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6104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2008年10月22日 近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所发布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分析。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沪深两地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样本数98家(剔除了一些没有可比性和由其他行业转投房地产行业的公司),研究所采用数据均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开的年报、半年报及其他公告的数据。一、2008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总体情况1、资产规模总量大幅增长,超百亿企业激增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98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6635.3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402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与此同时,资产过百亿大关的企业数也是激增,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由2007年中期的7家

2、激增到2008年中期的17家,其中超千亿资产企业一家。资产规模呈现集中趋势,总资产规模前20家企业的份额比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前20家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合计达到4462亿元,所占比重提升到67.2%,较2007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前10家的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比重占到整体的半数以上,为51.4%,凸现公司资产规模大型化趋势。2、流动负债同比增长显著,凸现短期偿还压力98家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规模达到2998.6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184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增幅高于同期营业收入的增幅。流动负债的显著增长态势,有可能凸现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压力。流动负债规模呈现加速增加趋势,流动负债规

3、模前20家公司的份额比重呈现大幅增加态势。前20家公司的流动负债规模合计达到2167.4亿元,所占比重激增到72.3%,较2007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前10家的公司的流动负债规模占整体的比重高达54.2%,凸现大型公司短期偿还债务的风险。3、营业收入继续高速增加,但增幅已显放缓态势98家上市公司的中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结转营业收入为765.6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374亿元,同比增长43%,增张态势低于同期总资产和负债的增幅。这从营业收入前20家公司的情况便可窥见。更为隐忧的是上半年的结转收入多为去年销售所得,今年以来的全国楼市销售状况不容乐观,营业收入的增幅放缓已成不争的实事

4、,也许在年度报告中将反映的更加明显。营业收入额前20家公司的份额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前2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额合计达到488.5亿元,所占比重下降到63.8%,较2007年同期下降了5.2个百分点。其中前10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额占整体的比重下降到48.3%。4、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仍然快速增加,但已出现分化迹象2008年上半年,98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达到180.5亿元,较2007年同期119.2亿元,同比增长51%。尽管仍处在高位增长,但这一增速较2007年67%的增幅有明显下降,同时也低于同期总资产和负债的增幅。相比之下,98家公司的净利润则达到133.2亿元,较2007年同期的82.99亿元,同比

5、增长61%,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变化态势上可以发现二者已出现分化迹象。利润总额前20家公司所占的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利润总额前20家公司的利润合计达到129.2亿元,所占比重下降到71.6%,较2007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其中前10家公司的利润总额为98.1亿元,占整体的比重为54.3%。净利润总额前20家公司所占的比重同样呈现下降态势。前20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达到95.05亿元,所占比重下降到71.3%,较2007年同期下降了6.7个百分点。其中前10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合计72.1亿元,占整体的比重为54.1%。2008年中期净利润总额前20家公司5、

6、每股收益整体趋好,每股收益为负的家数减少2008年上半年,98家上市公司在每股收益指标上整体呈现出趋好态势。表现之一:在98家公司中,有63家公司的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总体态势好转,34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同比下降,一家公司持平。表现之二:每股收益为负值的企业个数明显减少,由2007年中期的23家减少到本报告期的14家。6、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不同程度提升2008年中期报告显示,98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资产收益率较去年同期增加的有61家,净资产收益率为58家,尤其是前20家上市公司其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加更为显著。在总资产收益率上,

7、前20家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为8.56%,远远高于2007年的4.91%;在净资产收益率上,前20家公司的平均收益水平为17%,较2007年的15%提高了2个百分点。7、现金流趋紧态势加剧,每股经营现金流为负公司个数增加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有进一步趋紧的态势,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延续了紧张的态势,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2008年的中报显示,每股经营现金流为负的企业个数增加,98家公司中,只有27家公司的每股经营现金流为正值,其余71家公司均为负值,较2007年底53家公司为负增加了18家。其中总资产排名前十的房地产企业中有8家为负,其中包含万科A(-0.14)、保利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

8、2.63)、金地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0.88)、招商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2.502)、金融街(-0.8)、首开股份(-2.15)等前六家,在前20家公司中,有16家的每股经营现金流为负值。8、资产负债率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流动比率出现分化2008年中报显示,98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依旧保持较高水平,有43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同期出现增加态势,且主要是总资产排名靠前的一些知名大公司。如招商地产、北辰、珠江实业、上实发展(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张江高科、珠江控股、栖霞建设(企业专区,旗下楼盘)等上市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万科、金地等公司依旧维持高位。流动比率上,尽管整体水平

