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61163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学们应该如何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又该如何将其转化为中考“库存”?我们认为,同学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注重积累,从语文的角度去关注。同学们务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时事热点的关注不要满足于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要注意发掘其中蕴含的语文属性。同学们务必牢牢掌握一个前提:无论命题人选取哪一方面的热点,无论他们从热点的哪一角度命题,无论题型如何千变万化,无论题目如何综合交叉各学科知识,其根本的考查点都是语文的,也只能是语文的。譬如说,一道中考题目要求补全一副以热点为主题的对联,如果一名考生事先对这一热点非常熟悉,那对答题一定有所帮助;但也许这位考生事先并未接触过这一热点,那么只

2、要他熟悉对联的基本规律和知识,拥有丰富的词汇量,那么他也完全有可能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完成答题。反过来说,如果一位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热点非常了解,但欠缺对联的基本常识,那么他补出的内容很有可能上下联根本不搭调,这样的答案所能获得的分数可想而知。二、积极思考,从理性的角度去关注。让考生发表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发表个性见解,是近年来中考试卷的一类重要题型。重大热点时事本身就是人们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因此也最容易被中考命题人拿来作为发表见解的素材。 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以这样去做:1学着从参与讨论某话题的各方观点中提取有共识的部分。很多话题的讨论各方不是完全水火不容的,总有着一些各方共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

3、就建立在人们都认同的基本准则之上,这些准则是人们发表意见的基本立足点,也可以成为你树立个性见解的根本。2重点关注某一话题讨论结束之后,媒体特邀的专家所做的总结性发言。专家的发言往往是对各方观点归纳之后的综合评价,也包含了他建立于基本原则之上的专业认识,因此值得同学们仔细咀嚼个中含义。一、字音题1、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字音考查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的字的读音。这道试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建议大家关注以下几类易读错的字: A、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如,“符(f)合”常被错读为“符(f)合”,“档(dng)案”常被错读为档(dng)案,“粗犷(gung)

4、”常被错读为“粗犷(ku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换词识别。像“符(f)号”这个词一般都不会读错,我们又知道“符”不是个多音字,那就能确定在“符合”这个词中“符”也读“f”。另一种方法是谐音记忆。像“档(dng)案”这个词,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把“档”想象为“荡”。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记住了这一点大家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 B、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如,“处(ch)理”常被错读为“处(ch)理”,“强(qing)迫”常被错读为“强(qi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

5、?一种方法是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时多作动词,读(ch)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或“硬要”之意时都读“qi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ng”。 C、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如,“内疚(ji)”的“疚”与“针灸(ji)”的“灸”读音分辨不对, “友谊(y)”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

6、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而不舍”这个词大家经常会遇到,但好多时候都会疑惑“锲”到底是读“qi”,还是读“q”。“契(q)”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如果我们再记住“锲”的读音与其声旁“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n)密”、“悲恸(tng)”、“违(wi)背”、“祛(q)斑”、“绮(q)丽”、“发酵(jio)”等。D、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

7、yo)窕(tio)”的“窈”常被错拼为“yo”,“匕(b)首(shu)”的“匕”常被错拼为“b”,“侮(w)辱(r)”的“侮”常被错拼为“w”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祷(d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2、南宁市最近几年字音考查题如下:2013(选择正确项)多音字误读、形近字(半边字)误读2012(选择正确项)形似异音字、形近字(半边字)误读2011(选择正确项)形近字(半边字)误读2010(选择错误项)形近字(半边字)误读2009(选择错误项)形近字(半

8、边字)误读建议考生侧重形近字读音及多音字复习。二、字形题中考对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常用字和常用词,它们主要来源于语文课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复习中,重视课文中的字词,加强积累,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辨析,对自己经常写错的字要加强训练,随时翻翻,巩固记忆,夯实基础,过好字词关。将多音字、同音字、易错字、别字、形似字、音似字、以及重点字词进行归纳,定好范围。针对南宁市最近几年的字形考查题,考生要抓好同音形近字、异音形近字的复习。2013(没有错别字)同音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异音形近字2012(没有错别字)同音形近字、同音异形字2011(没有错别字)同音形近字2010(没有错别字)同音形近字、异音形

9、近字2009(没有错别字)异音形近字、同音形近字三、成语运用及病句修改题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

10、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

11、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

12、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成语运用题综观各地中考试题,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

13、正确的一项。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识别“误用”成语。现从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撷取部分“成语误用”题作简要解析。一、褒贬不分例1: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江苏扬州市试题)“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同学身上不合适。二、表意重复例2: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江苏泰州市试题)“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纯属多余。三、轻重失当例3: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甘肃省试题)“三长两短”指

14、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这里指代考场上考生答题遇到的困难,显然过重。考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找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是正确的一项。成语误用有几种情况:在文章中,成语误用现象较多,本文归纳了常见的八种成语误用类型,试以例说。 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对象错用于自然物)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

15、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三、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