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66203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管理)围绕李开复创新工上周,开复先生推出了他的“创新工场”。壹些记者问我的见法,我说“佩服”,是从心底里。20XX年XX月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原因有二:早就知道开复先生是个技术高手,后来知道他也是个管理高手,再后来又知道他同时仍是个人力资源高手,当下我们均知道了他其实仍是个公共关系高手。这么多“高手”集于壹身,当然令人佩服且羡艳,此其壹。开复先生毕竟不是二、三十岁的年龄。本来以他的地位和资源,他能够有壹百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度过自己后面的人生。可是他选择了创业,且且邀请了那么多重量级的人物作为他自己的天使投资人。要知道,壹旦走了这壹步

2、,无论那些重量级投资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者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其实开复先生于得到很多光环的同时也把自己架到了壹个高处,后面的事情更多的是要为荣誉而战。于人生的这个阶段仍这么富有激情且且愿意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同样令人尊敬和佩服,此其二。佩服是真心的。不过,我对创新工场的模式有壹些担心也同样是出于真心。我相信开复先生对这些问题肯定已经有过很多思考,也非常希望开复先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把创新工场做成壹家不仅仅是对创业者、同时对中国的产业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积极影响的巨星摇篮。按照开复先生的描述,创新工场是壹个具有壹定流动性的、但同时又是壹个相对封闭的创意生产和创业平台,初始规模定为110人。这些

3、员工首先产生大批创意,然后于内部进行投票排序,开复先生进行最后评定,每年从中挑选出20个创意去尝试,然后经过测试再挑选出10个项目,最后壹步筛选成立5个分公司,脱离创新工场的平台进行独立运营。开复先生会帮助5个公司挑选团队,进行人员搭配;这5家独立公司仍能够挖走创新工场内部的人,组成团队。随后,创新工场每年会补充被5个公司“挖走”的约50个人员,持续保持110人的规模,同时进行新壹轮的创业筛选。我之所以对这个模式有壹些担心,主要仍是有二:第壹个问题,创新工场凝聚的到底是壹流的创意人才仍是壹流的创业者?真正壹流的创意人才和创业者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创新工场这样的平台?我认为,创新工场找到壹流的创意人

4、才是有可能的,而找到壹流的创业者却会有壹定的困难。于我见来,壹流的创业者不应该是等着公司发工资、等着被评比被选拔(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赢于中国这样的平台很难造就壹流创业企业的原因)的人,而应该是壹天也等不了、想起要做的事就睡不着、于他的眼里全世界只有那壹件事(而不是10个好的创意)且且为了做成这件事不惜砸锅卖铁、卖房卖车的那样壹批人,而这样的人可能很难被吸引到创新工场这样的平台上来。于是,创新工场即便形成了壹些不错的创意和产品,也有可能面临创意者和创业者割裂、前者到位而后者缺失的问题。(壹流的创意者和壹流的创业者于很多情况下均不是壹回事淘宝肯定不是马云的创意,发明iPod和iPhone的肯定也不是

5、乔布斯本人。)于这种情况下,开复先生很有可能要被迫站于投资人的立场围绕壹个好的创意到平台外部去组建创业者团队。可是,全世界范围内,真正由投资人主导酝酿发起设立的、外部找来的创业团队且没有先天拥有感的、从第壹天起就缺失灵魂人物的创业企业最后能够成功的先例好像几乎找不到。当然,你能够说开复先生本人就是这家企业的灵魂人物,但总不能壹百家企业最后均以开复先生为灵魂人物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于于把创新工场的游戏变成为有潜力的创业者完善创意和团队,而不是为壹流的创意者寻找合适的创业者。于这方面,开复先生宽广的技术视野及其背后强大的投资人和顾问团队也许应该会有所贡献。第二个问题,壹流的创意和壹流的创业企业是

6、否能够被批量生产?如果壹流的创意和创业企业能够被关起门来批量生产,按说最有条件做出谷歌的应该是微软,最有条件做出Youtube的应该是谷歌,最有条件做出Facebook的应该是Youtube,最有条件做出Twitter的应该是Facebook。可事实上,它们谁也没有孵化出谁来。开复先生长期于微软、谷歌这样的大企业工作,仍然对关门搞创意有如此的信心和热情,实于难得。于我见来,生产创意的最好的土壤应该是于生活里,而不是于某个写字楼的会议室里;产生创意最佳的时候应该是见到自己或者周围某个实实于于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而不是为于马上即将到来的周壹创意例会上能够有所贡献而苦思冥想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

7、的办法或许是:不要给孵化设定任何形式上的年度指标,成熟壹个拆分壹个,无论这壹年独立出来的公司是壹个仍是十个。当然,除了上面俩个问题之外,仍有最后壹个问题,那就是温室中能否绽放出最具有生命力的花朵?于美国,模式类似的Idealab已经成立了十三年的时间,可是到当下为止仍没有从中诞生出壹家真正对产业格局有长久实质影响的公司来。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更好的答案。其实,开复先生本来仍有另外壹个选择,就是让自己成为中国新壹代创业者的精神领袖,同时通过发起“创新工场”基金让自己成为全中国最具有商业影响力、技术视野和品牌价值的天使投资人。他依旧能够从柳总和郭台铭先生那里获得资金上的支持,依旧能够利用微博推广自己的天使基金,甚至依旧能够给时尚先生拍片,但那样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工场相比也许更加简单和直接。最后,衷心希望开复先生以及他的创意工场能够很好地解决我上面提到的俩个问题,于中国创业企业的版图上以及新壹代创业者的心目中留下长久的印记。祝福开复,祝福创新工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