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57462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上)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3-03-01 08:04 编者按:中国石油的管理提升,不光是在油气勘探生产等主营业务上做文章,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提高各业务的管理水平。“三大一统一”,即大安保、大后勤、大环境,统一协调管理。这是中国石油针对伊拉克特殊环境运筹的战略应对举措,也是中国石油81个海外项目中,唯一在伊拉克成功运作的创新管理体系。作为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石油在伊拉克的首个项目,艾哈代布项目不断探索在敏感地区国际化作业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于硝烟战火

2、中启程,项目建设高峰期,28个共建单位,2200人。4年间,与“后战争状态”并行的中国石油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创新实践“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其中大安保模式,为确保中方员工人身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兑现了不因恐怖事件造成中方人员伤亡的承诺。人本关怀,做有尊严的项目随处可见的坦克残骸,荷枪实弹的美国大兵。2008年年底,7名中国石油人踏上战后伊拉克土地。满目荒野,一派苍凉。几间被毁房屋,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狼叫。5平方公里区域,足足清理出能装5辆卡车的炮弹壳和未爆炸物。在距离巴格达180公里的瓦希特省库特市的一个废弃军营,艾哈代布项目“安营扎寨”。当时,伊拉克历经多年的战乱和制裁,不仅石油工业已经凋敝

3、,而且社会动荡,恐怖袭击事件频发。2009年3月17日,项目总经理陈镭等一行3人,在从基尔库克拜访业主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NOC)返回巴格达途中,遭遇路边炸弹的袭击。剧烈的爆炸冲击波使他们乘坐的防弹车严重受损。这是中国石油人在伊拉克第一次感受死亡威胁。同年10月25日,巴格达连续发生5起汽车炸弹爆炸。这是2003年以来,伊拉克死伤最多的一次恐怖袭击。其中最近的一起,离艾哈代布项目巴格达办事处所在酒店不足50米。爆炸瞬间,办公室玻璃震碎,天花板垮塌“由于预案到位,并且房间安装了防爆膜和防弹钢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亲历者艾哈代布项目巴格达办公室主任张军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种种险情虽说意外

4、,却在意料之中。早在项目运筹阶段,针对伊拉克高危作业环境,集团公司便从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发挥中国石油整体优势考量,提出前瞻性的大安保、大后勤、大环境和统一协调管理的“三大一统一”。艾哈代布项目在实践中摸索深化,对于这一体系予以深层解读:安保是根本、环境是基础、后勤是保障,统一是关键。四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大安保核心理念,即最大化地保证海外员工生命安全,把以人为本的关怀惠及到项目建设者。这,也切合艾哈代布项目始终倡导的理念做有尊严的项目。集约化管理,构建一体化安保体系按照“三大一统一”战略部署,“大安保”即搭建起伊拉克政府、项目和中方各参建单位一体化的安保防恐体系,做到信息畅通、预警及时、防范

5、有力、应急有序。概念看似简单,行动起来却非易事。一方面,艾哈代布油区因历史和地理原因,安保形势异常复杂;另一方面,“大安保”是新生事物,毫无经验借鉴。“大安保”实施之初,也并不为当地政府理解。当地政府认为,油田安保工作有石油警察负责就足够了。事实证明,这种复杂局势下的国际项目安保,绝非等同于普通安防保卫。艾哈代布项目在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下,得到警方、军队、防暴安全部门等多元化安保力量支持。从巴格达到库特,如搭乘飞机只需30分钟。巴格达去库特的公路曾是美军攻打巴格达的路线之一,公路边每隔不远就会看到英阿文书写的“死亡公路、快速通过”的指示牌。如果项目建设人员频繁往返于这条“死亡之路”,潜在的风险

