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66073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诗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研究报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关键字我认为有“逢”、“佳”、“倍”,它们分别是“遇到”、“美好”、“加倍、格外”的意思,连起来诗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别人的家乡,做一个没人招待的客人。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我会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在朗读时,速度应该慢一点,诗中的七个字节奏是这样的:2 2 1 2,也就是在“独在”、“异乡”“为”这些字后面作很短时间的停顿,老师就是这样朗诵的。以前,王维在

2、家乡时,每逢重阳节,都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据说茱萸是一种可以辟邪的草)但到了京城长安后,王维谁也不认识,他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现在,只要出门在外的人,一年四季无法回家,一思念亲人,就会背诵王维的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我年龄还小,不能体会这种想家的心情。但是,将来我考上大学,去外地念书,就会和家人分别,那时,我一定能体会到了。由此可见,亲情是多么伟大呀!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研究报告今天,我在书中读到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不明白它的意思,于是到电脑上查找资料。我先把这句诗敲进电脑,再一点“搜索”,“唰”一下子跳

3、出了许多相关资料。我随便选了一个又一点,诗句的作者、意思、背景等资料都有。“哈哈”我高兴得笑出了声,连忙仔细读了起来。后来,我又翻看了我家的古诗书,有了许多收获。大家请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的大意是: 从正面看,庐山是一片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成了一座又高又尖的山峰,从远、近、高、低等各个不同角度看,庐山的形象都各不相同。为什么总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身在山中的缘故吧!这首诗既写出了庐山层峦叠嶂的变化, 又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4、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诗中揭示哲理的名句。贾岛拜友得诗传说诗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贾岛去拜访李凝。李凝住在一处幽静的小院里。贾岛沿着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来到友人荒芜小院门前,发现主人恰巧不在家。访友不遇丝毫没有影响贾岛的情绪,相反友人居住的幽静的环境却引发了诗人的诗情,他提笔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名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诗歌的第二句作者先写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觉得还是用“敲”好,只有“敲”才能显示作者的礼貌,才能觉得荒芜的小院原来是有人居住的,才会惊飞

5、池边的睡熟的小鸟,才使诗歌更有情趣。后来人们用“推敲”一词表示,仔细思考。诗句研究报告作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第一、二句的意思是:我远离家乡,在京城长安谋生,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自己的亲人。第三、四句的意思是: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在这(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请保留此标记。)一天都会头插茱萸,到城外的山上登高远眺,但这时却少了我一人。全诗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人和兄弟们,所以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6、写过上千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之一。全诗总体写的是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加倍思念亲人,自己却不在他们的身边。表达了王维当时的心情与情绪。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张呈葳(214个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能辨认出庐山的真正面目呢?因为我们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是困难的。谈谈“春雨断桥人不度

7、,小舟撑出柳荫来”倪玉健(175个字)“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出自宋朝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全诗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的意思是:下了几天的春雨,湖水上涨,水把小桥都淹没了,游人们就乘着小船在桃花和柳荫中穿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水乡春天的美丽图画。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孙靖娴(391个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包含人生哲理,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世与

8、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全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博大胸襟。我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波(266个字)“沾衣欲湿杏花

9、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绝句,作者是宋代一个叫释志南的和尚。全诗为:“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后两句是正面描写春游途中的和风细雨。杏花雨(细雨)滴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和风)吹在脸上不觉得寒冷。说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潘杰(117个字)这两句诗出自蝉,作者是唐代的虞世南。全诗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蝉站在高处,叫声能传播很远,但并不是借助秋风的传送。全诗表现了蝉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金宇(181个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四海

10、之内只要是朋友与知己,即便相隔天涯海角也会亲近如近邻。全诗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谈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露(196个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好像突然吹了一夜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梨花喻指白雪)。原诗开头四句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雪为线索,通篇写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

11、光和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诗中的“胡天”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说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颜君豪(193个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杜甫的望岳。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可以看到所有的山峦都在泰山之下,显得矮小。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始终描绘泰山高达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期望攀登决定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凌云壮志。全诗意境开阔、明朗,给人以鼓舞奋发的力量。我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陈雪(210个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山一座连一座,水流弯弯曲曲

12、,正担心找不到路;忽然柳色深绿,花光红艳,出现了又一个村庄。全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时写的,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和乡村的风俗,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谈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键菲(224个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南宋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始终觉得是肤浅的,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只有亲自去实践。全诗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劝勉勤学的诗。诗人提出做学问一是要从小

13、到老持之以恒,二是要亲自动手,深入钻研、实践,方能获得真知。诗歌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是一个在实践中深有体会的年长者对晚辈的真诚教诲。谈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程杨(196个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意思是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因为从源头不断地流来活水。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写的是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看似直写塘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流入,实际蕴含着一个哲理:人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头脑才能保持清新,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谈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周云(149个字)“少壮不

14、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这首诗的后面四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用心学习,长大了就会后悔,但那时后悔已经让太晚了。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记住这两句诗,长大了做一个有知识的堂堂正正的人。谈谈“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陆芝秀(169个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马诗。全诗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给马装上用金子装饰的辔头啊。那时候,它一定能奔驰千里。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写马的生活环境,如画一般。后面两句借马的驰骋,曲折表达出诗人施展才华,为国建立功勋的愿望。

15、谈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孙继诚(242个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跟我们平时学过的四行诗不一样,它一共有八行,全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再猛烈的野火也无法将野草烧光,到了来年,春风一吹,它就会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今天的人们虽然也会用它来形容草的生长,但更多的时候是用它来形容不管遭受了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最终总会取得胜利。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丁洁(254个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题西林壁一诗中的后两句。题西林壁是宋朝苏轼当年游庐山的时候写的。因为原诗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后人称这首诗为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的意思是,我看不清,认不准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