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60823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传统汤剂与超微颗粒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止嗽散传统汤剂与超微速溶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索超微速溶颗粒在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到我院进行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90例患者的病史资料,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及用药工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分别给予患者1/5剂量的传统汤剂、1/5剂量的止嗽散超微速溶颗粒、1/3剂量的止嗽散超微速溶颗粒进行服用,6d为一疗程。结果A、B、C三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2=16.7045 (P=0.0000);B、C两组在剂量上的总有效率比较2=16.4261

2、 (P=0.0001);在咳痰症状上治疗前后分值变化的比较为2=15.8077 (PF.0004);在咳嗽症状上治疗前后分值变化的比较为2=5.1829 (P=0.0749)o结论 在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止嗽散传统汤剂1/5剂量与超微速溶颗粒1/3剂量临床效果较好,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严重反应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标签:传统汤剂;超微颗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在感染或非感染情况下,出现的慢性非特异炎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分泌液增多。患者多数为在大气污染、吸烟、过敏、季节交替及感染时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加重后可发展

3、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或是肺心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比较不同剂量的止嗽散传统汤剂与超微速溶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索超微速溶颗粒在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时的最佳剂量,选取了 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风寒束肺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风寒束肺型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64.8)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6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标准,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咽喉不适等症状。

4、1.2诊断标准1.2.1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中医内科学制定标准2,风寒束肺证的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咽痒、恶寒发热、口渴、鼻塞、流涕、自汗、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红、脉浮紧或脉滑。1.2.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3,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并板厚喘息,发病2年或以上,且每年出现持续锂发病3个月或以上;排除出现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肺部器质性病变 或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标准:lw内出现大量黏液性痰,并伴有炎症表现;亦或是1W内出现咳、痰、喘中任一症状的加重。1.3方法1.3.1治疗药物A组使用止嗽散中药汤剂4:取桔梗(炒)9g,紫荒(蒸)9g,

5、白前(蒸)9g,荆芥9g,百部9g,陈皮(水洗去白)5g,甘草3g,加水煎煮,第1次加水300ml煎煮20min,第2次加水200ml煎煮20min,将两次煎煮的汤剂混合,继续煎煮即可。B组使用1/5止嗽散超微速溶颗粒:取1/5止嗽散速溶颗粒作为用药剂量,先加入沸水浸泡2次,2min/次,取出加入300ml水浸泡20min,第2次再加入200ml的水浸泡20min,将2次浸泡的药剂混合即可。C组使用1/3止嗽散超微速溶颗粒:取1/3止嗽散速溶颗粒作为用药剂量,先加入沸水浸泡2次,2min/次,取出加入300ml水浸泡20min,第2次再加入200ml的水浸泡20min,将两次浸泡的药剂混合即可

6、。1.3.2用药方法 将A、B、C三组对照配好的三剂药剂进行口服,100ml/次,2次/d, 6d为1个疗程,服用完毕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1.4.1临床指标 主要症状及体征:咳嗽、咳痰,肺部呼吸音、啰音;次要症状及体征:流涕、口渴发热恶寒、胸痛、自汗、咽痒、鼻塞。按照主要症状及体征的重、中、轻、无计分值6、4、2、0分。按次主要症状及体征的重、中、轻、无计分值3、2、1、0分。1.4.2不良反应 记录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措施。1.4.3中医疗效判定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5,痊愈:用药6d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

7、5%;显效:用药6d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94%;有效:用药6d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70%94%;无效:用药6d后,患者症状体征无好转,疗效指数30%o1.4.4西医疗效判定痊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到病发前;显效:咳嗽、咳痰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减轻,分值下降幅度60%;有效:咳嗽、咳痰有所改善,肺部啰音减轻,分值下降幅度30%;无效:咳嗽、咳痰无改善,肺部啰音加重。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V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西医疗效对比情况 见表lo2.

8、2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见表2。2.3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2.4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讨论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分期可分为三期,其中急性发作期是指在一周内出现大量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并伴有炎症等现象,亦或是咳、痰、喘中任何一种症状在以后内急剧加重。止嗽散是治疗风寒束肺证的有效方剂,出自于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此方剂的主要功能是止咳化痰,疏表宣肺。我院为探究其药物的最佳治病剂量,针对90例风寒束肺证患者进行了临床用药研究。超微速溶颗粒是对传统中药药材在加工技术上采用了植物细胞破壁的方法,使中药成为微米级的新型制剂。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对动植物药材

9、完成90%以上的破壁,使得药物的成分完全释放出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同时提高患者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保持药物基础的化学和成分,增进疗效等优点。同时他还具有便于携带,方便应用的好处,是代替传统汤剂的良好剂型。在中药的二次开发中,超微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中药药效的附加值与市场值。有研究显示,一般中药中所用的汤剂药材约为散剂药材用量的35倍,而超微颗粒直接相比散剂颗粒在粗细度上提高了若干倍,但出于对中药的药效及药性的不同考虑,超微颗粒的用药剂量还是应遵循传统散剂的剂量,故本次研究采用的剂量为1/3剂量与1/5剂量,并同全量的汤剂进行了对比,观察在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期的临

10、床效果,并观察其用药的最佳剂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次探究结果发现止嗽散传统汤剂的临床效果与1/3剂量的超微速溶颗粒效果差异性不大,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1/5剂量的微速溶颗粒效果不如止嗽散传统汤剂,相比之下,中药超微颗粒在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廖亮英,蔡光先,刘柏炎,等.补阳还五汤超微颗粒与传统汤剂治疗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29 (4): 50-52.2 刘富林,谷井文,易健,等.枳术丸超微颗粒与传统汤剂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0 (5): 52-54.3 王辉,李勇敏,蔡光先,等.超微速溶保和丸与传统汤剂的药理比较J.湖南中医杂志,2011, 27 (1): 105-106.4 何蓉蓉.经方”四逆散”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研究D.中山大学,2013.5 谢硕,李建军.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5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 (15): 17-19.编辑/哈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