6、可想而知。艾哈代布项目启动之初,即建立了“北京巴格达库特”三点一线的全闭合动迁体系。每周巴格达至油田现场的往返包机,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员工陆路出行的安保风险,也提高了人员动迁效率。从人员动迁到陆路运输,从安保响应到应急预案艾哈代布项目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安保系列方案,逐步细化大安保管理范围、流程、责任和义务。覆盖所有中方参建单位的大安保体系,既做到有章可循,也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资源集约化管理路径。依托“三大一统一”体系,艾哈代布项目构建了营地、井场、油田中心处理站(CPF)等区域完备的物理安保防护网,形成多层面立体化的“护卫城堡”。然而,伊拉克安保局势充满变数。2011年以来,伊拉克恐怖分子袭击

7、油田设施事件增加。项目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安保策略和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汽车炸弹防御措施,引进爆炸物检测仪;CPF增设了反恐路障机、防闯入系统等安保硬件,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安保系数。值得一提的是,在着力构建安保体系的同时,安保要素也贯穿于艾哈代布项目建设过程。比如“井网一步到位、核心突破、周边滚动”开发策略,比如工程建设快打快收、最小化作业面等技术策划,都体现出项目创新安保管理的良苦用心。软环境建设,营造放心环境在艾哈代布项目,流行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安保,是看不见的安保软环境建设。艾哈代布油区内,村庄星罗棋布,很多百姓家中有武器。这无形中给安保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使油区和社区和谐共处

8、?怎样使社区居民成为反恐防恐的基本力量?和谐油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成为艾哈代布项目安保建设的重要内容。进驻艾哈代布油田现场的任何一个参建单位,都要签订艾哈代布油田公约和HSSE公约。项目制定的中方人员行为规范,细化到与当地人见面怎样问候、穿着注意事项等。这些成为入厂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监督指导相结合,奖罚分明,罚金公开,全部用于慈善基金,捐赠给当地社区或学校。艾哈代布油田的开发,成为油田所在地瓦希特省经济腾飞的引擎,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确保招工公平,艾哈代布项目组成由参建单位、伊拉克伙伴和省议会人员组成的招工委员会,统一各参建单位的招工政策和待遇,平衡各部落间招工名额。

9、在油田施工作业方面,充分考虑当地风俗。一次在钻井井位选址上,一个井场安保岗楼距离农户家门口距离过近。为了不影响农户正常生活,项目特意在岗楼四周加高土堆,重新修建。每年,伊拉克阿苏拉节、阿尔巴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艾哈代布项目营地大门口都会摆放水果、饮料、点心,供路过朝圣的民众食用。项目严格要求在此期间油田所有车辆必须减速行驶。每天,艾哈代布项目HSSE部门都组织三方联席会议,与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石油警察及时沟通,快速解决问题;定期开展优秀石油警察表彰活动,促进双方工作开展。大环境的营造,成功构建了与伊拉克各界的良好关系,形成较好的安保环境。一次,大庆钻探公司一名员工突发急病,石油警察一名中校带

10、队,一路护送到巴格达医院。中校说:“中国人是朋友,我一定要帮忙。”借助“大安保”的有效实施,在恐怖活动频发的伊拉克,在安保环境复杂多变的库特油区,艾哈代布项目启动至今,兑现了“不因安保事件造成中方人员伤亡”的承诺。对于中国石油中东发展战略而言,艾哈代布项目走出的这重要一步,具有开拓探索的重要作用,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透视(中)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3-03-05 07:52 800万吨油田规模,国内通常需要两三千人,艾哈代布油田项目管理团队不足百人。在“三大一统一”管理体系下,“小机构,大服务”的大后勤管理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小机构,大服

11、务2008年12月28日,巴格达伊拉克石油部长办公室。“你们又来访问了。”沙赫里斯塔尼不在意地说(时任伊拉克石油部长,现任伊拉克副总理)。“不是访问,我们前期建设小组正式启动开工了。”艾哈代布项目总经理陈镭答。“你们这几个人就启动工作了?”3个月后,沙赫里斯塔尼兴奋地亲手启动操作按钮,艾哈代布油田三维地震第一炮打响。5个月后,350多车物资,第一台钻机及配套设备到位,伊拉克战后第一口井开钻序幕由此拉开。兑现承诺背后,大后勤体系为项目启动和推进开启“速度之门”。大后勤,即由项目公司承担中国石油建设队伍绝大部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后勤保障任务。在甲乙方内部建立完善的结算机制基础上,从签证申请、物流清

