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57600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1实验动物环境可分为:外环境。是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周边环境。如气候或其他自然因素、邻近 的民居或厂矿单位、交通和水电资源等。内环境。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内部的环境。内环境又细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前 者是指实验动物的饲养间或实验间的整体环境状况;后者是指在动物笼具内,包围着每个动 物个体的环境状况,如,温、湿度,气流速度,氨及其他气体的浓度,光照,噪音等等。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健康和质量,以及对动物实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高等 级的实验动物,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和恒定。因而,对环境条件人工控制程度越高,并符合标 准化的要求,生活这样环境中的动物

2、,就越具有质量上的保证,一致性的程度就越高,动物 实验结果就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使同类型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较的意义。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及其控制:气候因素。包括有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等。 普通级动物的开放式环境中,主要是自然 因素在起作用,仅可通过动物房舍的建筑座向和结构、动物放置的位置和空间密度等方面来 作有限的调控。在隔离系统或屏障、亚屏障系统中的动物,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对上述的 因素予以人工控制。在国家制定的实验动物标准中,对各质量等级动物的环境气候因素控制, 都有明确的要求。理化因素。包括有光照、噪音、粉尘、有害气体、杀虫剂和消毒剂等。这些因素可影响动物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

3、及生殖机能,需要严格控制,并实施经常性的监测。普通级动物要在适当 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予以监控;尤其是清洁级以上等级的动物,应通过实验动 物设施内的各种设备,按国家颁布的各个等级标准,严格予以控制。生物因素。是指实验动物饲育环境中,特别是动物个体周边的生物状况。包括有动物的社群 状况、饲养密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状况等。例如,在实验动物中许多种类,都有能自然形成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群体的特性。对动物进行小群组合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不同种之 间或同种的个体之间,都应有间隔或适合的距离。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确 的要求,动物等级越高要求越为严格。国家标准规定,亚屏障系统设施内

4、空气落下的菌数少 于或等于12.2 个/皿时,屏障系统2.45 个/皿时,隔离系统0.49 个/皿时。2对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条件,国家有标准化的规定,检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 六速度、梯度压差、空气洁净度、空气落菌数、氨浓度、噪声、照度和换气量等。环境检测的项目 空气洁净度的指标包括有:空气落菌数,是检测空气生物洁净度的指标,用血琼脂培养基, 置于被检房舍的空间,暴露30 分钟后,计算培养基上的落菌数;尘埃粒子测定,是空气洁净 级别的指标,10-20 平米的房间布点3-5 个,用专用仪器测定,数据作统计分析。此外还有下列七项指标的测定:温度、湿度测定,包括日温差、温湿度的均匀性等;气流

5、速度测定,使动物处在合理的风速区域;换气次数,测定送风口或出风口的风速,然后参照 风口面积和房间容积计算;静压差测定,用压差计测定设施内各区域的压差,分析设施内气 流走向的合理性;噪声测定,用噪声计,选离墙壁1 米,距地面1.2-1.5 米的测点测定;照度测 定,常用仪器是照度计,采用多测点测定,检测光照的均匀性;氨浓度测定,该检测项目通常是在设施运转后进行的监测项目,反映室内的换气情况、动物的合理密度和设施的管理水 平。实验动物设施的维护实验动物设施的各项环境指标是通过是相关设备的运转来实现及维持的,环境指标值无时 不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对设施的环境监测和维护,是实验动物设施经常进行的工作。日

6、常维 护的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空气过滤系统的维护,系统中有初效、中效和高效三级过滤,过滤材料在工作时会沾染粉 尘,逐渐造成堵塞,而影响设施内的空气质量。初效过滤材料应2 周至3个月更换一次,过 滤材料经清洗、干燥,可重复使用;中效材料3至18 个月更换一次,经清洗、干燥也可重复 使用;高效材料一般1-3 年更换一次,一般不重复使用。材料更换的次数取决于空气使用量 和周围空气的质量。勤换初效和中效材料,可减少对高效材料的更换,因为更换高效过滤材 料会在一定时间内造成设施内环境因素的不稳定。空调系统的维护,空调系统主要控制温、湿度两个重要的环境指标,空调的热交换部件要 经常清洗,并要经常检查制冷剂