9、处于好转态势,但是仍有40家公司的流动比率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且这40家中包含了绝大多数总资产靠前的大企业,包括万科、招商、北辰、陆家嘴、泛海建设等。凸现出大型企业在短期偿债能力上的风险较大。二、重点关注: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公司债成融资新渠道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萎缩。资料显示,今年房地产行业从银行获得的新增贷款已接近零增长,而在资本市场上的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这条路基本上也已大门紧闭,自筹资金、发行债券等其他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开始进一步凸显。事实上,很多房地产企业确实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手头举债的公司不在少

10、数,房地产企业发债已蔚然成风。1、公司债融资成最近一年来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的新途径2008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发行进入高发期,一共有6家上市公司的公司债陆续上市,金地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3月发行12亿元公司债;保利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7月发行43亿元公司债;新湖中宝7月份发行14亿元公司债;北辰实业(企业专区,旗下楼盘)7月份发行17亿元公司债;中粮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8月份发行12亿元公司债;万科9月份发行59亿元公司债;6家房地产公司共通过公司债券市场融资157亿元;除此之外,金融街拟发行56亿元公司债,泛海建设拟发行32亿元公司债,中华企业拟发行12亿元公司债等等

11、。房地产企业通过公司债来融资渐成趋势,而房地产企业也理所当然地充当了今年公司债的发行主体。2、房地产上市公司选择公司债方式的原因分析(1)收紧“银根”,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大门关闭导致向债权融资转移房地产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意愿较为强烈的原因,主要是在现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下,房地产企业获得日益稀缺的土地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央行近期采取的银根收紧政策使银行信贷的融资老路日趋艰难,房地产上市公司资金来源被迫向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转移。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一直以股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不平衡使得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较高的融资成本。而2007年的那轮股权增发浪潮已经为

12、大量房地产上市公司筹集了巨额资金,同时也直接导致对股权融资闸门的关闭,使得房地产企业不得不尝试其它渠道。 (2)国家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2007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标志着中国公司债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流通和登记托管有关事宜公告,规定公司债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流通和托管。公司债融资细则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的出台,客观上引导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融资途径,缓解过于集中于股权融资的状况。在政策层面放开公司债融资后,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以调整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为主要目的,争相发行公司债。(3)公司债有自身的优势相比股

13、权融资,发行公司债尽管会增加公司财务负担,提高公司负债率;且从短期来看,发行公司债不如银行贷款直接,还要涉及到推演及公司信用评级等。但相比银行贷款,因为其周期长,利率锁定,在通胀持续的情况下,成本更低,使用灵活性更强,而且在股权融资存在阻力的情况下,发行公司债自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3、房地产公司债融资方式的优势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三种。相对于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来说,债券融资的优势更加突出,吸引力更强。 首先,相比股权融资来说,债权融资程序上更快捷,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的意愿更强,而且相对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成功率更高。因为公司债券发行审核重点在项目的盈

14、利状况和发行人的偿债能力,没有负债比率、用途等硬性指标限制,原先公司债发行必须由银行或集团担保的要求也被取消,使得发行公司债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其次,相对于银行贷款,债券融资成本更低。目前三到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65%(含五年),五年以上贷款已调整到7.83%,加之银行信贷紧缩,对优质企业下浮10%的优惠已逐渐取消,相比于银行贷款融资,公司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财务成本。对于房地产行业动辄上亿的长期融资而言,一个百分点的差异就可能相差上千万,公司债融资成本上的优势非常显著。从期限上看,公司债一般以中长期为主,将填补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的空白。再次,公司债所融资金应用灵活,限制较少。目前房地产

15、企业来源于银行信贷的资金的用途被严格限定,如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原则上不得跨地区使用。同样,企业债券的资金使用也必须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而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来自行安排资金使用,如何使用资金属于公司内部事务,资金甚至可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改善财务结构等股东大会核准的用途。 最后,可供企业借债的对象众多,市场化操作更为规范。与企业债相比,公司债的发行重点审查的是企业的信用水平,这意味着公司债融资将更加市场化。同时,商业银行正式或许加入到公司债潜在投资者行列,加上原有的保险公司、共有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公司债市场正朝向供需双向繁荣的局面迈进。4、公司债融资方式的前景(1)公司债市场化运作将使房企融资不受产业政策钳制在公司债允许发行之前,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的债券融资方式有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两种。万科、金地等企业一度对短期融资券寄予厚望,但监管部门的批复一直“杳无音讯”。8月14日,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发布之后,公司债的发行审批由国家发改委转移到证监会,此举可视为公司债发行市场化运作的开端。大力发展公司债,符合我国构建多层次融资市场的要求。按照这个思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行公司债应该不会受产业政策的钳制。但到底能扩容多少多快,还要具体看该公司的债券能否发得出去。 (2)公司债融资可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