12、关、人员动迁,到油区生活、安保医疗、公共关系等,统一纳入大后勤管理范畴。拎包可入住,下车可干活。到达艾哈代布油田现场之前,住宿、办公、作业等后勤设施全部准备到位,使参建队伍心无旁骛,专注主业。这正是艾哈代布提倡的“小机构,大服务”大后勤管理目的所在。“来时,行李箱塞得满满的,连洗发水和拖鞋都带来了,到了驻地发现一切0都给准备好了。”很多去过多个海外项目的员工感叹,这样的业主第一次遇到。时隔四年,在艾哈代布项目主营地内,最早进驻伊拉克作业现场的东方物探和大庆钻探当年驻地,仍被大家习惯称为1号和2号营地。大后勤管理理念的背后,传统意义上的甲乙方称呼被彻底颠覆,参建单位成为“共建单位”。“不结合伊拉

13、克实际,没有亲临现场的人,很难体会到业主绿洲公司三大一统一管理的良苦用心。”艾哈代布项目参建队伍如是说。大奉献,大胸怀大后勤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项目初期,中方人员带着当地安保人员,亲自跑市场,“本来很繁华的集市,一群荷枪实弹的石油警察和黄皮肤的人进来,整个市场顿时安静下来”。那种“被别人当动物看”的尴尬,如今已成笑谈。不过,正是当时那段特殊的时光,使项目对市场资源有了第一手了解,为后续引进当地承包商、建立采办程序打下良好基础。2010年之前,进入伊拉克,只发放10天的签证,申请环节多、时间长。物流清关更是艰难。由于连年战争,巴士拉港口硬件条件、吞吐能力严重不足,并且面对战后第一个国际石油

14、合作项目的大量物资设备进口,政府部门毫无经验,更没有完整配套的法律体系,流程复杂多变如此种种,对于项目快速推进造成严重掣肘。围绕着油田石油作业人员和物资的安全,项目管理层鼓励大家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以最少的人员,做最多的工作的思路跨界工作、补位工作和智慧工作。这一思路,对项目国际化作业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影响深远。截至目前,艾哈代布项目总动迁人数16235人次,进口设备物资达106万公吨,有力保障了油田产能建设,为油田提前3年建成投产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油田现场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点一滴地诠释出艾哈代布项目的人文关怀理念。营区建设初期,周围一片荒漠,见不到一点绿色。经过反复艰苦试验,在极

15、度高温、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沙漠,倾注着汗水和心血的小树一天天长高,营地慢慢变成绿色家园。近两年,项目公司为改善营区环境,仅绿化投入就达百万美元。营地一角的简易凉棚,被誉为“第一会议室”给大家留下许多美好记忆。“2009年国庆观礼,就是在那里观看的。”一位中方员工自豪地说。为了丰富员工餐桌,项目公司先后建起12个蔬菜大棚,种植了40余种青菜,河渠里喂养了鸭子,员工可以吃到新鲜鸭蛋。此前,营区周边土地都是干干的,连灌木都很少生长。如今,道路两侧,芦苇茂密青翠,水鸟翱翔,野兔嬉戏。营区里椰树成林,绿意葱葱,小桥流水、荷塘月色。“每次走进营地,都心有敬意,心存感激。”很多员工如此感言。大后勤重在保障,但并不是大包大揽。项目公司统一策划、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乙方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配合,实现甲乙方联动。随着项目快马加鞭,后勤保障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北京、巴格达和库特的空中动迁体系,以及油田现场营地、井场、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