7、有否泄漏,自动控温装置是否有效。灭菌系统的维护,注意高压灭菌装置和饮水灭菌系统是否有效,要经常监测,不可疏忽大意。 此外,还有传递窗的紫外线灭菌是否有效,传递渡槽的消毒液要及时更换等一些日常的维护 工作也不能忽视。总之做好设施的维护工作,反映了设施的管理工作水平,要健全制度,建 立岗位责任,在管理上下功夫。3.实验动物的房舍设施这里指的实验动物设施是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称,是为实现对动物所需的环境条 件实行控制目标而专门设计和建造的。实验动物设施依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各个功能 区域,各自有不同的要求。实验动物设施的等级及其规划结构要点按照“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国家标准(1994)规定

8、,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为四等,控制 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开放系统、亚屏障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开放系统通常为单走廊专用房舍,采用自然通风或设有排风装置,有防虫、防鼠设施,要求笼具和 垫料消毒、使用无污染的饲料,人员进出有一定的防疫措施。这类设施仅适用于普通级动物。 该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区域:前区,包括检疫室、办公室、休息室等;控制区,包括动物饲育 室、或动物实验室、清洁走廊、清洁物品储存室等;后勤处理室,包括污染走廊、洗刷消毒 室、污物处理设施等。人员、动物和物品原则上按:前区-控制区-后勤处理区的走向运行。亚屏障系统又称为清洁级屏障系统,用于清洁级动物的饲育。一般设双走廊,也有用层流架作清洁

9、级 屏障系统。其设施的结构及设备配置要求都与屏障系统大体相同,只是空气洁净度只要求达 到 10 万级,管理上要求稍低于屏障系统,故称之为亚屏障系统。也分三个区域,即清洁区、 污染区和外部区。清洁区包括动物饲育室或实验室、清洁走廊、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储存 室、检疫室等;污染区包括污染走廊、洗刷消毒室等;外部区包括接受动物室、饲料加工室、 库房、更衣淋浴间、办公室、值班室、机房、焚烧炉等。结构通常是双走廊,凡进入清洁区 的人员、动物、和物品,甚至空气和水都要经过相应的处理,保证该区域不受微生物的侵染。进入清洁区的人员、动物和物品要分别遵循一定的运行路线:1.人员:更衣-淋浴-更衣-清洁走廊-饲养

10、室或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洗刷消毒室-更衣-外 部区域。2.物品:包装-高压消毒(已包装消毒的可经传递窗,清结笼具经有消毒液的渡槽)-清结准 备室-清洁物品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包装处理)污染走廊-外部区域。3.动物:动物(带专用包装)-传递窗-检疫室-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实验后或生产 供应)-(经包装)污染走廊-外部区域。屏障系统主要是用于SPF级动物的饲育。有正压屏障构造、负压屏障构造(生物安全屏障系统)也 有用层流架(正压/负压)或隔离器作SPF级屏障系统。屏障系统设施,要求与外界隔离, 空气经三级过滤净化后才进入屏障设施之内,空气洁净度为10,000 级。除生物安

11、全屏障系 统为负压以外,通常应保持为正压,且不低于20-50Pa;出风口设有防空气倒流装置。屏障 系统设有清洁和污染走廊,进入系统的笼具、饲料、饮水、垫料、器械等一切物品都要经过 严格的消毒灭菌,人员进入要经淋浴、更衣,使用专用的服装,进入的动物要有专用包装, 也经严格的消毒处理。系统内的人员、物品和空气等采用单向固定的流通路线,有呼吸系统 疾病和皮肤病的人员不能进入系统内。结构要求和进入系统内的人、动物和物品的运行等与 亚屏障系统基本相同,但要求更为严格。隔离系统主要设备是隔离器,分有正压和负压隔离器。隔离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隔离系统, 用于饲养SPF动物、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隔离器可置

