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6119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模拟 21世纪的教育将诞生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其基础与催化剂是信息技术。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对未来教育作

2、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一、信息技术与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过程化,归纳总结对比化,知识查询快速化,解答问题现场化,实验过程模拟化,学习过程游戏化,这样就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物理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

3、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物理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1.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中学物理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如何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4、,则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物理进程:如宇宙大爆炸、万有引力发现新天体、a粒子轰击氦核、布朗运动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物理情景,从而将这些物理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

5、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三、信息技术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如何解决呢?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要占25%;听觉占1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极高,可达66%。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使用电脑技术,掌握一项“会学”的手段,将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这样,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

6、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比如,参照系是中学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有些学生不理解参照系是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物体这一感念,若用多媒体把参照系的各种情况均体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感觉;汽油机和柴油机等热机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教材以四张流程图介绍了单缸汽油机和单缸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尽管采用了模型和图片等措施,学生还是觉得比较空洞而难以理解。我们采用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以合理的音效和形象逼真的画面,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7、。它设计动感强,易引起学生注意,讲解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板面清晰,不同冲程有不同的提示、过程、结论完整;图象形象、生动、直观。哇!汽缸内爆炸了,活塞被爆炸的气体推动了,连杆带动飞轮转起来了,汽油机做功了。与此同时,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典型的练习,更是画龙点睛,错对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掌握了热机工做的全过程。“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这一节中示波器的原理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力学基础又要好,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带电粒子从进入加速电场加速,到进入偏转电场偏转,最后直奔荧

8、光屏,在屏上留下光点,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四、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在理性思维形象化表达的作用,

9、正是这种作用的发挥,才使认识更加深入、全面。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在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熟练规范的操作、镇定自若的表情、沉着自信的目光再配以用Flash制作的实验操作练习题,不仅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操作,并调节、稳定自己实验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重视并发挥形象思维的独特作用,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的实验、尽管学生在实验室做了该实验,但对其操作要领及误差分析仍掌握得不太好,常考常失分,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模拟实验,从中不但学会了操作,还通过图文并

10、茂的电脑演示分析,彻底弄清了纸带运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克服方法。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物理审美能力复杂、多样而统一、奇异而和谐、抽象而直观是物理科学美的特征。而物理美的展示,需要借助图像、模型、标本、形象化语言、非言语行为、实验、音响、电视、计算机等物理教学媒体并借用艺术创作的表现技巧及手法,而这些正是以形象、情感、创造为特征,与形象思维密切相连的。运用文学艺术的拟人手法,将枯燥无生命的物理知识赋予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形象生动地理解掌握物理物质的性质。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塑造出充满激情与活力,具体可感的物理审美形象,把物理美表现出来,可使学生对物理美产生新奇、愉快、

11、向往的审美感受,并在探索物理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审美体验,创造物理美的冲动,与教师的审美创造发生共振,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在美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塑造人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学能力由于电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物理教学的个别化和业余自学化将会得到发展。使用电脑的程序物理课程是一种适合于自学的形式。这种课程是将物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过程把它们编成一系列学习程序。学生通过电子计算机呈现学习内容,完成后做自测题,答案正确,即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如此逐步前进,直到完全达成教学

12、目标。程序物理课程的优点是,教材呈现的步子小,难度低;学生学习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因而学习的错误率也低。再则学生各自利用电子计算机学习,自定步调,尖子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习任务,差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延长学习期限,这样可以克服班级授课“齐步走”、教师“不管两头顾中间”的缺点,提高了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5.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在注重发挥物理知识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注重发挥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智能方面的力量,也能体会到生命的情感方面的意义。因此,在传输物理科学知识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价值、精神、情感和个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作者简介:熊容美,女,京山县雁门口镇中学物理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