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576175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要求1. 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为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化校园的目标。1. 建设以高速校园网为基础、覆盖全校主要楼宇及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满足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校园服务一卡通系统等的要求。2. 建设覆盖全校楼宇及室外空间的通讯网络,满足实现有线及无线通讯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播放系统、校园安保监控系统等的要求。围绕“所有的硬件建设应该围绕学校应用”的原则建设数字化校园,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内涵。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色,营造科学、规范、先进

2、、合理、简捷、实用的网络环境,搭建合理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以网络教学为中心平台的完善的网络应用体系,通过选用相应的网络设备和软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3.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保证建成后的新校区能适应21世纪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4. 系统设计应立足于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按照以人为本,按需设置,量体裁衣的方针,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的扩容方案和远期的发展规划。5. 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

3、6. 系统配置应采用有长期动态寿命的产品,回避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产品。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也能适应科技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7. 实现各个子系统有机互联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8.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的同时,应本着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2. 相关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

4、收规范3、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GB/T50314-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5、DBJ13-31-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6、DB32/365-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7、DB32/366-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8、DB32/T367-1999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9、DB32/181-1998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10、DBJ08-47-95智能建筑设计规范11、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2、GB6510-8630MHZ-1GHZ音和电视信号的电视分配系统13、GB104081-89入侵探测器通用

5、条件14、GB104086-91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15、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16、GA/T74-94安全防范通用图形符号17、GB/T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18、GB15207-94视频入侵报警器19、GB12633-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20、GA/T70-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21、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2、GBJ12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23、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24、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GBJ93-86工业自动化仪

6、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GB50174-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27、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8、BG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9、GBJ16-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0、GBJ116-88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31、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32、GBH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GBJ50166-82火灾自动报警设计及验收规范34、GYJ25-86广电部厅堂扩声系统指标标准35、GBJ19-87米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36、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规范37、GB8566-87计

7、算机软件开发规范38、GB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39、DBJ08-83-2000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40、GB12504-12509-90计算机软件开发质量及配套管理计划规范41、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42、GB2887-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43、EY1997-99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44、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5、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46、ISO/IEC11801-95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10BASE-T100BASE-T1000BASE-T50、RS232X.21、RS442异步、同步传输标准51、ANSI/EIA/

8、TIA568A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52、ANSI/EIA/TIA569电信通道及空间的商务建筑布线标准53、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以上规范如有更新请按新标准)3. 综合布线系统3.1. 系统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影像和其它信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是建筑物间和建筑物内的传输网络,它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施的应用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它不但要满足数据、语音、动态与静态等图像信息的传输要求,还要满足包括电子信箱、语音应答、可视图文、图像、数据业务通讯等传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必

9、须具有较高的通讯带宽,以满足校内对计算机网络及各类通信设施的组网的要求。要求综合布线相关产品按最新标准配置,系统主干支持百兆、千兆以太网技术(将来可扩展万兆),百兆桌面。3.2. 系统组成?工作区(WorkArea)子系统。?水平(Horizontal)子系统。?管理(Administration)子系统。?垂直干线(Backbone/Riser)子系统。?设备间(Equipment)子系统。?建筑群(CampusSubsystem)子系统3.3. 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的物理结构,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形拓扑结构。?模块化: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在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采用积木

10、式的标准件,方便将来的管理和使用。?扩充性:方案应采用树状星型结构,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发展的应用。通过跳线和不同网络设备的跳接,实现各种不同逻辑、拓扑结构的网络架构。?可靠性:在设计中,要求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所使用的模块、线缆,要求能够满足大厦网络长期使用的要求。?经济性:选择满足应用要求、性价比最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采用全开放式的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可兼容不同厂商和不同的设备,同时能够通过不同的传输介质,传输话音、数据、图像、视频信号、控制等信号,并支持目前及今后所有的数据、话音及控制设备厂商的应用系统。能够支持千兆速率的数据传输,支持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

11、DDI等网络及应用。3.4. 系统布线要求数据主干为光纤,支持万兆以太网;语音主干为大对数电缆。水平布线为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部分水平布线为千兆光纤到桌面。光纤产品接头要求使用融接技术。各级光缆考虑各个系统的应用。校园网数据主干选用多模或单模室外光缆,采用2根48芯松套型、中央束管式光缆。语音主干采用五类大对数室外电缆。主干线缆应考虑未来使用情况作预留,并采用地下管道方式进行敷设,并做好路由标志,线缆应作好保护。3.5. 网络测试要求?电缆测试:用FLUKEDPS400诟用电缆测试仪器;?传输信道测试:测频谱带宽、传输速率、误码率等,频谱分析仪器、误码测试仪;?网络测试:测网络规程、性能、安

12、装测试、维护、故障诊断等。4. 综合管网设计4.1. 设计要求室外管网系统覆盖整个校区各楼宇、广场之间。充分考虑系统的管线扩展需要,在道路两侧及学校各主次入口均留有接口,以便扩展。弱电系统室外部分主要包括光纤和铜缆部分,涉及的系统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一卡通系统、综合安保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系统线缆。这些系统根据应用的不同,系统结构为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不同拓扑结构。4.2. 管线要求室外管网采用钢管或重型PVCt做套管,内穿PE子管的方式进行敷设,敷设深度不浅于700mm除过路管,入户管采用钢管且用混凝土保护外,其它用重型PVCt,管径均为100mm。子管用PE

13、32/28PE管,一根套管穿5根子管,这样便于各个子系统分管穿线和日后系统的扩容。钢管与PVC管,管拐弯处及交叉处均预留弱电井,弱电井内径为600*600,相邻两个井间距不得超过60m,进机房弱电井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时,基本考虑为弱电各个系统走各自的路由,基本保证各个系统专管专用,防止互相干扰;根据各个系统结构不同,可采用单孔管、多孔管及格栅管。5.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应着重考虑未来校园网的教学运用,建设应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遵循实用、可靠、先进、安全的设计原则。主要实现以下功能:INTELNE根入、内部办公自动化、对外信息发布、远程视频会议、IP、电子邮件

14、、视频点播、网络分配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无线网络接入及覆盖。网络布点:包括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宿舍等;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无死角)5.1. 设计目标根据新校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特点,在建设新校区校园网络时,应考虑:?校园网中心和汇聚交换机:为多层交换机,有足够的、丰富的端口可进行网络互联。背板带宽、多层交换性能、VLANJ持数要满足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对网络系统访问的需要,并保持在相当时期内的先进性。其它各交换机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与选型,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系统的先进性。?服务器及网络服务系统:实现WWWE-mail、DNSFTR数据库、计费等基本网络应用系统以及校园应用系统服

15、务。?综合网络管理:要求能够实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部分工作站以及应用系统的网络与系统管理;?网络计费:实现校园网级的计费管理和基于帐号的管理,用户实时计费与扣费,无用户数限制;同时可以和统一身份认证等校园级应用系统平台整合。系统不应该成为校园网出口的瓶颈。?全面的系统安全:应对校园网进行全面的系统安全设计,包括防火墙、网络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数据容灾等。?无线接入:符合802.11b/g协议的无线接入方式,至少应当覆盖图书馆、报告厅、操场、食堂等人员流动区域。?为了满足提供校内用户的公共存储使用的需求,需要建立大容量的SAN架构的光纤存储系统,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校园应用系统服务。?建立校园级的IDC中心,以改变校园的管理模式,实现应用平台的硬件设施集中到一个数据中心内统一管理、维护,同时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建设的各核心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各应用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