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60472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高中数学【选修 21】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编人教版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距离利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距离问题,可以回避此类问题中大量的作图、证明等步骤,而转化为向量间的计算问题例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平面ABCD,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分析:由题设可知CG、CB、CD两两互相垂直,可以由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求解,就是求出过B且垂直于平面EFG的向量,它的长即为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解:如图,设4i,4j,2k,以i、j、k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由题设C(0,0,0),A(4,4,0),B(0,4,0),D(4,0,0),E(2,4,

2、0),F(4,2,0),G(0,0,2), ,设平面EFG,M为垂足,则M、G、E、F四点共面,由共面向量定理知,存在实数a、b、c,使得,(2a+4b,2b4c,2c)由平面EFG,得,于是,整理得:,解得(2a+4b,2b4c,2c)故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说明: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常不必作出垂线段,只需利用垂足在平面内、共面向量定理、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解出垂线段对应的向量就可以了例2已知正方体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与AC的距离分析:设异面直线、AC的公垂线是直线l,则线段在直线l上的射影就是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所以此题可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求解解:如图,设i,

3、j,k,以i、j、k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则有,设n是直线l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则n,n,解得或取n,则向量在直线l上的投影为n由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直线与AC的距离为向量的内积与二面角的计算 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第一章向量代数的教学中,讲到几何空间的内积时,有一个例题(见1,p53)要求证明如下的公式: (1)其中点O是二面角P-MN-Q的棱MN上的点,OA、OB分别在平面P和平面Q内。, 。为二面角P-MN-Q(见图1)。图1 公式(1)可以利用向量的内积来加以证明:以Q为坐标平面,直线MN为y轴,如图1建立直角坐标系。 记xOz平面与平面P的交线为射线OD,则,

4、得,。分别沿射线OA、OB的方向上作单位向量,则。由计算知,的坐标分别为,于是,。公式(1)在立体几何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是有用的。我们来介绍如下的两个应用。例1立方体ABCD-A1B1C1D1的边长为1,E、F、G、H、I分别为A1D1、A1A、A1B1、B1C1、B1B的中点。 求面EFG和面GHI的夹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 由于图2中所画的两平面EFG和GHI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交线,所以我们可以将该立方体沿AB方向平移1个单位。这样就使平面EFG平移至平面。而就是二面角G-IH-(见图3)。利用公式(1),只要知道了,和的大小,我们就能求出。图2由已知条件,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5、所以,而。因此,图3,即。解得, 。当然,在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之后,通过计算向量的外积可计算出两平面的法向量,利用法向量同样也可算出夹角来。例2计算正十二面体的两个相邻面的夹角的大小。解 我们知道正十二面体的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五边形,且在正十二面体的每个顶点上均有3个面围绕。设P和Q是两个相邻的面,MN是它们的交线(如图4),则公式(1)中的,分别为:, , ,因此它们均为正五边形的内角。所以。图4所以,由公式(1)知,或。因此,或。 如果不使用公式(1),要求出例2中的夹角的大小在计算上要复杂很多。利用例2的结果,我们可以容易地计算出单位棱长正十二面体的体积V。设单位棱长正十二面体的中心为O,则该十二面体可以切割成十二个全等的正五棱锥,每个五棱锥以该多面体的一个面为底面、以O为其顶点。设该正五棱锥为,从而可知:。再设的底面积为S、高为h,设为单位边长正五边形(即的底)的中心,A、B为该五边形的两个相邻的顶点,H为AB的中点,则, , 。仍设为正十二面体两相邻面的夹角,则。所以。但是,从而 ,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