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66315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科目化学时间2014 年 2 月 10 日学生年级初三学校重难点实验探究题难度星级校区教学内容上堂课知识回顾(教师安排):1. 化学推断题的方法与技巧2. 化学推断题的突破口与特征现象本次课教学安排:1、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2、掌握实验探究题的题型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 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

2、想不到,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 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 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 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气体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

3、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0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探究的物质对应的知识点及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制法空气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水。 收集方法:可用注射器抽取或先往集气瓶注满水盖上玻片,移到需取样之处将水倒掉并盖上玻片。02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 具有氧化性:燃烧更剧烈;金属锈蚀;食物腐败。水。 制法:加热高锰酸钾或用MnO 2催化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N2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作焊接金属、灯泡、食品包装的保护气,防止氧化、水。腐败。H2无色无味气体,难

4、溶于 具有可燃性:绿色咼能燃料,产物只有水。水,最轻的气体。 具有还原性:贵重金属的冶炼。 制法: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Zn + H2SO4=ZnSO 4+ H2 。C0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 具有可燃性:作燃料,产物只有CO 2于水。 有毒污染空气:煤气中毒、醉碳等。处理方法:用气球回收或点燃。具有还原性:炼铁CO 2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 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能供给呼吸:用于灭火;疏菜保鲜;浓水,压强增大溶得更多,度咼对人体有害。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 H2CO3,H2CO3使紫色石蕊变红:制碳酸饮料有点酸味。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检验CO 2,根据浑浊程度可判断 CO2的含量

5、。 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用来吸收(除去)CO 2制法: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例1. (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 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1) 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2) 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思路点拨通过阅读短文“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对人体有害,人群密集地应注意通风换气”,知道探究目的是“新鲜空气和人群密集地空气中二氧

6、化碳含量高低问题”,再根据“人群密集地,应注意通风换气”提出猜想“人群密集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最后设计如何收集空气并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来验证猜想。答案:(1)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是否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但要注意应表述成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肯定的说法,比如“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类似这样的表述就不符合题意。)(2) 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只要说出合理猜想即可,不必作出解释。)(3) (只要学生设计的实验能够验证猜想既可,但要注意应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实验

7、现象结论分别用两个注射器,在空 旷地带和人群密集地方取 两管气体,分别注入到盛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注入在空旷地带取到的气 体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小 于注入在人群密集地方取 到的气体的石灰水的浑浊 程度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里比人群密集的地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二、固体物质组成成分探究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生石灰等物质变质后成分探究,某些物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探究,一包固体的化学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Fe、Cu、Fe2O3、CuO、CaO、NaOH 、Ca(OH) 2、Na 2CO3、CaCO 3 等这些物质的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酸、盐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

8、有现象。探究的物质对应的知识点及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C黑色固体,不溶于水。燃烧的产物CO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溶于酸。Fe银白色,但铁粉是黑色, 有磁性。 吸收水和氧气而变红(生锈),可用于食品干燥、脱氧保鲜。 与酸反应(溶于酸)产生可燃性气体,溶液显浅绿色。 与CuSO4溶液反应表面履盖一层红色固体 (Cu粉)。铁器不能盛CuSO4溶液、酸性溶液。Cu紫红色固体 在空气中加热变黑(CuO),可用于区分黄铜和黄金。 与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不溶于酸) 在潮湿空气中与 O2 H2O CO 2反应生成一层绿色物质碱式碳酸铜 与AgNO 3溶液反应表面履盖一层黑色固体(Ag粉),溶液变浅蓝色

9、。Fe2O3暗红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酸溶液显黄色;加热与C、CO反应有黑色固体(Fe)生成。CuO黑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酸溶液显蓝色。与碳粉混合加热有红色固体物质产生。CaO白色固体,溶于水放热。吸水并与水反应变成 Ca(OH) 2粉末。可用于食品干燥、加热;改良酸性土壤;禽舍、土壤消毒。虎门销烟CaO + H2O=Ca(OH) 2)产生热量用于销烟。Ca(OH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石蕊变蓝酚酞变红。改良土壤;消毒、工业废水)2处理。 石灰浆、石灰水吸收CO2变成CaCO 3 (检验是否变质可滴加稀HCl看是否有气泡产生)。用于检验 CO2;建筑用来砌砖抹墙;鸡蛋保鲜。 石灰水

10、与Na2CO3反应变浑浊(CaCO 3),可用于除去 CO32离子。NaOH白色固体,溶于水放热、 吸收CO2变成Na 2CO3:检验变质可加稀 HCI看是否有气泡产生;能吸水而潮解除去 Na2CO3 可加入石灰水 (Ca(OH) 2 + Na 2CO 3=CaCO 3 J +2NaOH)。 吸收SO2变成Na2SO3。可用于尾气处理。 酸碱中和(可借助指示剂变色判断反应发生、完成)。用于工业废水处理。Na 2CO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使面包疏松多孔。3遇酸有气泡(CO 2)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中NaHC和胃酸、蚁酸、胆汁等。洗涤齐賊分。O

11、3CaCO 3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石灰石咼温煅烧变成生石灰 (CaO)遇稀盐酸有气泡(CO 2)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补钙 剂;牙膏、蛋壳、水垢、珍珠等主要成分。例2 . (08黔东南)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几天后,某同学发现固体粉化 了。(1 )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结论:。(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

12、酚酞试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结论:。(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 (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它物质。提出问题:可能含有。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 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粉末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

13、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也就平时一再强调双基重要性的原因,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 来”的原因之所在。答案(1) CaO+H 2O=Ca(OH) 2(2)不能作干燥剂(3)固体中有氢氧化钙(4) CaCO 3 ;取少量固体粉化后的粉末于试管中,注入稀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固体粉化后有碳酸钙。三、反应条件的探究及实验方案的评价大量实验

14、证明,许多化学反应能通过提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加催化剂、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改变形状状态)、通过搅拌或振荡等途径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铁生锈、铜生锈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电解水实验条件的探究等。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所用原料是 否常见易得、廉价;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是否 对环境产生污染;是否有实验误差;方案是否有新创意;安全性是否好等等。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 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例3 .(08黔东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 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 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 在常温下能反应;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 条件下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实验与事实:操作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操作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产生有毒的刺激性气体;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