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放手都是爱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60634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牵手放手都是爱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牵手放手都是爱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牵手放手都是爱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牵手放手都是爱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牵手放手都是爱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牵手放手都是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手放手都是爱(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牵手放手都是爱与青春期孩子一起成长主讲:冉传国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这次家庭教育研讨会,尤其感谢那些爷爷奶奶们,本应该安享晚年的你们却肩负着照顾儿女的孩子,在这里我向你们真诚的道一声:“您们辛苦了!”在我们讲座之前我想了解大家: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是什么?或者你说话你的困惑?你最想通过这次交流获取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社会是一个精神迷失的时代,请大家看看现在的社会形态(屏幕显示)现在社会物质生活这么丰富,哪里来的焦虑和烦恼呢?我们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这说明人的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上帝创造了人,人却想去当上帝。完美是神,不完美才

2、是人,据国际心理机构调查分析:自杀者都是追求自大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呢?那我们看看这几个案例吧(屏幕显示)我们在体育课上有三级跳,富士康集团出现17跳,不同的是前者是跳远,后者是跳楼!高中的孩子很辛苦,他们最大愿望是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但是为啥这些名牌大学自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二类三类大学呢?浙江金华的徐力为啥要亲手杀死妈妈,难道他想当孤儿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父母的爱;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亲子成仇。同样的悲剧可能正在上演,而其中的主人公却毫无知觉。朋友们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养不

3、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关于苹果的故事),看看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第一个分苹果的故事:小时候,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苹果,大小不一,其中一个大一些的孩子一眼就看上了中间那个又大又红的了,非常的想得到。这时,妈妈问两个孩子,你们想要哪个呢?大一点的孩子刚想说他要那个最大最红的,弟弟就抢先说出了哥哥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弟弟一眼,责备的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于是,大一点的孩子灵机一动,马上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这个大的就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十分的高兴,在那个大一点的孩子的脸上亲了又亲,并且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当做奖励给了那个大一

4、点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他学会了说谎。以后,为了达到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他学会了不择手段。最后,他被送进了监狱。第二个分苹果的故事:小时候,一天妈妈拿来几个大苹果,大小不一,三个孩子都想要那个最大最好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好的苹果拿在手上,对孩子们说:“既然大家都想要这个,但是只有一个,好吧,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就来做一个比赛吧,把门前的草坪平均分成3片,你们一人一片,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的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结果,一个孩子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赢得了那个苹果,他后来非常感谢他的母亲,是母亲让他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好的,就必须通过努力。获得和付出是有

5、必然的联系的。最后,他成为了成功人士。他就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 因此:“养育孩子,不仅给孩子一碗饭,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屏幕显示)那么如何做一个明理的家长呢?第一、 我们要相信孩子可以自主,与孩子做有效沟通!家长互动:1、沟通的时候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对话练习,屏幕显示)2、请每个家长为你前面的朋友捶捶背,说说你们的感受!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他们自己的问题,当然这个能力,只是在我们孩子,具备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这个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当然不属于这种考虑的范围,假设我们能够相信我们的孩子,他自己能够处理好他自己的问题,那我们的沟通的状态,就很容易进入,平等和尊重

6、的状态,因为说穿了,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到底是个什么活动,实际上是辅导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能代替孩子成长,如果我们能代替我们孩子生存,就不用沟通了,我们就替他做就行了,但是现在好多孩子,恰恰他们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不能做,那沟通的任务,应该更明确的是,我们沟通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做事,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通过我们沟通孩子能做,这才是沟通的目的。而不是说通过沟通,我们代替孩子做主。现在有一派人,现在有一族人,媒体给起名叫“啃老族”,大家可能也都听到过,我在电视上还看到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还叫小伙子吗?已经叫成年的男人了,他在街上骂他爸爸,街坊还在劝,为什么骂他爸爸呢?因为说,又出了一款新的

7、手机,他嫌自己手机已经落伍了,又出了一款新的手机,要让他父亲给他钱去买,为什么要他父亲给他钱去买呢,因为他自己没工作,他已经毕业了,他也没工作,他也没收入,他就靠他爸爸经济来支持生活,所以他想要一款新的手机,他就得找他爸爸要钱去。但是他爸爸能够给出的钱,不够换这款新手机的,他就把他爸爸给的这个钱当街撕碎,然后骂他爸爸。所以,健康的家长是一个相信孩子可以自主的家长,明理的家长是相信孩子可以自主的,并懂得相互尊重,尽管对方是孩子。第二、我们既欣赏孩子的优点,也有勇气接受孩子的缺点家长互动:(五指理论)请大家拿出我们的双手,我喊三、二、一的时候你们就将手合拢,速度要快。与你周围的朋友比较一下有什么发

8、现?两个人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不在一个频道上怎么调节?我们来感觉一下,再把手分开,现在你看看,你把手换一个位置,额有什么感觉?好奇怪,自己的手放在自己的身上还不习惯?再试试,现在合掌的时候放在不习惯的位置上,想好,不要放错了,我知道有的已经放回去了,你发现什么?你自己的手这样放你都不习惯,可是你就在这样要求别人,要求你的孩子、要求你的老公、要求你的妻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你都不会做吗?就把那个杯子放过去嘛!就把纸放在那嘛!把厕所的灯关了嘛!把厨房的桌子擦一下嘛!鞋为什么会那么放?我们很喜欢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能看到孩子很多优点,同时孩子身上有缺点,我们也有勇气接受。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和

