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57521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我校部分教师也曾自发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往往热热闹闹讨论半天,发言的、汇报的、执笔的还都是强势学生,弱势学生在小组中更加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并未有效地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并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让教师掌握合作学习方法,进而在课堂中有效地使用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于是,决定在我校原先部分教师自主试验所总结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宜川中学的经验,在四年级以上所有基础课课堂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管理试行自主管理。一

2、、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培训2012年第二学期初,我们先由教务处牵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校本研修方式,利用两周时间,对四至九年级基础学科的53位教师进行了合作学习校本研修培训,让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掌握合作学习方法。(一)研修活动的设计 为了让教师真实地感受与体验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我们将53位教师按学段、学科为原则分为九个小组,每组五至六人,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同时明确提出本次研修活动的主要任务,即理解合作学习的六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合作学习?为什么要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要素是什么?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哪些?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如何评价? 为了使本次研

3、修活动取得实效性,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参研人员、研修模式、研修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二)研修活动的过程、方法、成果。本次研修活动采用先个体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共享的方式。1. 个体学习与体验。 个体学习安排一周时间(两天听课并学习文本材料,三天回答问题)。首先组织教师观摩了本校合作学习应用的比较好的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九年级李香老师的语文课、乔志慧老师的数学课)和观看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杨敏老师的数学录相课,然后给教师印发了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基于“米的认识”的解读(载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8期)的文本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听课、学习文本

4、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思考,回答上述六个问题,并将答案写出来。其目的是让教师表达自己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观点。在答题的三天时间里,小组长分别检查本组教师的学习情况,对答题有困难的教师组织同组教师互相帮助。三天中,所有参加研训的教师都对上述六个问题写出了自己的答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四天时间,即在这4天内各小组自由安排时间组织本组教师讨论上述六个问题并形成共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明确的责任分工,另一个是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即“同学”。首先是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梳理大家的观点并形成文本材料,交流后交回教务处存档;推选

5、一名报告人,负责交流时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其次是同学,即在分工完成各自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与讨论,最终力争达成共识3.交流与共享。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三节课时间进行集体交流与共享。这一环节首先由9个小组分别报告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和上述六个问题的基本观点,然后全体参研教师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广泛的交流,大家基本上对上述六个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和观点。问题一:什么是合作学习?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个小组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两个关键点认识比较一致,即首先这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次是“分工与协作”。就是说,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分工与协作来开展的一种学

6、习活动。它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第三组(初中语文组)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在一般表述后又结合学校采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表述。问题二:为什么要倡导合作学习?对于这一问题,个小组均是从合作学习的意义的角度予以阐述。集中起来有三点:一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培养学生兴趣、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三是.在教学活动中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参与、体验学习活动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相互合作。以上三条完全与“三维目标”相吻合,“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个别组对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更高,他们认为:“不应把小组合作学习

7、只能看成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应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新的人生态度”。问题三:合作学习的要素是什么?关于合作学习的要素,各小组的认识不尽一致且差别较大,个别组认为有两个要素(相互依赖、个人责任),大多数组认为有五个或六个要素,而且具体的表述又不尽相同,为形成统一认识。笔者认为如果合作学习的要素过多的话,就难以把握,甚至抓不住重点,这样就如同没有要素一样。合作学习中应主要抓住两个要素:“分工”与“同学”。“分工”就是按一定的规则给小组内成员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基础;“同学”就是让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而非独自学习,这是合作学习的目标、方法、过程。这两个因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

8、关键。问题四: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哪些?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标准或维度下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各小组普遍认为目前应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分组后要注意小组的建设和文化管理,特别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训,使小组长在合作学习扮演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师助教的双重角色。第三组还特别提出“应把握合作形式的科学性、合作目的和责任的明确性,合作内容和时间的恰当性,合作环境的创建性”。问题五: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方法?这是一个实践性的研究内容,因而目前理论界较缺乏相关的研究。个小组根据不同学科的课

9、堂实践提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归纳起来,基本趋向与“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互相评价”这样一个流程。另外,大家还认为,在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中,需要把握以下五点:一是.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活动的任务是什么;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教师活动进行及时调整;三是.合作学习要有明确分工.(由教师分或小组长分),让每位学生都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四是.共同学习,达成共识,经验分享;五是.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和社交技能。问题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

