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5770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7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21春人格心理学离线作业1辅导答案1. 酒精性遗忘症(Korsakoff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 ) A意识障碍 B记忆障碍 C虚构 D定向障碍 E嫉酒精性遗忘症(Korsakoff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A意识障碍B记忆障碍C虚构D定向障碍E嫉妒妄想BCD2. 在DSM-中,精神分裂症被分为( )。A.紧张型B.瓦解型C.残留型、未分化型D.偏执型参考答案:ABCD3. 下列哪一项与意识的定义无关?( ) A模糊的 B内容 C局外者 D自我觉知下列哪一项与意识的定义无关?()A模糊的B内容C局外者D自我觉知C意识一般指个体能够觉知(自我觉知)到的信息(内容)。即使有这个一般的解

2、释,意识仍然很难定义,所以认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4. 按照艾里克森(E.H.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A.依恋B.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自我同一性参考答案:D5.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动作再现过程D.强化和动机过程参考答案:ABCD6.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心理暗示的特点是_。 A挖掘潜能性 B非指责性 C积极性 D消极性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心理暗示的特点是_。A挖掘潜能性B非指责性C积极性D消极性ABC7. ( )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A.前意识B.意识C.无意识D.下意识参考答案:C8. 个案研究的优势不包括( )

3、。A.有助于启发新的理论观点的产生B.可记录非常独特的个体经验C.可大范围推广D.内容丰富翔实参考答案:C9. 同性恋的发生率远远大于人们的估计,据有关资料称,同性恋者可能占人群的3%10%左右,美国性学研究著名学者金塞曾把成人的性恋模式分为_级。A.5B.3C.7D.2参考答案:C10. 感知障碍表现为( )。A.认知上的困难B.对感知材料的歪曲C.感知错误D.感知活动动机的改变参考答案:ABCD11. 人格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包括( )。A.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式B.勒温的敏感性训练模式C.成就动机训练模式D.归因训练E.温斯坦的自我教育课程模式参考答案:ABCDE12. 自杀的预防已形成自杀三

4、级预防模式:一级预防目标在于降低自杀死亡率,二级预防重在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干预。三级预防是指防止曾经自杀未遂的人再次自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 行为障碍的心理学基本观点:_A.心理动力学观点B.行为(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观点D.认知心理学观点参考答案:ABCD14. DSM-IV依据临床表现的描述,将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群,共_种类型。A.11B.12C.13D.14参考答案:A15. 意志减弱的病人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脆弱,以及心情焦躁、情感脆弱,因此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这样病人就往往不能够把行动坚持到底,直至达到既定的目的。( )A.

5、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6. 目前国际上治疗阿片类成瘾最常用的方法是( )替代递减或维持疗法。A.美沙酮B.洛非西定C.可乐定D.丁丙诺啡参考答案:A17. 根据学习的归因理论,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 ),会产生自豪感。 A外部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 D内部因根据学习的归因理论,如果个人将成功归因于( ),会产生自豪感。A外部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 D内部因素D韦纳认为,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18. 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的言语中枢称为( )。 A威尔尼克区 B布洛卡区 C角回 D

6、艾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的言语中枢称为()。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角回D艾克斯勒中枢A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位于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B项,布洛卡区是言语运动中枢,位于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与表达言语有关。C项,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与理解书面言语有关。D项,艾克斯勒中枢是言语书写中枢,位于布洛卡区上方。19. 个体的潜能属于现实自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0. 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心理气氛分为和谐型、_和_3种。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心理气氛分为和谐型、_和_3种。一般型$冷漠型21. 荣格认为

7、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个性化过程。在这种个性化的过程,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格因素,这就是( )。A.本我B.自我C.超我D.意识参考答案:B22. 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马斯洛对需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越基础,对人的影响也就越大。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此阶段人类寻求潜能的充分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基本需要。 (1)

8、马斯洛需要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任何一种需要浮现于意识中的或然性,取决于更具优势需要的满足或不满足状况。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并自行组织去充实机体的各种能量;不占优势的需要则被减弱,甚至被遗忘或否定。当一种需要被平息,另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就会出现,转而支配意识生活,并成为行为组织的中心,而那些已满足的需要则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 人类的需要是一种似本能需要,这是一种内在的潜能或固有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所决定的。因此人类的需要,即使是最基本的对食物的需要,也与动物有很大区别。需要的层次越高,其

9、表现和满足就越依赖于外部条件。需要的层次越高,与本能的区别就越鲜明,似本能的性质也就越突出。需要层次越高,其变异性、可塑性也就越大。 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高级类人猿也许有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则是人类独有的。即是说,越是高级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但高级需要也不是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的。这种需要的满足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产生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因而,高

10、级需要也称为成长性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自我实现。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极少数,仅为1%。 (2)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看成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这对于人们深入理解人类的需要是有启发的,并且该理论在教育、管理等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受到诸多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虽然马斯洛用“似本能”来代替“本能”的概念,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因而错误地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 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

11、能和价值,但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谈论所谓自我实现,个人的自我实现应当与理想社会的实现紧密地结合起来。 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他强调的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用临床法局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和行为主义者用实验法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进行整体分析,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这类研究在信度和效度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3. 阿

12、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所支配,人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力求优越。(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5. 所谓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后天影响下,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人格结构的缺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6. 何为依恋?早期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关系?何为依恋?早期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具有怎样的关系?(1)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另一个主要照料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

13、一种倾向,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依偎和跟随等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是一种双向情感交流过程。 (2)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在解释早期依恋的作用时,内部工作模型认为,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传递性模型认为,依恋具有传递性,幼儿早期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在他们长大为人父母时,也更容易形成与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即依恋影响未来的抚养关系。研究发现,形成非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出现内化或外化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比率远远超过了形成安全型依恋

14、的幼儿。 27.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化学因素:( )A.自体中毒假说B.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C.生物胺的代谢异常假说D.遗传因素参考答案:ABC28. _则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学因素,是心理学因素赖以形成和出现的根源所在。A.社会文化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遗传因素参考答案:A29. 情境测验不是指在控制情境下观察受测者行为的评估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0. PTSD的中心症状是( )。A.警觉性增高B.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C.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D.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参考答案:C31. 荣格认为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思维意识化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2. 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