9、成功人士,领袖人物尚且如此,更况且我们的孩子。所以他有缺点,他有瑕疵,他有缺陷,他做错了事情,这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再喜欢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有勇气来接受我们的孩子有不足。就像我们要接受我们自己有不足一样。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当然要有夸的技术,要夸的科学,要夸的理性。有一些家长,一看批评孩子无效就使用赏识教育,就使用夸大教育,然后经常夸孩子,经常可以说无原则的夸孩子,但是发现效果并不好,那如果效果好的表扬和鼓励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实事求是的,这孩子真值得我们表扬,我们就去表扬他,真有我们可以表扬的地方,我们去表扬他。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也是有缺点的,但是家长一般看

10、孩子的缺点容易,因为家长特别希望孩子特别完美,成长特别好。家长看孩子的缺点比看孩子的优点更容易,但是我们不能随着这种自然地趋势来做,我们不能随着自然而然,不假思索的方式来做,因为自然而然我们就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不光是孩子的缺点,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也容易多看负面的东西,原因是负面的东西,对我们有威胁,人类有一种本能就是要多关注负面的东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想家长挑孩子的毛病,可能是不需要强调的,但是家长挑孩子的优点,看出来,找出来,加以表扬和鼓励,倒是需要训练的,所以当我们经常想批评,指责孩子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我是不是也该鼓励他。(屏幕显示故事禅师的咒语)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

11、不好的东西直截了当先说,把好的东西留在后来说,因为人会记住最后说的话;如:你长了青春痘耶,不过还是挺漂亮的!假设先说好的再说不好的:你长得很漂亮,就是长了几颗青春痘!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我说我绝对不怀疑你是爱孩子的,我绝对相信你希望孩子好,不是你的想法错了,是你的做法错了,就我很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但是,我为了让孩子成为好孩子,我就每天批评他,你这不好,你那不好,哪都不好,你要向人家那孩子一样,那就是好孩子了,那孩子呢就觉得在家长眼里,自己一无是处,要想成为那个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有好大的距离,自己没有把握,家长也没有给他指出来。如何成为那个好孩子,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自己就是爸爸妈妈不喜

12、欢的孩子,那我只能这样,所以这孩子就会走向消极的方面,走向消极方面的结果,其实是由于我们对孩子,不恰当的批评指责和贬低造成的,并不是我们不爱孩子造成的。爱孩子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一个家长特别爱孩子,觉得孩子需要吃牛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这个家长,就一直喂孩子牛奶,这个孩子长成多大都也是喂牛奶,而且只要这孩子渴了就会喂孩子牛奶,饿了,也喂孩子牛奶,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当然这个家长不是说不爱他的孩子,只是他喂奶的方式有问题。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委屈,那么爱这个孩子,结果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还有你比如说,一个好的母亲什么样子,好的母亲应该特别爱孩子,爱孩子应该怎么样呢,应该特别照顾孩子,照顾

13、孩子应该怎么样呢,就替他做一切事情,现在我们好多母亲,把母亲做到极致,把我能帮孩子做的一切都做了,然后我们抱怨,这孩子什么都不会,我们抱怨这个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孩子觉得很委屈,孩子说,我并不是什么都不可能,我并不是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只是我什么都没有机会做而已。我什么都没有机会做,我也自然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妈妈说是很爱这个孩子,就替孩子做了一切,而孩子最后无能,妈妈说,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无能的孩子呢?实际上这个孩子就是由妈妈什么都替他做,培养成为无能的,所以我们要经常问问,我是爱孩子,我这样做对孩子有用吗,是适当的方法吗?第三、 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传给孩子正能量。大家想想我们每天早上

14、醒来的时候,是先打开额头上这两个洞然后再醒呢?还是先醒来然后再打开这两个洞的,不管是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醒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比如:好烦哟!又要上班了!好烦哟!又要上学了!想象一下带着这些负情绪去上班,效果怎么样?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心的事情,这样不顺心的事情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那当我们跟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这些不顺心的事情的影响。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是孩子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惹得我生气,还是我自己生的气转移到孩子身上。一个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不迁怒的人。什么叫迁怒呢?就是我在这

15、生的气,发到那儿去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所谓迁怒的例子:(踢猫效应)请记住:当人的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人的智商是下降的对智商下降的人,最好的办法是:第一、让他的身体离开;第二、把他的看点引开;第三、给他新目标;所以我们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不迁怒的人,就是我们生了气,我们生了谁的气,我们去解决跟谁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把跟A生的气,转移到B身上,这是一种很消极的生活态度,就是迁怒。这是从生活的意义上讲,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消极的生活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敢于面对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挑战和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家长,就更要注意了,是不是我把自己的火,自己的怨气

16、,自己的烦恼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在一些不太和谐,不太幸福的家庭一般会经常出现。夫妻之间有矛盾,婆媳之间有矛盾,这个父母,把这种家庭气氛的不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带给自己的委屈和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时候我们跟孩子,表面是在进行沟通,你怎么今天没完成作业啊!今天你怎么放学这么晚才回来啊?怎么今天你把那衣服弄脏了呢?表面上看是我们在教育和管理孩子,实际上是我们在向孩子,发泄我们的怨气和愤怒。这样的交流,这样的交往,这样的互动多了,孩子就觉得家长给自己的经常是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信息。可以不必重视。所以好的父母,我们归纳和总结了一下,真跟孩子沟通交流有效地父母,能够培养出好孩子的父母,我们姑且称之为好父母,好父母什么样?好父母就是:对孩子充分的尊重,能够接纳他,能够喜欢他,能够爱他,能够理解他,能够平等地对待他,喜爱和接受,不仅仅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也有勇气面对他的缺点,承认孩子自身的价值,而不好的父母,往往是忽略的这些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