12、于亚屏障系统或开放系统内运转,如 在开放系统内,则要严格控制系统内环境的温、湿度。操作时,工作人员只能通过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来进行饲养或实验。物品是通过包装消毒 后,由灭菌渡舱或传递窗传入;动物是经由无菌剖腹产的方法进入;进入隔离器的空气,应经 高效过滤,保证隔离器内空气洁净度达100级,无菌并维持正压状态。根据实验需要也可维 持负压状态,但需要配置空气排放装置,保证空气排放符合标准。另外,对实验动物设施的房舍设施的建设,如: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走廊及空气 净化调节设备与送排风系统等都有详细的要求,例如:地面要求平而不滑,一般不设排水口; 墙壁要求保温和隔音,墙涂料耐酸碱,易于消毒清洗;

13、有压力梯度的系统,门应开向压力高 的一侧等。总之,设施建设是从质量控制要求的角度,考虑到操作和成本等因素来提出相应 的要求。小白鼠俗称“小鼠”、尖嘴鼠,由于颜色纯白而得名。我国饲养小白鼠历史最早,据记载, 公元3071641年就有人捕获野生小鼠进行饲养,并作为古代僧侣们的祭物。据资料介绍, 从 18 世纪开始,小鼠开始成为实验动物,有的也进行观赏饲养。小白鼠一、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学地位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我国目前 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又名昆明种。 50年代 由昆明引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后输送到

14、全国各地饲养。(二)形态特生小白鼠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一般人们把它分为普通常用小 白鼠和满足特殊需要的特种小白鼠两种。特种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 肌肉萎缩病鼠等。有的将小白鼠根据不同杂交方法和获得遗传特性而划分为近交品系、突变 品系、远交和杂交群等。 1972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小白鼠近交系已有250多个。各品种 小白鼠形态特征略有差异,但基本上相差不多。普通小白鼠体长约8 厘米,尾略短或略长于 体长,面部尖实,嘴前部有长长的触毛,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嘴尖,被毛有纯白色和 白斑色。 90日龄昆明种小白鼠,体长9 1 1.0厘米,一般雄鼠大于雌鼠

15、,尾有四小白鼠经过 人们无数代的定向选择,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改变,环境适应性较差。如果把它们放回到室 外环境,往往会因缺乏竞争力而难以生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白鼠,胆小怕惊,温顺, 较易捕捉。当它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夜间比白天活跃,喜群居。白日常集群而卧, 下午45 点钟以后活动加强,尤其在晚上更加活跃。当人在晚上进入鼠舍,即可听到小鼠 不停地活动与啃咬所发出的沙沙响声。小白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 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夏季温度过高常影响种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生长发育。冬季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种鼠的生长繁殖,且易发生多种疾病。小白鼠最适宜的室温是 182

16、2C,相对湿度为5060%时较理想。此外,小白鼠尚有在干燥角落营巢的习性。白化小白鼠怕强光,在比较强烈光照下,哺乳母鼠易发生神经紊乱,可能发生吃仔鼠的现象。 受到噪音的刺激,也会吃仔鼠。雄鼠好斗,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常发生互斗咬伤。雄鼠 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征,是引起饲养室内特殊臭气的原因。小白鼠为杂食性动物,可供 利用的饲料很多,但作为实验动物饲养,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白鼠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来制 定合理的日粮标准。健康小白鼠一般能活存18个月至20个月,最长的可活至二年半。但年 老的小鼠常体弱毛稀,多死于各种疾病,尤以肿瘤为多。(一)饲养设施 经过长期入工饲养的小白鼠,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不耐冷热,要求生活在清洁无尘,空气新 鲜,温度在1822C,相对湿度5060%,噪音85分贝以下,氨浓度20PPm.通风换气812 次/小时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