10、?关于评价问题,各小组基本达成共识。首先,在评价方法方面,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课堂发言、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作业情况等),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次,应建立严格的小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制度的落实,逐步形成“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也就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三)研究活动的反思。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校本研修过程中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掌握合作学习方法的活动,其意义有:一是通过合作学习使教师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即对合作学习的六个基本问题的认识,这些认识可以增加教师相

11、关的知识,转变其观念,进一步形成教师关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二是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使教师参与、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自己掌握一定的合作学习方法,而且能够学会如何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进而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关于合作学习的六个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听讲座的培训方式,六个问题用两到三小时的时间,可以让教师听到主讲者传递的更多的信息,所谓学到更多的内容,但这是被动的学习,是自上而下的传述,教师从中接受的只是相关的知识,而已讲授法的形式讲授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此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让教师掌握合作学习方法,使教师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有一定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确实体验

12、到了真实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参与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发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所在,进一步深化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增强使用合作学习的信心。从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和形成的相应观点以及活动后教师的反馈方面都可以看出此次活动良好的效果。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学到了个体独立学习、表达与倾听、分工与协作、参与与体验等学习方法。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在教师校本研修活动中让教师掌握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同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次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培训方案,安排合理,实施到位。参加研修的教师由于需要性强,所以学习态度端正,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整个活动过程无一人旷缺,均能够按时

13、完成学习任务、各个学习小组分工明确、小组合作组织的井然有序,效果良好。当然,本次研修活动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个别教师自主学习环节的回答问题时,有抄袭别人答案的情况,还有个别小组组内合作研讨不够深入,小组反馈交流材料由一人包办完成。二是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方法(问题五)的讨论不够深入,特别是两节观摩课后没有让做课教师说课,致使听课教师对两节课只知其型,不知其所以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环节的效果。为此教务处组织数人(5人)分别深入参加研修教师的课堂,与教师一同研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四至九年级的有效实施。二、 我校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

14、组织方法 (一)分组方法我校现在分组方法均采用“异质分组法”,即将全班学生按照总成绩按照1、2、3、4、5、6、7、8、9、9、8、7、6、5、4、3、2、1的分组方法分为9组,每组6人,组内再按成绩高低分别编为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5号同学、6号同学。每一学期根据上学期成绩重新分组、重新编号。这样分组,后边的组,特别是9组同学感觉处于弱势,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分组法,只是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多关注后边的组,以达到均衡。 (二)评价方法 1、建立评价评比制度 小组评价评比制度由教务处提供参考,科任教师根据本班、本科目的具体情况制订。例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三班的评价评比制度如

15、下: (1)课堂积极回答问题:一号同学每人次奖励0.1分,六号同学回答问题每人次奖励0.6分,其他依次类推。 (2)老师抽查不能完成,一号同学扣0.6分,六号同学扣0.1分,其他依次类推。 (3)周周清,不能清的,每人次扣组内1分;第二周复清仍不过关者每生组内加扣1分。 (4)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每人进步一名奖励1分,退步一名扣0.5分。 (5)作文、作业每获得一次优或表扬一次奖一分,每通报批评一次每人次扣1分。(6)每周安排两个组长负责考评,9个组长依次轮流。考核组长如果有弄虚作假现象,经核实取消该组本学期考核资格。(7)由考核人周周合算,结果于教室公布栏公布。并且获得1、2名的组,可对8

16、、9名的组提出惩罚措施:代替值日、买书等,买东西人均不可超过2元。(8)考核每进入一次前2名,晋级表上给该组填1个星;累计达到6星,则添1个月亮。达到1个月亮,则给组内每个组员奖励一本书。 2、课堂评价、课外评价、周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科评价、班级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做到严格评价、及时讲评,力争通过评价、奖励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化。课堂评价由考核组长和科任教师同时进行。考核组长依据科任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各小组组员分别进行量化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组进行反馈、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先进行随机抽查(抽查应倾向于4、5、6号同学),然后后让其他组补充、纠错。随机抽查环节可以督促组内成员人人努力,各尽其责;补充纠错环节可以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