2)骸骨/惊骇/言简意赅(3)陂池/雨披/山坡(4)开辟/躲避/偏僻3(1)责罚(2)走后门,说情 (3)钱财(4)池塘(5)在朝中掌权的人家(6)请求退休(让位)文本互动1(1)曾增增加内纳纳税辟避退避(2)古

5、义:改变方针。今义:a.改变行走的路线,b.(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古义:走后门,说情。今义:托(人办事),托付。古义:身边近臣。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3)管理/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责备/细密/数目/数词,几道歉/告诉逢迎讨好,玩弄手法/副词,就/方便(4)名词作动词,怪罪。名词作动词,离开。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形容词作动词,减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有利。2(1)参与,干预/介词,给/连词,和(2)副词,却/连词,于是3(1)判断句。东阿,是您的东阿。(2)状语后置句。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3)省略句。可是国君您反而因为(这)怪罪我

6、。4因为景公在考察评价人才上听信小人谗言,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所以不能正确评价晏子。这启示我们考察评价一个人是否尽职尽责,不要以众人是为是,以众人非为非,要力求客观公正。这启示我们要深入实际,广泛调查,不轻易下结论,不能想当然,不乱扣帽子。5晏子初期不媚上、不欺下,实行了一套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老百姓得到了益处,权贵们却无路可投,结果晏子没有受到表扬,齐景公反而治他的罪。晏子后期欺下媚上,实行了一套竭泽而渔的政策,东阿老百姓有一半在挨饿,权贵们却皆大欢喜,齐景公反而欢迎他。合乎仁义道德的政策在古代官僚体系中是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的,只能被迫转变。6对比。文章中既有通过齐景公对晏子前后两次态度变化的对比(前“召而数之”,后“迎而贺之”)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